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病例各100例,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为36 mAs,110 kV,常规剂量组为90mAs,130 kV.根据CT机自动记录的受检者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X线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DLP分别为(50.45±23.79)mGy·cm和(240.59±98.87)mGy·cm,ED分别为(0.72±0.38)mSV和(3.36±1.39)mSv,两组DLP和E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沛霖  王海林  李龙  周毅方 《当代医学》2011,17(33):155-157
目的 统计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资料,探讨相关检查的剂量因素和影响.方法 网络查询国内2005年1月~2011年1月统计源杂志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论文并测算其辐射剂量,发出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剂量调查表到广州8家三甲医院,统计其扫描方法和辐射剂量.结果 广州市内8家三甲医院均采用轴位扫描,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4073mAs,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344.7mGy;查询文献电影扫描模式80kV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10798mAs,120kV为7974mAs;轴位扫描模式80kV平均总毫安秒为5911mAs,120kV为5528mAs.结论 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和辐射剂量差异较大,需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放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261例肝癌患者分为肝叶超选择介入组和肝段超-超选择介入组,分析随机记录的辐射参数。结果 介入治疗患者接受的透视时间为(9.67±6.44)min、造影次数(4.29±1.68)次、造影时间为(48.3±19.1)s、面积剂量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为(29531±10798)μGym2、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4.43±1.62)mSv、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为(1029.6±526.8)mGy、最高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为(864.9±442.5)mGy。肝段超-超选择组的透视时间、造影次数、造影时间、DAP、ED、CD和PSD均高于肝叶超选择组。117例(44.8%)患者的CD值>1 Gy。结论 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接受了较高剂量的辐射,术者应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参数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中心联合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对成人胸部模体予以CT螺旋扫描,采取ATCM技术,取乳腺向上5 cm(mam+5)与4 cm(mam+4)、乳腺(mam)、腋前线(pre-axilla)、腋中线(mid-axilla)、腋后线(post-axilla)6种扫描中心,各扫描中心需要定位像扫描3次,并进行一次螺旋扫描,详细记录肺算法与标准软组织算法所得对比噪声比(CNR);采取热释光剂量计(TLD)进行乳腺辐射剂量的测定,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CTDIvol累积值最小(3.531 mGy),为pre-axilla时CTDIvol累积值最大(4.126 mGy);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小(4.793 mGy),为mam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大(6.471 mGy)。 结论联合ATCM技术进行胸部CT螺旋扫描时,扫描中心的选取可直接影响乳腺辐射剂量,建议以post-axilla为扫描中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方案与双能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行甲状腺CT增强检查且身体质量指数为18.5-23.9kg/㎡的患者87例。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用常规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图像;B组用双能量模式扫描方案,采用50%ASIR-Ⅴ重组算法并以60Kev单能量重建。分别比较两组图像的甲状腺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记录两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采用Mann-Whitney两独立样本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在甲状腺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CT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噪声在平扫期和动脉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剂量-长度乘积与有效剂量方面各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采用双能量扫描方案能够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赵军 《海南医学》2011,22(3):33-35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操作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引起国际上放射防护组织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大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了调查报道,探讨其中的规律和防护措施,旨在为防止过度辐射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在颌面部检查中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颌面部CT平扫患者40名,分成两组(A组+B组),每组20名。A组采用单源瞬时kVp切换能谱CT扫描模式,管电压140、80 kVp瞬时(0.5 ms)切换,重建出单能量70 keV水平图像。B组行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p。两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图像显示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间脂肪、气体、腮腺和髁突间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2±5.130和-15.22±6.105,P=0.867>0.05;-151.71±41.103和-169.77±73.295,P=0.179>0.05;0.39±2.821和1.22±3.694,P=0.263>0.05;11.07±5.652和11.56±5.873,P=0.701>0.05),而咬肌、颌下腺和玻璃体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8±2.637和12.31±3.763,P<0.001;7.17±2.407和10.24±5.147,P=0.001;0.97±0.511和2.91±0.867,P<0.001)。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有效剂量分别为:2.80±0.432 mSv,3.54±0.737 mSv(P=0.001)。