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2-113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效果明显,但副作用多。近年来针灸、中药治疗PSD的研究逐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对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小素  庞勇 《四川中医》2006,24(11):37-39
本文概述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体针治疗、头皮针治疗、电针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其中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dc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严重的心理并发症之一.PSD对中风后临床症状恢复影响较大,其通过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1].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深感针灸治疗PSD确实有独特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76—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个期刊文献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78篇文献,提取209条穴位处方进行分析,出现频数前5位的穴位依次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及中渚;常用穴位组合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翳风、听会""听会、听宫""翳风、听宫";衍生出22个新的核心穴位组合及11个新穴位处方。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以耳部周围穴位为主,头面部的取穴以交会穴居多,并配合经络远端取穴。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后抑郁症(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5%[1]。笔者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PSD相关报道综述如下。1电针疗法龚燕等[2]选用电针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NE、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针能使PSD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脑神经递质NE、DA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症针灸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4%-79%,多在35%~45%左右,PSD对中风预后影响较大,可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死亡率,给社会造成很重的负担。因此,PSD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将PSD的针灸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阮明军 《光明中医》2012,(10):2133-2134
本文论述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并论述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研究进展、动物实验、临床机理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目前针灸治疗该病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王宁宁  陈俊琦  江晓宇  黄泳 《中医杂志》2011,52(24):2132-2134
目的 对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61篇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主穴、主穴归经、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结果 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主穴归经主要以督脉、心包经等经为主,以百会、印堂等为主穴;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辨证取穴常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随症取穴常用神门、膻中、足三里、四神聪.结论 针灸医家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时,多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进行选穴组方,常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0.
常佩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20-12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科研文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医学数据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从文献中筛选出针灸药物结合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分析得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在逐年增多,多以抑郁症和中风诊断标准综合进行准断.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受人们关注,相关文献较多,为临床提供了大量资料.药物结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但其研究方法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计量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方法:对2002-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6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1821篇文献进行取穴规律的计量学分析。结果:透穴应用总频次为412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条口透承山,占47.3%;在明确指出阿是穴具体定位的91篇文献中,阿是穴定位在喙突的文献占54.9%;在明确指出肩三针具体定位的94篇文献中,肩髃、肩髎、肩贞被多文献采纳为“肩三针”穴。结论:透穴、阿是穴、肩三针均围绕肩周炎“痹阻不通”的病机进行治疗,逐渐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在临床及科研中,三者之间既各具特性,又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13.
“腹背八卦”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背八卦"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腹背八卦"针灸,n=30)和对照组(盐酸氟西汀口服,n=30),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在抗抑郁及神经康复能力上明显强于盐酸氟西汀组(P〈0.01),两组治疗后HAMD、BI、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头部矩阵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部矩阵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并与传统头针疗法进行对照,研究头部矩阵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特点。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头部矩阵针法(治疗组)30例与传统头针疗法(对照组)30例。治疗48次后,观察比较两组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疗效与病程、性别、病性的关系、HAMD和SDS评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治疗组对照组性别、病性间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头部矩阵针法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有着肯定的疗效,并且优于传统头针疗法,早期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近10年收录于CNKI数据库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60首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1味常用药物和3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原发性痛经应以养血调经、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为主要治法,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临床难治之证,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普遍认为情志失舒及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发病机理,属中风与郁证合病范畴。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突出和不良反应少,方法主要有毫针刺法、针药结合法、电针法、耳针法、眼针法、头针法等,其机制可能与针灸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内分泌轴、脑神经营养因子等的干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取穴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关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取穴腧穴使用频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百会、太冲、印堂;腧穴归经主要集中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最常用的特定穴依次为五输穴、原穴及交会穴;证型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处方以多穴配伍为主,配伍方法以远近配穴为主;针刺方法以单纯毫针针刺为最,其次为单纯电针。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取穴集中为百会、太冲、印堂,主要以远近配穴法多穴配伍为主,推荐使用督脉腧穴、膀胱经背俞穴及肝经原穴,可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月经病针灸治疗取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病治疗可以从调和气血、调补脏腑和调理冲任三方面入手,以足三阴和任督经脉腧穴为主,常用腧穴为太冲、太溪、三阴交、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气海、关元、百会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方法:运用临床群体研究的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8月入院、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4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药干预4周,4周、12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4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婷  黄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05-1107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同时研究PSD的发生与中风病 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一般资料、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 数(BI)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把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对PSD的相关因素及相关中医 证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5.88%,最后筛选出的PSD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关系, BI。同时发现PSD的发生与阴虚阳亢证、火热证及气虚证有相关性。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PSD的发病与生物、社 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的证候密切相关,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火热证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