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诊治分析:附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0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取脾部分切除或修补术;5例全脾切除,其中1例实行自体脾移植术.术后随访61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 儿童脾外伤后应根据病情和脾脏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脾切除患儿自体脾片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4月~2004年3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21例,其中孤立肾1例,对侧肾有病变或肾功能受损3例,对侧肾正常17例。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直径2.8cm;其中对侧肾正常者直径均<4cm,平均2.5cm;对侧肾有病变或受损者平均直径为4.2cm。TNM分期:T1期16 例,T2期4 例,T3期1例。4例行肿瘤剜除术,10例行肾极切除术,7例行肿瘤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随访7~66个月,平均随访40.8个月。1例3年后发现右肺及纵隔转移,1例术后27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接受透析治疗。其余19例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对侧肾正常直径<4cmT1~T2期局限性肾癌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 鼓膜置管后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53例非肿瘤因素所致的OME患者接受鼓膜置管术且随访12~18个月的病历资料。结果 153例中,81例以前曾接受过1次以上的置管术。术后随防12~18个月,89例的通气管己排出,其中55例OME复发。通气管排出后OME的复发与鼻腔和咽鼓管口病变显著相关。结论 成年OME患者存在的潜在病变是通气管排出后导致OME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鼓膜置管的同时寻找并治疗潜在病变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中若干临床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确诊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胀痛、不适。其中,病变部位胃部8例、小肠5例。病理示恶性3例(23.1%)、良性6例(46.2%)、潜在恶性4例(30.7%)。免疫组化结果11例CD117(+)、10例CD34(+)、2例CD117(-)/CD34(+)、3例CD34(-)/CD117(+)。13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大部切除6例、胃肿瘤摘除2例、小肠肠段切除5例。随访1个月~5年,平均生存期3.6年。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鉴别其良恶性,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后放化疗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性上皮化生和肿瘤(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的14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33~70岁),初发症状主要为阴道排液(8/14)及卵巢囊肿(4/14)。所有行HPV检查的患者(13/14)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4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卵巢。术后病理提示14例病变累及子宫内膜,13例累及宫颈,9例累及输卵管,9例累及卵巢,7例同时累及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8例患者进展为恶性肿瘤,术后接受辅助治疗。随访14~80个月,1例因复发死亡,1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 SMMN-FGT是一组同时累及女性生殖道多个部位的黏液性病变,阴道排液多为其首发症状,其宫颈病变与HPV感染无关。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恶性病变患者须行辅助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骶管Tarlov囊肿临床特点及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按Tarlov囊肿的类型不同,采取囊肿漏口结扎并囊壁切除,或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加神经根袖套的塑形,后用带蒂脂肪填塞囊肿遗留的残腔。结果 术后早期32例患者中28例症状缓解。出院后随访30例6~42个月(平均12月),复查MRI囊肿未见复发,28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仍存在骶尾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 对症状型Tarlov囊肿患者采取囊肿壁切除加瘘口封闭后脂肪填塞治疗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年间经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患者平均年龄37岁(4个月~83岁)。男女比例1∶1。良、恶性肿瘤比例29∶5。良性者有黏液瘤(20例)、横纹肌瘤(5例)、心脏纤维瘤(3例)、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恶性者有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3例)、血管肉瘤(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随访半年,31例生存,3例死亡(均为恶性肿瘤)。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好发于青壮年。类型较多,形态结构复杂,以良性黏液瘤多见。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心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生长特点和发病部位。  相似文献   

8.
