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0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与肾阳虚证组相比,肾阴虚证组CD8+、C3、C4、皮质醇(COR)、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P<0.01,P<0.01),CD4+、雌二醇(E2)显著下降(P<0.01,P<0.01)。肾阴阳两虚证组COR、T、E2、FT4较肾阳虚证组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2)与肾阴虚证组相比,肾阴阳两虚证组E2显著升高(P<0.01),CD8+、C3、C4、COR、T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CD4+、CD8+、C3、C4、COR、T、E2、FT4等指标可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围绕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探讨它们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0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三组,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与肾阳虚证组相比,肾阴虚证组CD8+、C3、C4、皮质醇(COR)、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P<0.01,P<0.01),CD4+、雌二醇(E2)显著下降(P<0.01,P<0.01)。肾阴阳两虚证组COR、T、E2、FT4较肾阳虚证组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2)与肾阴虚证组相比,肾阴阳两虚证组E2显著升高(P<0.01),CD8+、C3、C4、COR、T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CD4+、CD8+、C3、C4、COR、T、E2、FT4等指标可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肾阳与滋肾阴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经60Co照射的瑞氏种小鼠作为再生障模型,观察温补肾阳与滋补肾阴两类中药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结果发现对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温补肾阳方的作用优于滋补肾阴方,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亦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与MHC-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的技术方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和对照组的MHC-DRB1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肾阳虚型组患者MHC-DRB103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MHC-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与CAA肾阴虚型相关.结论:MHC-DRB10301基因可能是CAA肾阳虚型的易感基因,或者也可能是CAA的易感基因或其一部分,表明该型患者的免疫调控缺陷遗传基础的存在.MHC与CAA的先天体质疾病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体质的遗传特征和CAA中医辨证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CAA),是由多种病因和不同机理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血枯”、“虚劳”、“虚损”等证范畴。1984年以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乃荣 《江苏中医药》2003,24(10):16-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是由多种原因致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及 (或 )功能异常 ,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病症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西医治疗以雄激素、环孢霉素A等为主要手段 ,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 ,加之疗程长 ,价格昂贵 ,停药后易复发 ,临床应用受到许多限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血液科发挥中医药优势 ,以补肾健脾活血法为主 ,配合西药治疗CAA ,有效率为85 4 8%,取得了优于雄激素的效果。笔者师从周永明教授 ,将其有关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补肾填精以生髓 促进干细胞造血肾为五脏之本…  相似文献   

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不同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或一系、二系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我们自1989年以来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再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有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121例再障均经临床、血像、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而确诊。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英国皇家进修学院Gordon-Smith于1983年提出的再障诊断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gA、IgG、IgM、补体C3和C4进行水平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①IgA、IgG、IgM、补体C3和C4在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组间无明显差异;②IgA〈1.8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IgA1.8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③IgG2.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G〉2.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④IgM〈1.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M〉1.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⑤补体C3〈1.0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4例),补体C3〉1.0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3/20例);⑥补体C4〈0.2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补体C3〉0.2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结论:①肾阳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②肾阴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③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可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方法:对77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且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筛选出与判别方程最相关的Hb(g/L)、PLT(×109/L)、CD8(%)、CD3+CD95+(%)、C3(g/L)、C4(g/L)等6个免疫学、血常规指标。结论: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使AA辨证分型得以客观量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付颖 《光明中医》2010,25(5):905-906
本文对有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从肾辨证分型在免疫、遗传和造血微环境等方面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此项研究对本病的预防、辨治规范化、个体化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的中医证型及不同性别患者中典型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6月_2012年6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及住院CAA患者220例。采集患者初次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分析。结果220例CAA患者中肾阳虚型121例(55.00%),肾阴虚型18例(8.18%),肾阴阳两虚型81例(36.82%);典型症状分布:乏力气短(男77.12%,女73.53%)、面色铣白(男64.41%,女57.84%)、四肢不温(男12.71%,女26.47%)、自汗盗汗(男32.20%,女26.47%)、口干咽燥(男6.78%,女6.86%)、手足心热(男14.41%,女20.59%)、大便稀溏(男6.78%,女2.49%)、瘀点瘀斑(男42.37%,女43.14%)。结论CAA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阳虚为主,其次是肾阴阳两虚,肾阴虚最少;中医症状中,男女患者表现最多的是乏力气短,其次为面色白光白和皮肤瘀点瘀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方法:对77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且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1)77例CAA患者中,CD3、CD4、CD8、CD3+28+、C3、C4、IgA、FT4在3组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2)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筛选出与辨证分型最相关的Hb(g/L)、PLT(×109/L)、CD55(%)、CD8(%)、CD+3CD+95(%)、IgA(g/l)、C3(g/l)、C4(g/l)、FT4(ng/dl)等9个免疫学、内分泌指标。结论:CD3、CD4、CD8、CD3+28+、C3、C4、IgA、FT4等指标可能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而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使CAA辨证分型得以客观量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诊的NSAA患儿,制定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信息采集,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NSAA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NSAA患儿368例,收集频率>15%的中医证候共54个。因子分析获得公因子16个,NSAA患儿主要病位证素分布在脾、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对16个公因子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结论 儿童NSAA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中医主要证型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1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用药经验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讨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治方法与用药经验,专家们提出,本病病机为肾精亏损,脾失健运,脏气失调,瘀阻髓络,热毒内伏和湿浊蕴结。治疗以补肾健脾。益髓生血,抑肝泻火,活血化瘀,利湿化浊,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中文数据库1998年至2017年发表的中药治疗慢性再障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数据库,利用Access数据库、SPSS 19.0、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4篇,包括处方94首、中药103味。中药类别14类,使用频数前4位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总频率78.05%。中药使用频数前10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补骨脂、当归、淫羊藿、熟地黄、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女贞子。温性及辛味药物使用频数最高。归经前3位为脾经、肾经、肝经。结论:慢性再障用药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活血、止血。用药以温、寒、甘、辛为主,主归脾、肾、肝经。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药物治疗和机体免疫水平等因素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总结病史,并运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7例肾阳虚证和23例肾阴虚证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免疫球蛋白(Ig)含量以及外周血(PB)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CAA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和既往用药均无差异。②两组血清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C3、C4含量明显降低,后者CD8+细胞高表达且血清C3含量与PBCD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30),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1),P<0·05。两组Ig含量以及NK细胞表达均降低且无组间差异。结论:CAA中医辨证分型和免疫指标血清补体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用药无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用药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分别介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治方法与用药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肾亏乏、损精耗血、温毒伏热、伤髓损阴,治疗采用清热养阴、泻火止血治标,顾护精气,调理脾肾治本,并可结合西医的综合支持或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胎血输注、中药、维生素C和其他西药综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43例,结果表明,综合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1%,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为88.9%,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为62.5%,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机理可能在于本疗法有重建造血能力,调整免疫功能,改善骨髓微环境作用,从而全方位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恢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端粒保护蛋白1(POT1)在不同证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障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52例不同证型获得性再障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OT1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性再障患者POT1 mRNA表达情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肾阴虚型POT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最低,并且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r=0.374,P=0.038)。结论 POT1参与了获得性再障的发病经过,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获得性再障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