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为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血管腔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所有结构,是脑与血液及脑脊液之间的一种屏障,与中枢神经的变性、损伤和炎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有效地执行其功能,需要一个超稳定的内环境,这一内环境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血—脑屏障。血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脑毛细血管除了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外。还有胶质细胞的轴突形成扁平的终足包围着毛细血管表面。自30年代以来,关于血一脑屏障的功能是取决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还是取决于胶质细胞,一直存在争议.这一争议,吸引  相似文献   

3.
1885年德国人Paul Ehrlich第一次证明了脑血管的通透性与非神经性血管不同,其后的研究者们相继认识到血和脑之间有屏障存在,并称之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血脑屏障是一个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和周细胞(Pericyte)共同构成的结构的和功能的屏障,它调节分子进出大脑以维持神经的微环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为主要特征、缺少窗口结构、低胞饮作用、无Weible-Palade小体,这些其他血管内皮细胞所不具备的特征,使其成为BBB的主要结构基础,也是BBB的功能基础,可以保护大脑不被血液内的微生物和毒素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神经血管单元(the neurovascular unit,NVU)是内皮细胞、周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所构成的结构单元,它控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脑血流量并维持神经系统环境,而神经系统环境是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最近的证据表明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与脑实质的血管毒性及神经毒性、血脑流量降低及缺氧的联合作用有关。本文主要聚焦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血-脑脊液屏障破坏的相关机制及其进展,此外探讨相关血管神经损伤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5.
克服血脑屏障脑靶向给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主要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共同构成的具有防御功能的结构,使大脑有用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以自由通过,并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大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研究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特性选择法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对分离培养的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学鉴定.免疫组化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采用跨膜电阻测量仪检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跨膜电阻,用酚红渗漏实验检测其通透性,以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作为阴性与阳性对照.结果 成功分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形成紧密的单层细胞结构,呈铺路石样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表达绿色荧光,提示分离的细胞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相邻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表达;体外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阴性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对照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跨膜电阻峰值分别可以达到(142.2 ±3.1)、(43.3±3.5)、(248.2±6.2)Ω/cm2,并稳定保持2~3d,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酚红渗漏实验结果显示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对照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随着细胞单层跨膜电阻的增加,基底侧的酚红浓度减低,阴性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酚红渗透量随跨膜电阻的改变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 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屏障内皮相比拥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体外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屏障特性,可以作为血前列腺屏障研究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开放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俊  丁仕义  黎海涛 《重庆医学》2003,32(12):1744-1746
血脑屏障 (bloodbrainbarrier,BBB)是机体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 ,其结构的完整或改变对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 ] 。在多种原因造成的脑损害时 ,常最先表现为血脑屏障的开放。目前在颅脑损伤的观察中 ,如何检测血脑屏障的开放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 ] 。1 血脑屏障的解剖和生理基础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血循环之间物质交换的调节器 ,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的 ,其中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3 ] 。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底面是一薄而连续的基膜 ,底面和基膜之间…  相似文献   

8.
张明杰  曹小洁  尹泽钢  范进   《四川医学》2024,45(1):90-94
<正>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之间的一种动态界面,严格控制两者间的物质运输,保护CNS免受外来大分子或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BB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基膜及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等成分组成[1-2]。BBB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一同构成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BMECs区别于其他血管内皮细胞的独特表型以及细胞间的TJs是BBB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础[3]。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其他细胞形成外围屏障,维持BBB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控制着BBB的通透性,并可清除脑内的有害物质[4]。BBB各重要组分以及因BBB受损而聚集于此的炎性细胞和介质可通过不同方式维持、破坏或修复BBB的完整性和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血—脑屏障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念血-脑屏障是在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一个调节界面(Regulat-ory interface),这个调节界面可以调节进入神经组织的物质,从而使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保持恒定的内、外环境,以保证进行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血-脑屏障功能的改变不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而且对  相似文献   