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6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Ⅵ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0~130 min,术后住院6~9 d,手术出血150~70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和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罕见肿瘤原发透明细胞腺癌(C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分析3例前列腺CCA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进行鉴别诊断。 结果 3例患者年龄29~54岁;2例发生于前列腺小囊,1例发生于前列腺内。2例临床表现为血精,1例为进行性排尿困难。肿瘤由腺管状、乳头状及实体型三种结构混合存在。腺管和乳头表面可见肿瘤细胞呈鞋钉样排列。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7、PAX-8、HNF-1β,部分区域表达AMACR、NapsinA、CA125。术后随访12~15个月,其中1例复发,并肺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失访。 结论 前列腺原发CC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不高,可伴有CA125升高,出现血精症状的年轻男性需提高警惕,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发生于前列腺内的较发生于前列腺小囊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颅底-颞下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病例17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扫描。在导航软件中将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融合后,三维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联合导航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资料,评价应用效果。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同一帧图像上精确显示通过不同图像描记的病变、颅颌面骨及重要血管。联合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及导航引导穿刺或手术设计,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小、复发及边界不清的病例效果显著。4例利用融合图像进行术前诊断与评估后行手术探查(无术中导航引导,其中3例手术切除,1例仅取活检), 3例行导航引导穿刺活检,12例行导航引导手术切除(其中2例先行导航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穿刺或手术,1例脑膜瘤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术后面瘫,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3/3)。手术切除的15例经术中导航检查及术后影像验证显示完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结论: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优势,准确分析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术前规划,联合导航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中不同节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脊柱X线、CT三维重建、MRI(平扫+增强)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颈段的肿瘤,术前还需行颈部血管CTA检查评估肿瘤与椎动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术中肿瘤完整切除和避免损伤椎动脉。手术方式采取后正中入路暴露病变椎体节段、显微镜下一期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4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行脊柱CT三维重建和X线检查评价脊柱稳定性,行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对手术前后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结果 本组16例椎管沟通性肿瘤均在显微镜下行一期全部切除。术后无一例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发生。术后随访3月~2年,1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检查随访均无肿瘤复发及脊柱失稳。结论 对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选择显微镜下手术一期全切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颈淋巴廓清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可能性。方法 :头颈部癌伴双颈淋巴转移 ,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期行双颈淋巴廓清术。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及分布范围 ,分别采用 4种术式 ,(1)经典性全颈清扫术 ;(2 )改良性全颈清扫术 ;(3)分区性颈清扫术 ;(4 )颈扩大清扫术。结果 :经随访 ,3年生存率为 6 2 .1% (2 3/ 37) ,5年生存率为 37.8% (14 / 37)。并发症有乳糜漏 2例 ,血肿 2例 ,颈皮瓣延期愈合 1例 ,严重面部软组织水肿 5例。无因手术而死亡或偏瘫者。结论 :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中 (至少 )保留一侧颈内静脉 ,同期行双颈淋巴廓清并发症不重 ,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头皮良性肿瘤的诊断要点及门诊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手术室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头皮良性肿瘤患者63例进行手术方式总结;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总结不同头皮良性肿瘤的诊断依据.结果 门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95.2%,2例术前诊断皮脂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手术一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9例头颈肿瘤手术接受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一期修复与重建;修复区域有半侧舌体及口底,部分喉咽及食道,颈前区咽瘘,腮腺区皮肤、喉造口及胸骨柄等。结果39例中3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92%),3例皮岛皮肤部分坏死(8%),皮岛周围及深部感染9例(23%),但肌层成活,通过经放置引流、换药最后自愈。临床随访3年生存率69%(27/39),5年生存率26%(10/39)。结论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血运丰富,成功率高,在一期修复与重建头颈肿瘤局部缺损中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是否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将其分为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18例)及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13例),比较2组的肿瘤复发率、源神经损伤率。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8年不等,3例失访(其中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1例,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2例),2组均无复发。术后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并发源神经损伤5例,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无源神经损伤,完整切除肿瘤包膜组源神经损伤率高于部分切除肿瘤包膜组(P<0.05)。结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头颈部神经鞘瘤最有效的方法。神经鞘瘤包膜是否完整切除,均不影响其预后。在不损伤神经纤维束的前提下,可将神经鞘瘤包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头颈肌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并从生物学、诊疗和预后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其中腮腺3例,硬腭1例,鼻、鼻窦1例。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4例,1例放弃手术而行放、化疗。3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中2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行二次手术或加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4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术后10个月)。结论头颈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鼻、鼻窦者极为罕见;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3例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9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术后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例失访,余者随访12~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术后HE染色证实均为孤立性纤维瘤,并且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34及Vim均为阳性。结论 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大多数病例临床上呈良性经过、偶有恶变倾向的中间型及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完整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查。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巨细胞瘤36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2~67岁.颈椎16例,胸椎6例,腰椎5例,颈胸段、胸腰段和骶骨各3例.1990年前的10例中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单独应用放射治疗,余7例用外科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1991年以后,23例有CT和MRI扫描,故用Enneking外科分期,并结合Weinstein-Boriani-Biagni外科分期进行分类,SⅡ期6例和SⅢ期3例沿肿瘤假囊行椎体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13例SⅢ期病例用全椎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独应用放射治疗的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和应用手术加放射治疗的7例随访7~30年,无肿瘤局部复发.椎体切除的9例与全椎切除的13例,随访2~8年,有3例因切除不彻底复发,其余19例到目前无局部复发.结论:完全切除病损是控制脊柱骨巨细胞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放射治疗是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