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栋  祁爱蓉  李雨彦  戈娜  罗登贵 《新中医》2020,52(4):176-18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李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经验,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其内在机理。方法:收集笔者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师承李顺民教授工作中门诊记录的CKD3~5期患者病案,建立Access数据库,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出李顺民教授治疗CKD3~5期的用药情况,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CKD3~5期病案5 100份(包括初诊及复诊病案),李顺民治疗CKD3~5期常用的中药有甘草、黄芪、山药、肉苁蓉、大黄、紫苏叶、芡实、生地黄、丹参、冬瓜皮等。其中常用中药组合有黄芪与甘草、黄芪与山药、黄芪与肉苁蓉。通过检索得到黄芪与甘草共130个基因靶标,CKD疾病靶标1 084个,它们之间相同的基因靶标22个;黄芪与山药共365个基因靶标,与CKD疾病靶标相同的有52个;黄芪与肉苁蓉共121个基因靶标,与CKD疾病靶标相同的有28个;黄芪与大黄共83个基因靶点,与CKD疾病靶标相同的有21个;肉苁蓉与甘草共361个基因靶点,与CKD相同的靶标有43个。富集分析后得到它们之间相同的KEGG信号通路有: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李顺民治疗CKD的用药机理与对Wn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TGF-β、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相关,这些通路对抗纤维化、抑制炎症及肾性骨病的治疗靶点的调节均综合反映了从脾论治CKD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CKD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改善微炎症状态是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西医对CKD微炎症状态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改善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主要探讨微炎症状态对CKD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沈康  吴锋 《四川中医》2010,(11):36-37
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在CKD患者中,慢性炎症反应及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肾性贫血与炎症-营养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湿浊或湿热标实证对肾性贫血起着重要作用,湿浊或湿热标实证与炎症-营养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CKD发病率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恢复疾病造成的肾脏功能损伤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西药疗效仍不理想,中医药现已普遍应用于CKD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针对中医药治疗CKD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通过运用中药改善CKD伴随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肾脏损伤与其引发的代谢紊乱造成的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及减轻足细胞损伤的角度阐述中医药对CKD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CKD的临床应用及对CK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清抵抗素与其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57例CKD患者,23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抵抗素,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肌酐(Cr)、血白细胞(WBC)等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KD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P<0.01),同时CRP、IL-6、TNF-α、WBC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抵抗素与CRP、IL-6、TNF-α、WB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KD患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CKD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五聚素3(PTX3)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将90例CKD患者分为CKD3期组(A组)、CKD4期组(B组)、CKD5期组(C组),每组30例,另选健康正常人15例为对照组。各组均常规检测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等,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各组GFR,用放免法测定PTX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B、C 3组患者PTX3、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变量分析显示,PTX3与CKD患者的GFR呈直线负相关(r=-0.69),PTX3与CKD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呈直线正相关(r=0.46)。结论 CKD患者体内存在炎症状态,CKD患者的肾功能、尿蛋白与PTX3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王婧  万毅刚  孙伟  张慧兰  陈萍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348-135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在日本,柴苓汤和温脾汤是治疗CKD的常用汉方药。文章综述了柴苓汤和温脾汤等汉方药对CKD进展过程中各种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包括改善系膜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介质表达,清除氧化应激产物,调节醛固酮代谢等作用,并且,在分子水平阐明了这些药物对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机制。柴苓汤和温脾汤都是延缓CKD进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CKD)是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药治疗CKD的有效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高通筛选及网络分析等技术,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系统阐述机体与药物间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特点相契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CKD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KD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在CKD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治疗CK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结果:2组治疗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无差异(P>0.05),2组治疗前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TC、TG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TC、TG和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能有效地C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lotho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作为CKD早期肾损伤生物标记的意义。