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 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建立“亚健康状态”知识型数据库,结合流行病学、计算机学、数学、国际量表学等有关原则,依据GB/T1.1—2000和ZY/T001.1-94标准表述方法,拟定《亚健康基本证候调查表》,通过对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多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症状及证候分布。结果对2133份亚健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畏寒、疲乏、自汗、记忆差、易怒、气短、心悸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痰、郁、瘀、气滞、津亏等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脾、肾、肝、胆、胃、肺等;以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肝郁气滞、脾虚湿困、痰气互结、肾阴虚、肾阳虚、气虚证、肝郁化火、湿热蕴结等基本证候多见。结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呈现某一症状为主,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的症状群,基本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基本证候特征所包含的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研究亚健康状态的落脚点,就是找准证候,调节功能状态,使之恢复平衡。辨证论治方法与亚健康状态调治之间存在最佳结合点,从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入手,可有效认知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和表现特征,进而概括出具有不同内涵本质的“证”,从而科学有效地予以调治。认为开展基于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调治亚健康状态研究,既可明确各种亚健康状态的本质属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依据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不断扩展和深化亚健康状态临床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体质和证候的总结,初步梳理出对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的基本思路,对比分析疾病状态下体质与证候的规律,进而探讨"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应用思路。认为健康、体质、亚健康、疾病、证候等状态是一个交叉变化的过程,通过横向对比建立"亚健康-体质-证候"关系轴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建梅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7-1228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12-214
目的 :观察督脉灸疗(督灸)对改善阳虚型亚健康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月选取亚健康者30例,采用督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亚健康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本组干预后获得临床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疗法对改善阳虚型亚健康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医脏腑不同证候背俞穴红外热图特征。方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脏腑辨证等,从全国亚健康红外测评协作网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9500例脏腑功能异常的红外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不同中医证候肾阳虚、心阳虚、脾虚湿困、胆气虚、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肺阴虚、肝阴虚、大肠湿热、肝气郁结、胃热、膀胱湿热对应脏腑背俞穴温度依次增高。结论:(1)阳虚、气虚人群对应脏腑背俞穴温度较其他为低,且阳虚更为明显;(2)阴虚人群多表现为背俞穴温度稍高的虚热状态;(3)肝气郁结人群肝脏背俞穴温度较高;(4)实热、湿热人群背俞穴温度较气虚、阳虚、阴虚为高;(5)右侧背俞穴的温度一般较左侧微高。  相似文献   

11.
以中医传统的阴阳辨证为基础,结合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多为"阳虚"体质,探讨阳虚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痰和瘀,阳虚是痰瘀化生的基础,痰瘀又使阳虚更甚,同时影响病情的发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心肾阳虚证是中医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证 ,本实验研究欲建立与临床相应的大鼠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方法 从对中医心肾阳虚证的模拟入手 ,依据相关中医理论及心肾阳虚证的症状、体征 ,将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 ,从而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果 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后 ,动物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且甲状腺功能显著性低下 ,以及伴畏寒、蜷缩、呼吸微弱等 ,出现了非常类似人类心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 ,认为该方法可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论 大鼠甲状腺切除并 ip阿霉素后 ,动物的症状、体征能体现所模拟的心肾阳虚证型 ,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肾虚型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证候信息调查表对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中医证候信息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型,依次为:肾阴阳两虚证(22.39%)、肾阴虚证(15.42%)、肾阳虚证(10.45%)、肾精亏虚证(9.45%)、肾气(虚)不固证(7.46%)。其中肾阳虚证的证候特征为: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夜尿多、小便清长等;肾阴虚证的证候特征为:潮热颧红、五心烦热、便秘、盗汗、腰膝酸软、小便黄等;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为:须发早白、脱发、性欲减退。结论:初步确定的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常规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现患率、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口学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运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发生率7.16%,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特征为女性发生比例高于男性,19岁以上各组肝郁脾虚证发生率均较高,学历层次以大专以上发生比例最高,婚姻状态以离异者发生比例最高,职业状况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以行政管理人员等发生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为其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425例疲劳性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评,通过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比较,分析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肝郁脾虚组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结果: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躯体疲劳、疲劳后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疲劳特征中肝郁脾虚证组休息/睡眠后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75例(61.9%),比较明显29例(23.9%),明显5例(4.1%);疲劳情境中肝郁脾虚证组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35例(28.9%),比较明显55例(45.5%),明显25例(20.7%),非常明显占5(4.1%);肝郁脾虚证组时间模式中疲劳在1d中不同时间点疲劳程度比其他证候组重。结论:通过与其他证候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在疲劳类型、程度、特征及时间模式方面表现与其他证候不同,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病机、中医体质、证型、治疗用药4个方面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阳虚之间的关系,认为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联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时刻注意顾护阳气;预防上可以温阳行气为调理的基本原则,对延缓疾病进程、防止传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生物学特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与门诊窥镜中心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198例中,筛选并分析568例以便秘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在41~88岁(87.7%)。其中,息肉直径1.0cm者占39.0%,复发息肉占19.0%;炎性息肉占47.5%,增生性息肉占0.17%,管状腺瘤性息肉占36.9%,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2.0%,息肉癌变占4.0%。中医辨证为阳虚便秘者占息肉发生的44.5%,占直径1.0cm息肉的47.0%,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7%,占癌变息肉的43.4%,占复发息肉的50.0%,与气虚便秘(27.8%、26.4%、25.3%、17.3%、25.0%)、阴虚便秘(15.3%、18.9%、12.6%、17.3%、13.8%)、气郁便秘(12.1%、2.8%、3.1%、21.7%、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肉有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的趋势,以60岁最为多见,阳虚便秘在年龄60岁者中占82.6%,其次为气虚便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虚便秘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中医证候测量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设计制作能够判断与测量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证候特征的量表。方法:根据量表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研讨等手段,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亚健康及中医证候的概念操作化、量表结构与类型的确定、条目池及其答案的产生、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预调查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等过程,设计制作测量量表。结果:形成了以自填式与封闭式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测量量表,量表主体结构内含4大部分,即躯体功能状况、心理功能状况、社会功能状况与中医特异状况,将其内容归类为15个主要方面,共由120个条目组成。结论:本量表可对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进行判断与测量,揭示亚健康人群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王昌儒  向楠 《世界中医药》2013,8(12):1412-1413,1444
目的:用中医理论,从肝脾肾功能失调入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为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代谢综合征的形成机理进行论证。结果:能量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形成的根源,脾肾阳虚会使人体的气机运行失常,引起能量代谢失衡从而发生代谢综合征。结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中医病机当为脾肾阳虚、肝气郁滞、痰浊内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以疏肝温肾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