结论宝石能谱CT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的前提下,与常规扫描相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的发生与生物体器官和组织受照情况有关,在临床电离辐射安全性评价的工作过程中,有几个辐射量是非常有效的,其中包括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本实验室引进的SR250软件,可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对CT辐照过程中患者的器官及有效剂量进行监控,可以更为有效地对电离辐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为对SR250软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为临床使用该软件监控CT电离辐射安全性建立实验依据,特设计模拟人体模实验,对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肝脏介入操作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量在肝脏介入操作过程中患者所受到的X射线的辐射剂量。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非均匀组织等效拟人体模型实验数据结合实际操作条件等方法,对85例行肝脏介入操作的患者进行辐射剂量测量。结果 肝脏介入操作所致患者最高皮肤剂量范围为179.95~1759.00mGy,有效剂量为29.22mSv(男)和29.27msv(女)。结论 肝脏介入治疗患者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降低患者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何玉圣  周春泽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4,(10):1377-1379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患者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结果经皮穿刺介入治疗15例,均取得成功,另外18例为经皮穿刺病理活检,17例取得明确病理结果。结论 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实现了CT和X线透视优势互补,达到精确、高效、安全的非血管介入诊疗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宏 《当代医学》2010,16(5):108-109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层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子宫切除为主要手段,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运用血管栓塞子宫动脉的介入技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更能满足病人保留生殖器官的愿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转归和预后,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应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张志胜 《重庆医学》2011,40(33):3382-3383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法治疗123例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A组),42例采取高能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B组),40例采取TACE联合HIFU治疗(C组),比较3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C组肿瘤完全反应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以及介入治疗后1、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实时CT透视 (RealtimeCTfluoroscopy ,CTF)引导与常规非透视CT引导 (ConventionalCT guide ,CCT)两种CT引导技术在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探讨CTF的应用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CTF技术应用前后共 2 47例CT引导下多种非血管介入病例 ,比较穿刺病灶大小、穿刺命中率、操作时间、射线剂量。结果 完成了 2 47例非血管介入操作 ,综合CT引导的病灶命中率为87%。其中CTF法为 91%。CTF法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 93 % ,特异性 10 0 % ,阳性预测值 10 0 % ,阴性预测值87 9% ,准确性 95 7%。CTF法平均总曝光时间 (15± 4)s ;总占机时间 (2 0± 5 )min ;病人个体射线剂量 (0 9± 0 4)Gy。气胸发生率为11% ,少量出血的发生率 3 9%。结论 CTF引导技术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通过对比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客观评价冠状动脉。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8.66±3.67)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99±2.42)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A、B两组共1187段血管,A组中较为优秀(3分或4分)的血管段数占92.4%(599/648),B组占92.9%(501/539),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631)。A、B两组的SI、SD、SNR、CNR分别为(433.4±82.5) HU、22.1±6.2、20.7±5.7、16.6±5.0和(436.1±94.7)HU、21.5±4.9、20.9±5.5、16.9±4.7,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从客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0.522、0.240、0.311,均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54%的辐射剂量,又可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护理中的实践及意义。方法针对37例行介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需求,提出问题,并进行文献检索,对查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选出最佳论据,指导护理实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进行介入的宫颈癌患者无1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结论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和密切医护患关系,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对19例28个直径5 cm以上的巧克力囊肿在CT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术,以囊液性状和涂片病理作出诊断,同时在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穿刺抽吸术可以明确诊断。经硬化治疗后,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达100%,27/28(96.4%)个囊肿经复查有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是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应用低管电压扫描技术降低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下肢静脉疾病患者60例,采用双管双流法下肢CT静脉成像,随机分为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低管电压组CT扫描参数为80 kV、350 mAs、对比剂流速1.2 mL/s,对照组CT扫描参数为120 kV、190 mAs、对比剂流速2.5 mL/s。统计2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号噪声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及辐射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HTH〗结果〖HTSS〗〖KG*2〗低管电压组DLP、有效剂量和对比剂碘海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CNR、SNR、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低管电压下肢CT静脉成像扫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