10.
血脑屏障 (BBB)是脑毛细血管所独有的特征 ,可使一些正常能透过周围血管的物质不能通过脑毛细血管 ,对于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病理生理现象都涉及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调节。星形细胞在血脑屏障的构成中虽然不占有主要地位 ,但许多观察表明 ,它在内皮细胞由非屏障细胞向屏障细胞转变的诱导和维持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本文着重就此方面有关的进展进行综述。1 星形细胞在血脑屏障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早在 2 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 ,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特征的诱导和维持取决于其起源的神经组织。这个观点以后为许多实验所支持。S…  相似文献   

11.
《求医问药》2010,(1):56-56
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间的一种特殊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构成。其中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血脑屏障可以有选择地限制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例如,氧气、二氧化碳、乙醇及某些麻醉药等脂溶性物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青霉素、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非脂溶性物质等则不易进入脑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原代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建立相对简单可靠、重复性好、接近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BMECs 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通过培养在具有特殊质材和孔径的Transwell 小室上建立体外血脑脊液屏障实验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 endothelial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4 h 液面试漏实验、两种特征性酶检测、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评价模型的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 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Ⅷ因子鉴定细胞纯度在95% 以上;As 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鉴定细胞纯度在95% 以上。通过测定TEER 值共培养模型组显示高电阻值(378.97±11.38) Ω·cm2;4 h 液面试漏试验阳性;γ- 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分别为(30.88±2.87) μmol·min-1·mL-1 和(2.51±0.88)金氏单位·100 mL-1;Na-FLU 跨膜渗透系数(2.228±0.85)×106 cm·s-1。结论:建立的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血脑脊液屏障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血脑屏障     
吴天爵 《开卷有益》2014,(11):42-43
<正>血脑屏障是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系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到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保护,可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脉络丛(CP)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将血源性物质与脑脊液分离。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会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自100年前Ehrlich等人发现脑的屏障现象以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已证实这种血脑屏障(BBB)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是具有上皮样高阻力的紧密连接,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融合成一连续细胞层,分隔血和脑间质腔。这种脑毛细血管内皮缺乏开口及囊泡转运,阻止了脑细胞间液  相似文献   

16.
血-脑脊液屏障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药物入脑最重要的屏障结构,超声微泡技术能够有效开放血-脑脊液屏障,具有无创、可逆等独特优势。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超声微泡技术增强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实现药物进入脑组织的相关文献进行研读,阐述了超声微泡技术开放血-脑脊液屏障的安全性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电镜下观察其脑组织中血脑屏障及其周围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给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多部位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各取材部位在电镜下都能观察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的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BBB毛细血管基膜外星形胶质细胞足板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也水肿。结论: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广泛性出现BBB通透性增加的超微结构变化,BBB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这些改变影响脑细胞与外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最后引起脑细胞损害,此作用应是海洛因致脑损害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血脑屏障的组织发生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连接、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由于后期人胎新鲜标本难得,本文取7—26周人胎及不同胎龄与出生后至成年的小白鼠进行观察。在人胚胎中发现除7周胚脑内有血窦状毛细血管外,其它各期胎龄中均可见由“出芽”方式发  相似文献   

19.
多药耐药基因在睾丸恶性肿瘤血睾屏障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血睾屏障产生机制,为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服血睾屏障从而提高化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恶性肿瘤组织P-gp表达部位及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睾丸组织各类细胞间的P-gp表达情况.结果睾丸恶性肿瘤细胞P-gp表达率及程度远低于睾丸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P<0.01).结论睾丸恶性肿瘤病人存在抗癌药物血睾屏障,其机制为肿瘤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过量表达P-gp所引起,而非肿瘤细胞自身表达P-gp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影响因子为4.699的美国最新一期ExpeimentalNeurology《实验神经学》杂志刊发我国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改善再灌注后血脑脊液屏障损伤机制的论文。该研究为解决缺血性中风溶栓或介入后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的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养血清脑颗粒在血脑脊液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