方法:回顾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福建省人民医院就诊的CKD非透析患者130例。分析CKD不同分期患者血清Klotho水平,研究其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以及血钙、血磷的相关性。结果:CKD2-5期与CKD1期患者相比,血清Klotho水平降低,且随着CKD的进展,血清Klotho水平逐渐降低(P 0.05);CKD2-5期与CKD1期患者相比,血清FGF23水平升高(P 0.05);且随着CKD的进展,血清FGF23水平逐渐升高(P 0.05);与CKD1期比,CKD3-5期血钙均降低(P 0.05),但各组间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KD1期比,CKD4-5期血磷及钙磷乘积均升高(P 0.05);与CKD3期比,CKD4-5期血磷及钙磷乘积均升高(P 0.05),但两组间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Klotho与年龄(r=-0.575,P 0.001)、血磷(r=-0.406,P 0.001)、钙磷乘积(r=-0.367,P 0.001)、血清肌酐(r=-0.567,P 0.001)、FGF23(r=-0.616,P 0.001)、iPTH(r=-0.551,P 0.001)呈负相关,与血钙(r=0.242,P=0.0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0.779,P 0.001)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GFR、年龄是血清Klotho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KD疾病早期患者血清Klotho就开始变化,参与CKD患者iPTH、FGF23以及血钙、血磷水平的调节,因此,Klotho可作为CKD早期肾损伤生物标记物,早期干预血清Klotho的平衡,可能对纠正矿物质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尿液、血液、肾脏结构异常为临床指标。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与肾小球损害亦密切相关,既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病理表现,也是加快慢性肾脏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中医历经几千年发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借鉴中医治疗"精气外泄""腰痛""虚劳""尿血""水肿"的原则与方法,蛋白尿治疗总则为协调机体阴阳,恢复阴阳平衡,具体方法有祛瘀法、发汗法、利小便法、补脾固肾法、疏肝活络法及利湿解毒法等。古代及现代医家根据治则与治法,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剂。现代研究发现,中医方剂降低蛋白尿的机制主要有改善足细胞足突大面积融合、裂隙完全消失的病理表现,上调足细胞裂孔隔膜上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免疫调节与减轻系统炎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笔者现从经方、验方以及中成药这3个方面,论述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减少蛋白尿排泄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已经成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高磷可通过多种机制或途径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与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死亡率密切相关,本文就高磷血症引起血管钙化的机制及中西医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而邪实方面的湿、浊、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文章从慢性肾脏疾病湿瘀的形成机制、主要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湿瘀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湿瘀的防治。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应该贯穿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肾脏炎症干预的研究探讨药浴疗法“洁净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药浴疗法对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免疫性炎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医"洁净府"的机制。方法:4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在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浴治疗,对照组为单纯一体化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肌酐、C反应蛋白、IL-6及TNF-α。结果:药浴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并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肾阳虚是CKD的重要病机,肾阳虚证与CKD的发展过程具有密切联系。肾阳虚证是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中的重要证候之一,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的作用,若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则出现肾阳虚证,以畏寒肢冷,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相关研究,从动物模型及组织病理学、水液代谢、神经内分泌、生化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分析其异常变化,并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证候标准化研究和治疗研究,分别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与方向,为将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病药物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琦  蔺聪聪  姚大红  黄健  王金辉  杨宝峰 《中草药》2021,52(17):5120-5131
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逐渐成为严重的医疗问题和社会性问题,不仅因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带来的严重健康危害,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临床上有部分CKD及其并发症(贫血、高磷血、甲旁亢等)的治疗药物,但整体上对CKD进展的控制仍不尽人意。中医对于CKD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独特完备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多种经方和验方展现出了优良的疗效。对临床使用的CKD治疗药物和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以及中医药对CKD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新机制药物及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等新靶点、新技术进行梳理,以及中医药治疗CKD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CKD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黄蜀葵花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蜀葵花Abelmoschus manihot(AM)中分离出20余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类、鞣酸类以及长链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AM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manihot,TFA)。AM制剂——"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纤维化、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在临床上,黄葵胶囊可以治疗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常见CKD。其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改善CKD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提高肾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