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58-1263
[目的]探讨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3年8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3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内侧柱是否完整及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分为A1、A2、B1、B2四组。其中内侧柱完整的肩袖缝合组(A1组)33例,内侧柱完整的肩袖未缝合组(A2组)39例,内侧柱不完整的肩袖缝合组(B1组)32例,内侧柱不完整的肩袖未缝合组(B2组)35例。记录各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139例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A1组、A2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比较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组未见明显并发症,B2组2例出现螺钉穿出关节面,1例内固定出现松动。[结论]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对内侧柱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肩袖缝合至钢板对内侧柱不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可通过中和肩袖的内翻应力作用,维持术后骨折复位、减少并发症、提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6-05诊治的30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1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5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结果除钢板组1例失访外,其余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8~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仅空心钉组1例内固定失败。钢板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空心钉内固定,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更能达到牢固的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最大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50-205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术治疗肱骨Neer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7年1月本科手术治疗77例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骨折患者。男性26例,女性51例,年龄(68.30±5.62)岁。按手术方法分为3组,其中,24例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单纯钢板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人工骨植骨(钢板人工骨组),23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钢板自体骨组)。比较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评定临床效果,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肱骨颈干角,评估骨折复位丢失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钢板自体骨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失血量最多,显著高于单纯钢板组和钢板人工骨组(P0.05)。随访时间(20.77±6.8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再骨折。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三组间颈干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两时间点间比较,三组患者颈干角均有丢失,其中,单纯钢板组丢失最明显,两时间点间颈干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单纯钢板组和钢板人工骨组各有1例患者表现出肱骨头坏死。[结论]虽然植骨可减轻术后颈干角丢失,对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骨折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43-1648
[目的]通过测量肱骨头高度丢失及Neer评分比较,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重建和辅助肩袖缝合固定在锁定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11月采用锁定板治疗的55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辅助肩袖缝合固定及有无肱骨近端内侧支撑分为4组。A组:无肩袖缝合固定且无肱骨近端内侧支撑;B组:无肩袖缝合固定,但有肱骨近端内侧支撑;C组:有肩袖缝合固定,但无肱骨近端内侧支撑;D组:有肩袖缝合固定且有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测量随访时肱骨头高度丢失及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分析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重建和肩袖缝合固定在骨折术后复位维持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结果]55例患者随访13~33个月,平均17个月。A组7例,B组12例,C组15例,D组21例。术后3个月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为(5.94±2.46)mm,明显高于B组(2.42±0.77)mm、C组(2.43±0.82)mm和D组(1.60±0.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术后3个月肱骨头高度丢失明显高于D组(P0.05)。术后3~12个月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2.27±1.31)mm高于B组(0.52±0.40)mm、C组(0.53±0.29)mm、D组(0.50±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C、D组Neer评分优于A组,D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重建和肩袖缝合固定对于维持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有着重要作用,两者结合锁定板固定对于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TriGen肱骨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患者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58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0.52±6.78) min vs (91.50±8.01) min,P0.05]、切口长度[(6.32±1.51) cm vs (12.52±1.73) cm,P0.05]、术中失血量[(141.98±10.08) ml vs (224.91±12.67) ml,P0.05]、住院时间[(9.33±1.82) d vs (12.47±2.38) d,P0.05]和切口拆线时间[(12.43±1.78) d vs (15.38±2.35) d,P0.05]均显著优于钢板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主动伤肩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前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肱骨颈干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均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TriGen髓内钉的医源性损伤明显小于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0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34例,其中,17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17采用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桥接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随访18~28个月,平均(22.62±3.01)个月。桥接组术后恢复患肩主动活动和患肩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患肩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显著增加(P0.05);虽然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桥接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患肩前屈上举ROM和外展上举ROM均大于钢板组,术后2周、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检查显示两组患者肩胛骨骨折均达到功能复位,固定稳定。随访影像显示桥接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44±1.21)周,而钢板组为(9.24±2.22)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早期临床效果优于重建钢板。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78-1082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即开放钢板组39例,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30例,3部分4例,4部分3例,骨折脱位型2例;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即闭合髓内钉组43例,2部分38例,3部分3例,4部分1例,骨折脱位型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开放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显著多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9.73±4.59)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开放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低于闭合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干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周时两组间颈干角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均较术后1周时稍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开放钢板组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钢板与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均能获得较好效果,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治疗创伤更小的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运动性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11月治疗10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依据治疗前医患沟通结果,50例采用手术治疗,50例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两组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周,3、6个月,手术组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eer分型二部分及以上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效果确切、持久,手术疗效良好;并能明显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置入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9月,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传统组各110例,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和传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的Constant-Murley总分、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的Neer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位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解剖锁定钢板置入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但是微创手术能够显著减轻创伤程度、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9诊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40例采用手法复位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微创组),45例经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结果 85例获得平均22.6(12~48)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EQ-5D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7,P=0.221)。