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卢秉久教授采用疏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卢秉久教授提出酒精性肝病的辨治应重视肝脾两脏,并主张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依据,采用疏肝理脾法予以治疗。临证分为3期论治:酒痞期治以健脾利湿,解酒消毒;酒癖期治以利湿消积,化瘀解毒;酒臌期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祛湿。强调遣方用药须做到治标兼顾治本,祛邪不忘扶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是酒毒损伤脾胃肝胆,并从中医病机演变角度阐明其病机特点有递进关系:初则脾胃损伤,继而肝失疏泄,肝脾不调,气血不和,最终演变为肝脾肾不调。接下来提出在辨病、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本病的病机发展阶段可分伤酒(酒痞)、酒癖、酒臌三期。最后提出本病应结合体质,在辨病、辨证思想指导下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回顾古代文献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认识,本文提出了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特点,选择酒精性肝病代偿期相对应的“酒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医籍中有关治疗“酒癖”的专方53首,分析其主症及治则,得出结论:酒精性肝病属中医“伤酒”、“胁痛”、“黄疸”、“酒癖”、“酒臌”范畴,病变部位在肝、脾、肾,以脾虚湿阻、肝脾不和、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而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军 《江苏中医药》2017,49(2):73-74
慢性肝病其发病的病因及各阶段的病机变化都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准确地把握慢性肝病各阶段的病机特点,结合从脾论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治以疏肝健脾,利湿解毒;脂肪肝治以健脾消脂,活血和络;肝硬化治以行气活血,健脾和络;肝硬化腹水治以健脾化湿,利水消臌。  相似文献   

5.
“治肝实脾”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确定的治疗肝病的重要治法,是五脏一体观的重要体现。“治肝实脾”即通过“实脾”以治疗肝病,从而达到脾胃健、肝病愈的最佳治疗效果,在肝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成为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酒精性肝纤维化(ALF)归属于中医“酒癖”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湿热酒毒为致病之因,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且贯穿于疾病始终,病机的关键为脾胃受损、肝脾不和。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观,本文基于“治肝实脾”理论浅谈“实脾”在酒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酒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  相似文献   

7.
论述中医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认为早期以肝郁脾虚为主,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中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软坚化痰;晚期以毒瘀阻络为主,治宜化痰解毒通络、兼顾扶正。  相似文献   

8.
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经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德禄教授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属中医“酒癖”范畴,病因主要是纵酒日久,湿热为患,痰湿蕴结,体质从化是酒癖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脾胃虚弱贯穿于酒癖病程的始终;肝郁脾虚,气痰瘀互结是酒癖病机的关键;把握病机规律是确立辨治法则的前提;注重脾胃,鼓舞正气是阻止病机演变的关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宜在调肝理脾基础上加用解除酒毒之品。  相似文献   

9.
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属中医“酒癖”范畴,纵酒日久,湿热为患,痰湿蕴结,体质从化是酒癖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脾胃虚弱贯穿于酒癖病程的始终;肝郁脾虚,气、痰、瘀互结是酒癖病机的关键:把握病机规律是确立辨治法则的前提;注重脾胃,鼓舞正气是阻止病机演变的关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宜在调肝理脾基础上加用解除酒毒之品。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治与微观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治与微观化研究张明雪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酒精中毒性肝损害,其临床病理演化过程常表现为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中医文献对此也有较全面的记载,其病变过程常包括在“酒劳”“酒疸”“酒鼓”“酒癖”等病证中。本文仅就其病证转...  相似文献   

11.
介绍陈建杰教授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临床经验。其认为大多数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患者主要以湿热瘀毒互结、血瘀阻络、肝郁脾虚为主;并且湿与毒共在,治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方拟二术解毒汤。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2.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3.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郑惠芳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善用温补,尤重肾脾.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中肥胖型PCOS占半数,且常伴发不孕.郑老认为肥胖型PCOS所致不孕的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痰湿内蕴.脾肾阳虚为本,痰湿内蕴为标.治疗以温肾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要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同时予以生...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黯液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结肠炎性疾病。中医防治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田振国教授以临床实践为着眼点,运用益气健脾、助阳温肾、疏柔肝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并结合八纲辨证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温清并进"、"通涩合参"、"消补同用"的治疗方法,应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注重开上焦以通肺气、畅中焦以助运化、调下焦以利水湿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西医相关检查来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肥胖型PCOS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失常性疾病,对患者代谢及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王翠霞教授基于“肥人多痰”理论,认为痰湿阻滞,脾肾两虚为本病主要病机,以苍附导痰丸为底方,运用健脾补肾燥湿化痰法进行治疗,同时适时结合西药,指导患者锻炼、调起居、畅情志。  相似文献   

18.
付航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1):95-97,114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具有病情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米杰教授从事肾脏病专业30余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特发性膜性肾病总属本虚标实,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水、湿、热、瘀为其基本病理因素,采用补肾健脾、祛湿化瘀之法,标本兼治,随症加减,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19.
在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部分患者逐渐伴有有抑郁情绪障碍。文章就慢性肝病合并抑郁的病因病机、发展机理加以简要论述。卢秉久教授诊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以调气机,平阴阳,和五脏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调肝、补气、健脾、益肾为所治之法;归纳用药经验,分析典型病例,阐述卢秉久教授治疗本病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德新教授治疗脾胃病 ,融温补濡润于一炉 ,脾胃同治 ,分清主次 ,兼顾肝肾 ,辨证论治。确立了补虚、祛湿、调气为治疗脾胃病之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