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降低为基本特点的心肌病,病因尚不明确~([1])。HCM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等症状,所以,早期发现并诊断HCM,准确评估心脏的功能对HCM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分析52例HCM患者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心脏性猝死。其心电图(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所见与其他疾病有重叠,因此临床上易误诊。笔者回顾1999~2006年间遇到的50例HCM的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武国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720-2720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表现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为青年猝死的原因,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近年我国大范围资料显示患病率为180/10万,世界范围内HCM的人群患病率为200/10万,我国的患病率与全球相近.本病常有明显家族史(约占1/3),目前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hve car-diomyopathy,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idiopathic car-diomyopathy)中肥厚性心肌病(hr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肥厚的心肌导致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梗阻而得名。由于部分患者肥厚的心肌在左心室和主动脉瓣下造成了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是正常的,甚至是“超正常”的,其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受损。但临床上确有少数 HCM 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左心室腔逐渐扩大,肥厚的心室壁逐渐变薄,收缩功能明显减弱,而表现为扩张性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79例HCM患者分别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 ,对照分析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左心室肥厚程度、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与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危险与非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舒张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0 .0 5 ) ,梗塞型的危险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梗塞型 (χ2 =4.2 0 ,P <0 .0 5 )。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流出道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室血流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且原因不明的心肌病.HCM的病理生理复杂,临床表现多变,患者可以无症状,或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功能减退或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thy,HCM)是一种具有家族性心脏异常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疾病,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多种多样的临床特点,临床护理需个体化[1]。在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间收治的4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肥厚尤其是左心室不对称性心肌肥厚、心肌纤维肥大、排列紊乱为病理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目前年轻人和运动员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目前HCM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疾病,呈显性遗传。最近研究发现心脏肌节蛋白基因以及相关的线粒体基因与修饰基因的基因突变,超过90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与HCM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型有关。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HCM常见的基因突变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7例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磁共振(MRI)成像;其中包括左心室腔形态,肌壁、空间隔厚度,室间隔形态以及其舒张期,收缩期变化和信号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1心肌病定义及分类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协会(WHO/ISFC)工作组公布的专家委员会(1995)关于心肌病定义及分类的报告。1.1心肌病定义:指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1.2心肌病的分类:依据病理生理或病因学/发病机制为基础,其类型包括:(1)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2)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常为非对称性肥厚并累及室间隔;(3)限制型心肌病(RCM):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容量下降为特征,收缩功能正常;(4)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5)未分类心肌病(…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hpertrophic crdio myopathy,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1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磁共振成象(MRI),其中1例为儿童。结果:10例左心室腔变形,以狭长形多见。室间隔一致性肥厚5例,中部肥厚3例,局部球形增厚1例,心尖肥厚1例。室间隔收缩增厚比有5例〈1.08,4例为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m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及心肌细胞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及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厚度 ≥ 13mm)为特征的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心肌肥厚的心血管疾病和全身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轻度胸闷、心悸冉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青少年时期猝死等[1]。  相似文献   

1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一个亚型,以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本病发生率较低,据报道日本AHCM占HCM的2.4%,美国AHCM占HCM约为20%,我国AHCM约占HCM的30%,该病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造影等有其特征的表现。但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心肌缺血,尤其是易误诊为非Q波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特殊类型,是以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病理特征[1],临床较为少见,其在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因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HCM。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AHCM患者的ECG和UCG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HCM的ECG和UCG特征及在AHC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覃学美 《华夏医学》2002,15(2):193-194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 ,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 ,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 ,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多见于中青年 ,老年 HCM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漏诊。我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老年 HCM2 1例 ,误诊 1 5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 1例 ,女 4例 ,年龄 62~ 85岁 ,误诊时间 2 d至 30年 ;初次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心绞痛 5例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 ,扩张型心肌病、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