结论手法复位后经三角肌入路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早期缓解肩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PHILOS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5例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术前颈干角<130°),按术中是否采用异体腓骨来加强内侧支撑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与单纯锁定钢板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为(60.27±12.32)岁;单纯锁定钢板组共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为(50.21±17.60)岁。两组患者资料在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估颈干角,并计算术后1年与术后第1天颈干角的差值,应用术后1年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ore,DASH)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应用统计学比较两组术前基线水平(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是否抽烟、优势手及内侧柱是否粉碎)是否有差异,再比较术后1年两组颈干角差值及Constant-Murley评分是否有差异。 结果术后1年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颈干角改变(-1.36±2.58)°,单纯锁定钢板组改变(-7.21±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年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Constant-Murley评分(76.82±6.11)分,单纯锁定钢板组为(64.29±9.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DASH评分(15.55±2.98)分,单纯锁定钢板组为(25.96±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单纯锁定钢板组有3例患者出现螺钉穿出,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 结论在治疗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方面,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能有效地增加术后骨折块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干角的改变,提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6-05诊治的127例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4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63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ASES评分。结果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13~1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内固定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 对28例Neer分类二部分以上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对术后肩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和解剖恢复进行评定.结果 经术后平均14.5个月随访:优1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8.57%.结论 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微创弹性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3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微创弹性钉和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微创弹性钉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42岁;传统切口钢板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20~63岁,平均41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臂肩手残疾评分(DAS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3~26个月随访。术后1年微创弹性钉组与传统切口钢板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弹性钉组手术切口总长度[(4.3±1.2)cm]、手术时间[(41.3±21.2)min]均较传统切口钢板组[(11.8±2.6)cm]、[(75.4±19.6)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弹性钉组骨折愈合时间[(12.3±2.4)周]较传统切口钢板组[(15.6±2.8)周]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弹性钉组与传统切口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7/58)、9.1%(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相当的术后疗效,但手术瘢痕明显小且软组织损伤轻,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33-2237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普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双钢板组30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普通钢板内固定;单钢板组28例,仅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双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大于单钢板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的术后主动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单钢板组(P0.05)。全部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27±3.59)个月。术后6个月双钢板组VAS评分显著小于单钢板组(P0.05),而双钢板组Neer评分显著高于单钢板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双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8.48±2.31)周,单钢板组为(11.47±3.6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钢板组的肱骨颈干角为(132.71±2.83)°,单钢板组为(118.5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普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可获得较单钢板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7~88岁,平均(71.8±5.2)岁。分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组(MIPPO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ORIF组)。MIPPO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70.0±5.3)岁;术中先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肱骨近端,位置满意后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ORIF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2.0±4.2)岁;采取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骨折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患肩进行评定。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1~27个月,平均18.1个月。MIPPO组平均出血量(176.0±57.4)ml,少于ORIF组的(356.0±66.9)ml;MIPPO组手术时间平均(47.4±14.9)min,短于ORIF组的(92.7±15.8)min;MIPPO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5.8)周,短于ORIF组的(21.7±4.9)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89.7±14.5,优于ORIF组的81.8±13.2。结论:正骨手法整复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血供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 女22例;年龄24~83岁, 平均56.7岁。根据使用固定物不同分为2组:新型钢板组14例(采用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与PHILOS组(采用PHILOS固定)21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新型钢板组与PHILOS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1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新型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3.9±29.2)min, 术中出血量为(36.4±27.1)mL, 住院时间为(2.3±1.1)d, 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0.1±4.7)、(55.5±19.1)分, 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5±4.6)、(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微创组(29例,采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传统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锁骨上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评价术后瘢痕情况,问卷调查患者对术后瘢痕外形的满意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分别评价肩关节、上肢总体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微创组短(少)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锁骨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哥华瘢痕评分、患者瘢痕外形满意率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瘢痕不明显、锁骨上神经损伤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2部分及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另外47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肱骨颈干角及患肩前举角度。[结果]虽然锁定钢板组相比交锁髓内钉组的平均切口长度更大、平均手术时间更长、平均出血量更多,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肱骨颈干角及患肩前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方面:锁定钢板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交锁髓内钉组发生率为23.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eer 2部分和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和肱骨近端钢板均能可靠的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外翻型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是较好的选择;对于内翻型骨折,髓内钉固定更具优势。对于伴有大结节骨折的肱骨近端骨折,用髓内钉固定时,建议增加辅助内固定手段,防止出现术后大结节骨折块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