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备急千金要方》方剂剂型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为中医方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方剂剂型方面留下了丰富渊博的资料。全书共栽方剂剂型42种,赋形剂种类繁多,并记述了部分剂型理论知识。通过对部分剂型的分析发现,书中剂型已初具现代制作工艺,且绝大部分剂型均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对江沪版《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命名的膏方按制法进行归纳,并与现代膏方制备工艺进行比较,为传统膏方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是熟谙药性医理的临床大师.他内外妇儿兼通,对妇科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孙氏调治月经病颇具功力.所述闭经方剂既有层次,又有交融,不乏特色,值得深入探究.上逮<金匮要略>、<小品方>,下启<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堪为中医妇科闭经治疗的要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并总结《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简称《千金方》)中治疗肾系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千金方》中治疗肾系水肿的处方,建立标准的医案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千金方》治疗肾系水肿条文67条,涉及方剂67首,其中《备急千金要方》44首,《千金翼方》23首;涉及中药14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白术、茯苓、桂枝;药性多温,药味多甘、辛、苦,多归肺、脾、肾经;药效以利水消肿、健脾、利水渗湿、祛风止痛、燥湿利水等居多。两味药模式的关联规则中以防己→白术置信度最高;使用频率大于20次的药物经过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展示出了《千金方》中肾系水肿的辨治思路,即形成了以虚实为纲,以三焦为辨,以分消为法的思路,为中药治疗肾系水肿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备急千金要方》的时代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王朝的建立和初唐而至盛唐的百年繁荣,为医学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条件,中国医学进入了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加速发展的时期。纵向来看,《备急千金要方》辑集了大量的前代医学内容。横向来看,《备急千金要方》采收了当时医学进步的成果。纵向的角度即是历史的角度,即继承于前代的内容;横向的角度即时代的角度,即采录于当时的内容。纵横交错,《备急千金要方》的历史位置已清晰显现。继承前代,采收当时,结合自己对医学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国医学历史中,《备急千金要方》在中国医学史中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坐标性质。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世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因幼患风冷痼疾而立志成医,其一生博采群经,熟读精研,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1]。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名之为“千金”[2]。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孺,该书首列妇孺科,打破了以往男尊女卑、忽视小儿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除了卷五专篇论述儿科学的内容,卷十五小儿痢第十、卷三十小儿病第九,都是对儿科学的论述,从小儿孕育到生理病理,从临床诸疾到辨证论治,从内服外治到针灸药摩,论述范围极为广泛,详尽独到,本文将其儿科学学术思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膏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它的应用范围。孙思邈收集的膏剂是现存中医药文献记载隋唐以前膏剂之大成,通过对江户版《备急千金要方》中以“膏”命名的药方进行归纳,并结合临床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8.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对唐以前的医学知识的总结,尤其对坚瘕积聚病症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以及治疗方法,其方剂的组成对如今的临床仍然有很高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坚癥积聚篇的分析,以充分了解药王对积聚治疗的见解,对开拓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通过注文的形式对书中方名、药味组成、药味数量、药物剂量、煎服方法、剂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标注,为后世学者所称道。虽然宋人在校勘两书时参考大量文献,工作态度也十分严谨,但由于校勘本身的难度及校勘方法不够完善,使得注文中存在许多错误,在展示宋校《千金方》全貌的同时,也显示出传世医籍在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注文可作为对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深入研究的切入点,由此进一步理清其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注文本身具有突显学术问题、提示科研方向的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备急千金要方》为唐代医书集大成者,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其病证分类方法,上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下启后世诸家,有很多独创之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时的临床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已相当成熟,直到现代,对于今人认识疾病,探讨疾病病机仍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备急千金要方》治疗消渴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消渴病提供有效的资料.方法:通过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消渴病的深入研读,从理、法、方、药、防各个角度进行挖掘、整理和整合.总结归纳出书中对消渴病的诊治规律.结果:消渴大致有偏实证和偏虚证两大类.偏实证分为胃肠实热证和肾实证.偏虚证又分为肾气不足证、肾阴亏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一方面强调清热养阴,以偏纠偏,运用寒凉药性纠正病之内热,达到润燥止消渴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据阴阳互根,虚热不忌温阳.适当加温热之品,以温助肾阳,恢复肾之气化功能,既能正常输布津液,又有利于利湿泄肾浊,更利于补肾填精,做到祛邪、扶正止消渴.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的治疗,为诊断治疗开创更为广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江户版《备急千金要方》中未命名经验方的形成原因,将未命名经验方的文献记载特点归纳总结为以病机、主治、病名以及"又方"为特点的四大类。宜古为今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对比宋校《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发现宋人在该书中增补了大量方剂。将这些方剂与宋校《千金翼方》《外台秘要》《金匮要略》等书所载比较,认为宋校《千金要方》增补方剂时很大程度上是从医理通达、学术体系完善角度出发,在推进医学学术体系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千金要方》的原貌。因此,在充分肯定宋人贡献的同时,应理性评价宋校《千金要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中药治疗方法的逐一比对,发现宋人或依据主治病证、或根据宋代对病因与疾病分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对方药功效新的理解等,对原书中药治疗方法的编排次序进行了全面调整。这种对中药治疗方法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体现了宋代对中药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使《千金要方》的治疗体系更为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使全书的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从中可见宋代中医学术思想之演变。  相似文献   

15.
《千金要方》的内科脏腑病证辨治特点为:以脏腑为核心,以阴阳为大纲,以寒热虚实辨证旨,以脏腑所属表里疾病为具体对象。其创立脏腑病证名方以及所倡导的脏器疗法等是其内科脏腑病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逍遥散和痛泻药方煎剂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逍遥散组和痛泻药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以复合慢性束缚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蔗糖水消耗情况以及小肠推进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逍遥散组和痛泻药方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体重增加,蔗糖水溶液消耗增加,小肠推进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和痛泻药方对复合慢性束缚肝郁脾虚证大鼠出现的各种变化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价值序列中探讨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关联,可谓各有表述,仁智互见。经由学科发展、信仰追求和实践耦合所开启的研究视域,逐步显现出两者构成要素及其特征颇具相似性。通过主体、客体、载体、介体四大构成要素的比较研究发现,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形式相近但存在本质差异,进而围绕如何推动榜样教育构成要素的价值拓展与重构的论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强化主体元素的塑造,促进理念创新与能量聚合;拓展客体元素的功能,推动情感共鸣与知行转化;发挥载体元素的作用,探索耦合模式与转化途径;延展介体元素的空间,借鉴传播经验与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颊针与面针的异同,拓宽面部全息微针疗法治疗思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从颊针与面针的起源发展、脏腑肢体分布、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两者异同。[结果]相同点:颊针与面针都属于面部全息微针系统针法。不同点:(1)起源:面针源于《灵枢·五色》,结合生物全息理论;颊针吸取了中医学的气街、经络、大三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心身理论、全息理论。(2)脏腑肢体分布:面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面部中轴线上及两侧颊部;颊针的脏腑肢体分布主要集中在两侧颊部。(3)取穴原则:面针在肢体疼痛方面选取相应肢体穴位,并根据疼痛对应"皮脉肉筋骨"不同层次选取相应的脏腑穴位,内科疾病根据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相关理论选穴;颊针主要根据全息对应和三焦理论取穴。(4)操作方法:面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颊针不追求针感,较少使用手法,留针20~40分钟。(5)应用范围,面针主要应用于躯体疼痛、麻醉镇痛和脏腑功能调整,颊针多用于躯体、内脏疼痛。[结论]面针与颊针均属面部全息微针系统,两者理论及临床应用有一定差异,可相互补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