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难经本义》是历代注释《难经》的经典之作.滑寿博采诸家之长,上承王叔和、李东垣等20余家之说,广征博引,提出己见,对《难经》进行了全面注释.文章从校勘错简衍文、溯本求源、博引众家,择善而从、突出己见等四个方面对对滑寿的注文进行了阐述及总结.  相似文献   

2.
滑寿将《难经》加以注释,成《难经本义》,此书成为后世研读《难经》者必备的参考书。滑氏对《难经》的字词、名物、病因病理均进行了注释,认为《难经》为解《素问》之经,采用考之《灵》《素》,以探其源的方法进行注释;旁引前人之注释,许多书今已佚,故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提出己见,明确"独取寸口"之说源于《难经》,指出其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意义。《难经本义》言简意赅,语言明白晓畅,于《难经》之学的普及功莫大矣。  相似文献   

3.
《难经本义》原刻残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本义》元代滑寿著。由昌复校正的《难经本义》原刻本现存上卷,藏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此郑前有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工部郎中揭Hong序。从首页留有的朱印知其曾历经允祥、潘荫等人收藏。此卷很可能已是孤本。  相似文献   

4.
唐朝时期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给针灸医学发展带来了契机。如官方的针灸医学教育,地方性的医学校以及民间传授带徒等;唐代的针灸专著在《旧唐书》、《唐书》中收载十二种、三十九卷之多;由于针灸流派多,各抒己见。唐政府组织名医对针灸穴位考订和校定图书,这项工作前无古人。名医名家的大量涌现,对针灸理论的发挥,对经外奇穴的大量发现,艾灸方法的扩展使用,使针灸医学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更加广泛,为针灸临床学积累了经验,并为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等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成为注释《难经》的典范之作。《十四经发挥》为针灸学著作,书中强调了任、督二脉的地位,提出任、督二脉应与十二正经并列,而称十四经。循经考订穴位657穴,首倡循经取穴法,对于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诊家枢要》则是滑寿的脉诊专著,详述30种脉象,又把30种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结合起来诊断疾病。滑氏之脉学对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影响甚深。滑寿临床方面无专著传世,然从《名医类案》收录滑氏的47则医案中亦能窥其端倪。滑氏辨证详而精审,精于脉诊,对妇科疾病更为善长,临床治疾,活人无数,有神医之称。  相似文献   

6.
滑寿生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寿,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滑寿本姓刘,与刘伯温是从兄弟,因从医而改姓滑。其祖籍襄城,元初其祖辈及父辈到江南一带作官,因而迁到江苏仪真及浙江余姚等地。滑寿幼时曾拜学省韩说为师,学习儒学及诸子百家之书,曾为乡举,后滑寿弃儒改而学医,据《明史.列传.方伎》可知,其曾拜王居中及高洞阳为师,又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滑寿医术高超,其治病治愈率高,于江浙一带十分有名,当时与朱丹溪齐名。滑氏医德高尚,不论贫富,只要延请其治病,均前往救治。滑寿幼时习儒,颇有文采,与当时的文人名士朱右、戴良、丁鹤年、宋濂、宋禧等都很友善,常常往来交游。滑氏卒年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年七十余,容色如童孺”,其年当在七十以上无疑。  相似文献   

7.
3.2注释《难经》之成就 《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以其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至宋金元时期,人们更重视对《难经》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整理和研究的专著。如庞安时《难经解》、宋廷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周与权《难经辨证释疑》、王宗正《难经注义》、王惟一《集注八十一难经》以及滑寿《难经本义》等。  相似文献   

8.
朱震亨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祖籍山东,西晋时迁入浙江。其在针灸方面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针刺、刺血有补泻双重作用;实热证、虚热证均可灸,实热证灸之可泄引热下,虚热证灸之可补阳生阴;提出的"十二经见证""合生见证"是对经络病候学与经络诊断学的补充和完善,对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难经》历代注家众多,因古代注家掌握的材料以传世文献为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先秦两汉时期医学源流的认识存在不足,故未能完全诠释《难经》本义。近年来,随着天回医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天回医简与扁鹊学派存在密切关联,而《难经》自隋唐以来被认为是秦越人或扁鹊学派之著作,出土文献材料的研究能给《难经》研究提供另一视角下的丰富材料。试以《难经·二十三难》为例,基于先秦两汉不同流派对经脉认识差异的角度,结合天回医简出土文献研究,以分析《难经》诠释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以期为正确理解《难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元代(14世纪)著名医学家滑寿医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调查了滑寿医书的和刻版本;论述了明治以前日本医学界对滑寿医书的翻译、注释、研究情况以及滑寿医学著作在日本医学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概述针灸血清对机体各系统效应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检索概述2000年以来针灸血清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研究进展。结果: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与针灸疗法具有类似效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降低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抗哮喘等作用。结论:针灸血清中含有某些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 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 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以化脓灸、温针灸、铺灸为特色,具有一脉相承、代有传人、法从典出、理源于经、融会贯通、守正创新的特点。[结论] 挖掘浙派针灸中的灸法分支,整理其理论来源、发展创新、技法要点、后世影响等,对扩大浙派针灸的治疗范围,推广浙江特色灸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方医学著作《救急选方》收录了当时及历代众多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中国古代医籍中的急救措施及验方,总结了采用针法、灸法等治疗诸多急发病证的治法,辨证清晰,内容全面。通过对《救急选方》中有关针灸急救术文献进行整理,从辨明病证,辨证施治;重视灸疗,运用广泛;补泻施针,多用放血;针灸相合,针药并用;就地取材,简便廉验五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价值,探析其学术成就,为针灸在急救中的应用提供例证和文献参考,拓宽当代针灸临床治疗思路,丰富针灸急救术的文献研究内容,为古代中国医学急救方法与学术思想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张氏重温补,崇灸法,总结灸法宜忌,博采隔物灸、麦粒灸等特色灸法,注重交叉选穴灸法的运用,推崇灸法的温通作用;绘图表以明析全身11个部位的经络联系,整理35副经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促进了经络辨证的灵活运用;博采多种针灸文献,完善腧穴主治,详分骨度,取穴灵活,提倡骨度分寸法和中指同身寸法的结合使用;详论得气在针刺补泻中的重要意义,阐发“针有泻而无补”之说,注重针刺的泻实作用。[结论]张景岳对灸法运用的总结发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经络的辨析、腧穴主治和定位的归纳创新、针刺补泻的阐发,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并不断地被借鉴和引用,其针灸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针灸急救     
针灸学从古至今一直运用于临床急救中。它因具有特效、速效、针对性强、简便易行的特点,随身携带,便于应急,不受地点条件限制的优越性,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综合古今文献,总结出一些针灸治疗急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江户时代的两个半世纪,针灸医学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针灸理论既有对中国医学的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在针灸方法上,捻针、管针和打针三大针法并存,尤以管针的发明引人注目;针灸医家辈出,成就显著;针灸流派相互争鸣,各领风骚;对外交流频繁活跃,融汇东西方医学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针灸专著大批涌现,硕果累累。本文从以上不同侧面,概括论述了日本江户时代针灸医学的成就及特色  相似文献   

17.
针灸是当今世界医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在其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目前国内外针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通过方法学的探索与完善、临床研究的规范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得以解决,从而不断地推动和促进针灸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痛经为妇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好,见效快,痛苦少,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