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庞景三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9年荣获第一批河南省"名中医"荣誉称号。庞教授善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他把瘾疹证型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血虚生风证、胃肠积热证、表虚卫弱型5种证型。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解表止痒,方用三拗汤加味;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血虚生风证治宜养阴清热、驱风止痒消疹,方用自拟清养消疹汤加减;胃肠积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通府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表虚卫弱型治宜益气扶卫、养血祛风,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2.
王文佳  胡芳  廖越  徐丽 《河南中医》2020,40(8):1178-1181
袁金声教授认为,荨麻疹急性期,多为外感风邪或毒物侵袭;慢性期,多为正气不固、邪气留恋。急性期以祛除风邪为主,并根据风邪所夹寒、热、湿邪的不同,配合散寒、清热、除湿药物;缓解期以扶正消风为主,并根据血虚、阴虚内热、气虚的不同,治以养血、滋阴清热、益气固表之法。袁师强调,在消风的同时,配以凉血活血药物,一方面,防止热盛助长风邪之势入血,清热凉血消风;另一方面,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风寒束表证,以疏散风寒,调和营卫为治则,方用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里热表郁证,以外疏风邪,内清郁热为治则,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风湿郁表证,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为治则,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血虚生风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治则,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气血亏虚证,以固表御风,调和营卫为治则,方选桂枝人参汤加减。荨麻疹非仅限以上证型,血热生风者、冲任失调者临床亦多见,常予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四物汤调和冲任。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从敦煌《辅行诀》中提取的辨治荨麻疹的特色角药,其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等功效,临证灵活化裁治疗荨麻疹疗效甚佳,也可为临床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遵张仲景《伤寒论》辨治精髓提出"症状-病机-方证"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辨治皮肤瘙痒症。通过临床表现即症状,探究疾病本质即病机,经深入细致的症状分析得出更加具体准确的用方指征即方证,在此辨治体系指导下,谨守病机,方证对应,将皮肤瘙痒症分为6型论治。具体辨治包括风寒证,治以解表散寒、祛风止痒,以麻桂各半汤加减;风热证,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止痒,以简化消风散加减;湿热证,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以马齿苋汤加减;气虚津亏证,治以滋阴补气、润燥止痒,以润肤饮加减;火热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凉血消风散加减;血虚化燥证,治以补益气血、补虚止痒,以圣愈汤合异功散加减。  相似文献   

5.
许晓艳  杨强 《河南中医》2014,34(1):107-108
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多由平素体弱或久病耗伤气血,致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或由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由体弱多病,房室不节致肝肾亏损,7中任失调,肌肤失养而成。应用逍遥散加味合玉屏风散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治疗荨麻疹肝郁脾虚证;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味合玉屏风散清热透邪,化湿祛风治疗荨麻疹湿热内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玉玺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荨麻疹急性期多属于表证、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为主,易于收敛;慢性期多挟湿、挟虚、挟瘀,应结合除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 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 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 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 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 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多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易诊难治。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赵炳南名老中医,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对荨麻疹这一难治性皮肤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风邪是主要致病条件,可夹寒夹热,风与寒热相合致病,风寒、风热之邪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提出荨麻疹的治疗总则是疏散风邪、平调寒热、调和营卫、调理气血,赵老强调,荨麻疹临证当首辨寒热,以祛风为主,根据夹寒夹热的不同,或散寒或清热,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在赵炳南先生的内治八法中,疏风解表止痒法的代表方剂即为"麻黄方"和"荆防方",分别对应荨麻疹的风寒和风热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另设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表虚风热证慢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荨麻疹即中医学“瘾疹”,其病因病机分为内外两端,内责之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和、气虚血弱,卫外不固,外责之虚邪贼风所袭,搏于肌肤,营卫失和;亦常因情志、饮食因素所诱发。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患者多表现为血虚风燥之象,盖因病久不愈,上述诸因皆可导致营血亏虚,血虚则肌肤失于濡养,生风化燥,阻于皮肤腠理之间,反复发病而成[10]。治宜养血固表、消风止痒。本文运用自拟消风养血汤联合西医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生津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润燥,白芍养血敛阴;黄芪益气固表,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蝉蜕、乌梢蛇、僵蚕消风止痒,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诸药合用可使卫表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鲜皮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5~30 g,常用量为5~10 g,丸、散剂用量为0.508~7.080 g,外用剂量为15~1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清热燥湿止痒治疗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等),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508~7.080 g...  相似文献   

12.
杨恩品教授认为“血热”为玫瑰糠疹发病的内在基础,“内外合邪,肌腠失养”贯穿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提出治疗上应从血分入手辨证论治,风盛者配以疏风止痒;挟湿者配以健脾化湿;挟毒者当凉血解毒;挟瘀者当活血化瘀;血虚者当滋阴养血。庶血热清,气血畅,肌腠调,而病愈。  相似文献   

13.
施梓桥以扶正为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恒先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83-484
慢性湿疹一般从湿、热、风辨证体系进行论治。施梓桥认为,内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肺二脏,故治疗以扶正为主,喜用大剂量黄芪和白术配伍。在急性发作期,主张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养阴法治疗;慢性期主要运用补法,临床以益气养阴法兼以祛风、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或脱敏止痒等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喘证的治疗。方法:解读张仲景有关喘证的原文。结果: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的理解,归纳、总结治喘13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定喘;辛温解表、化饮平喘;辛凉清热、宣肺平喘;表里双解、清热平喘;荡涤燥热,泻实平喘;宣泄寒湿,搐鼻定喘;泻下逐痰开肺平喘;宣肺泄热,降逆平喘;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平喘;补虚散饮,通阳利水平喘;温运脾阳,除湿散寒平喘;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定喘。结论:《伤寒杂病论》辨治喘证,在辨证上,既言证候,又指病机。施治上,则根据病机、病性、病位不同,因势利导,立方严谨,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  相似文献   

18.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脾胃论》中具体方药,从解表升散、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发散郁火、调理气机、散化内外湿邪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脾胃论》中风药的应用。并提出“辛温发散”乃是风药治疗作用的根本。以期对拓展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张聿青医案》中的泄泻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结果: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可归纳为:发热泄泻,解表除湿;腹痛泄泻,清热解郁;腹胀痛泻,柔肝培土;便泄深酱,化饮清热;泄泻红腻,苦辛通降;初泄后硬,温脏清腑。结论:张乃修辨治泄泻谨守病机,分别采用解表除湿、清热解郁、柔肝培土、化饮清热、苦辛通降、温脏清腑等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金季玲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内治法以调补肝、肾脏为主,采用滋阴润燥,养血祛风之法;外治法则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为主。结果:本病病因与肝肾精亏,外阴失养有关。治法则运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法以调补肝、肾脏为主,外治法则以为主。结论:运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能明显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