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虚体质是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之一,脾胃阳虚是阳虚体质的一种主要证型,在临床多种脾胃病证治中广泛出现。历代医家或以中阳统称脾胃阳气,或重脾阳而略胃阳,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且尤其注重体质。本文从阳虚体质角度,对叶天士以经方辨治胃阳虚不同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阳虚体质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通补胃气"的大半夏汤法,"通补胃阳"的附子粳米汤法等。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胃阳虚证辨治规律进行总结,以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的症状描述,参考古代文献,其所论胸痹为阳虚阴盛、胸阳痹阻之病证,涉及肺、心、脾胃等脏病变;心痛病机亦为阳虚阴盛,包括心痛、胃痛等。《金匮》胸痹、心痛合篇的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脾胃与心生理关系密切,病变易互相影响,调理脾胃对心病治疗具重要意义,《金匮》胸痹心痛篇方药体现了和胃降逆、祛痰健脾、温胃散寒、补脾温中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胃阳一词的案例颇多,将其归纳分析,觉得所论所治,尚有独到之处,现略析如下。 (一) 胃主纳食,脾主运化;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这是叶氏脾胃分治的主要观点。胃能顺利地纳受、消化水谷,行其通降之功,除胃阴的濡润之外,尚须胃阳的协助。这里因为:其一,胃阳是化谷之火。一旦胃阳衰微,轻则不  相似文献   

5.
西医学谓之"胃病",一般可以归人中医学之脾胃病证进行辩证论治.而脾胃共处中焦,为升降之枢轴.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而主升;胃为阳土,得阴自安而喜降.因此,脾胃病证之治疗,当以调理升降为重心.本文之标题"胃病理血",看似标新立异,实则新瓶陈酿,何哉?<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此言脾胃之生理也,有生理必有病理.证诸临床,胃病之血证并不鲜见,则胃病理血之治法,自有其实用价值矣.  相似文献   

6.
三个养胃法     
<正>人的胃提前衰老,除可致胃病外还会因营养吸收不足而影响其他器官。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脾胃强弱为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什么是胃气呢?吃得好,能吸收,这样胃气就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为标;临床上可分为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两型;脾胃阳虚证以温胃健脾为法,药用香仁、厚朴、干姜、川芎、丁香、炙甘草等加减。脾胃阴虚证以养阴益胃为法,方用沙参养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正> 脾胃生理特性与功能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以气机升降而言,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根据阴阳二气性质,阳气主升阴气主降,但脾胃之气升降与此相反。因为人体脏腑之气属阴者主升,属阳者主降,阴阳之气相互交感,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故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从功能而论,胃主受纳水谷,纳则贵下行故胃  相似文献   

9.
胃阳浅释     
胃阳,《简明中医辞典》释为“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内经》中有“胃脘之阳”,实指胃气。笔者认为,胃阳即胃之阳气,是胃气温暖胃腑,维持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的动力部分。今在前人对胃阳和胃阳虚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医学争鸣》2005,26(7):598-598
0引言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湿易伤脾,热易损胃,而脾胃同居中焦,易同时受湿热所侵.又因"胃为之市"主纳谷消食,"脾为之使"主转谷化精,故脾胃化纳相助共同完成纳谷转精的功能,当外感六淫、饮食不慎或情志不舒,皆可致胃壅脾滞,在疾病早期胃阳尚旺或邪气较甚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11.
岭南医家对流行性霍乱病因病机和辨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医家认为流行性霍乱的病因病机为内外秽浊合病,阳气虚衰;按“脾胃阳伤,阴盛格阳”、“湿浊郁于经络”、“脾胃阳虚,内抉秽浊”、“元阳已衰,真阴将竭”进行辨治;方药以温阳救逆的四逆辈为主,并在治疗中充分发挥艾灸的温阳作用,重视艾灸与汤药并施。  相似文献   

12.
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一升一降,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治胃不治脾,则失之多矣。治疗大法,以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最为关键,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则脾胃协调,胃自安和。用药要注意补勿过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偏,热勿过燥,以合土居中央治宜冲和之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藏象理论中脾、胃互为表里,医家历来将二者并称,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从叶天士医案中详细分析并归纳了脾阳虚与胃阳虚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脾阳虚和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温脾阳的李东垣益气升阳法、苓桂术甘汤法以及理中汤及附子理中汤法;理胃阳的大半夏汤法、吴茱萸汤法以及附子粳米汤法。除脾、胃阳虚分治以外,若二者合病,则应当同治,或根据证情,分先后次第论治。以上论述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相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15.
医话二则     
治病当先理脾胃 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胃先受病;劳倦者,则脾先受病……虚劳日久之人,诸药不效,皆为无胃气故也”。是故,治病当以理脾胃为其先。吴澄有“理脾阴正方”一首,实承此义,其方补脾阴而不碍胃阳,培中宫而不燥津液。余1969年春,遇一患慢性肾炎者,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其面苍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李蕾 《中医学报》2020,35(3):564-56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的总病机,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以"阳微阴弦"为着眼点,将其分为虚和虚实夹杂两类:阴阳不调为虚类,主要由于年事过高,饮食情志,劳倦内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虚衰引起的气阴两虚;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虚为虚实夹杂类。前者以虚为主,治则为温补脾肾,通阳利水;后者以实为主,治则为宽胸理气,温阳化痰。虽然中医药防治MIRI有诸多优势,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②研究多结合西医机制进行,对中医理论机制的探讨不足,缺少中医药特色,对发展中医药理论意义不大;③临床研究的地域和研究中心单一,缺乏多中心联合的大样本、大规模临床研究,难以避免因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误差。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遵循"阳微阴弦"之理,抓住病机本质,辨清虚实之轻重及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更好地发挥中医在胸痹诊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属中医的"泄泻"范畴.命门火衰、肾气不足、阳虚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此证,<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病变脏腑也与脾、胃、大、小肠有关,脾胃之运化又与肾阳温煦有关,若肾阳不足,失去温煦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发病".可见本病与肾有密切关系,本人运用温肾健脾汤治疗过敏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饮食的消化、水谷精微的输布主要依赖于脾胃的功能活动。五脏六腑各有阴阳,脾有脾阴、脾阳,胃有胃阴、胃阳,由于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的特性,脾阳多不足,胃阴多亏虚。而饮食、六淫劳逸等致病因素易伤脾阳,所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20,(3):564-56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的总病机,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以"阳微阴弦"为着眼点,将其分为虚和虚实夹杂两类:阴阳不调为虚类,主要由于年事过高,饮食情志,劳倦内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虚衰引起的气阴两虚;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虚为虚实夹杂类。前者以虚为主,治则为温补脾肾,通阳利水;后者以实为主,治则为宽胸理气,温阳化痰。虽然中医药防治MIRI有诸多优势,但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②研究多结合西医机制进行,对中医理论机制的探讨不足,缺少中医药特色,对发展中医药理论意义不大;③临床研究的地域和研究中心单一,缺乏多中心联合的大样本、大规模临床研究,难以避免因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误差。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遵循"阳微阴弦"之理,抓住病机本质,辨清虚实之轻重及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更好地发挥中医在胸痹诊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