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脾胃系疾病的立法处方多法于《内经》,崇仲景、东垣、丹溪而又多有发挥,在脾胃疾病中重视润养胃阴,根据脾胃生理特性而提出“脾胃当分析而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根据疾病发展提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等理论,对整个中医学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主张甘温补益脾胃之法,然则详于脾而略于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补其不足,分脾胃而分别论治。作者从医案中记述的脾胃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了脾胃病变当分析而论。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叶天士擅长治疗脾胃病,他的诊治思想有:首倡脾胃分治,力主甘润养胃;重视中焦气机,通降抑木治胃;多种治法并用,共奏奇效殊功;施用剂量服法,善于小量久服;慢性疑难杂症,治从脾胃入手。  相似文献   

4.
《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血证医案(卷二吐血、卷七便血、卷八衄)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结合各家经验,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诊疗血证的病案及方药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诊疗血证多从脾胃着手,脾胃分治,重视胃阴,以甘寒之品滋养胃中阴液;不忽视脾阳,用燥湿之药理脾,顾护脾胃的同时亦不闭门留寇。脾胃同治,以甘淡薄味养胃补脾,助脾胃升清降浊,恢复中焦受纳运化之权。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血证医案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诊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血证多从脾胃入手,分阴阳而治,拟升阳健脾、甘温益营、甘润养阴、通补胃阳等法,尤重胃阴;脾胃同治,采用健脾养胃、补脾疏胃之法;主张“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肝木犯土,调肝治中”;注重调养脾胃,药寓食疗。  相似文献   

6.
麦冬的主要功效为滋阴益胃.叶天士提倡养胃阴之说,并结合"五脏者,皆禀气于胃"的理论,活用麦冬于临床各科.本文通过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归纳叶氏医案中麦冬的用途如下:滋养胃阴,培胃土以养肝熄风;甘润补益胃腑,滋五脏气血之化源,调理补虚;养胃益阴,补土生金,治疗肺胃两虚之肺系疾病;益胃扶土,与清肝、平肝药物...  相似文献   

7.
整理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调治脾胃病证的方药,归纳叶天士调治脾胃病证遣方用药有如下特色:扶正为先;通补为用;药食同源;喜用药汁。  相似文献   

8.
分析探讨了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应用的特点:1.宗传统,重视辨证,一是明确八纲,抓住主症条分缕析,二是重视脏腑,兼顾其他,较为灵活。2.创立温病学说,病证结合,有所创新,发仲景所未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汗证医案进行分析,从明辨汗出热象、灵活运用经方、重视养心安神、选择汁鲜育阴、分清标本论治等5个方面探讨了叶天士治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一生博采各家之长,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成为治温病第一家。他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颇有成就,其特色在于对脾胃学说的发挥和从脾胃论治全身疾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叶氏医案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11.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便血一门共载51则医案,体现了叶天士诊治便血的学术经验。通过对便血一门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叶氏诊治便血从驱散湿邪、调理脏腑、通调络脉3方面着手,重视气机升降、温清并举。他在便血的诊治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体现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理法方药对现代医家治疗便血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文献,探讨叶天士对单味药和方剂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概括叶天士对疾病的病机及分型的认识,总结叶天士临证运用的各种辨证方法,发现叶天士的临证思维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关键。加强《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更好的传承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胃阴虚医案十则进行分析归纳 ,认为叶氏治疗胃阴虚的思路有四 :1甘凉法 ,适宜于燥热或木火升腾 ,灼烁胃阴 ,胃阴伤而内有燥热者 ;2清养法 ,适宜于暑温、湿温病的后期 ,胃气不醒 ,胃阴不复证 ;3酸甘法 ,适宜于肝胃阴伤者 ;4甘缓法 ,适宜于脾气胃阴俱不足者  相似文献   

14.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中所载案例的临床症状、辨诊、治法及药物总结分析其对胸痹和肺痹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特色.叶天士认为,肺痹病因病机为上焦湿热壅塞,肺气不通;上焦气分壅热,肺不升降;上焦气机紊乱,肺气升降失调.胸痹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叶氏对于肺痹和胸痹诊断方面注重首辨寒热,治疗则以重调气机、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临证指南医案·湿》共载医案52例,集中展现了叶天士论治湿病的学术思想.叶氏遵《内经》将湿分为外受与内生,秉承刘完素三焦理论并有所发挥,用以辨治湿病.其重视体质,治湿先辨体质阴阳而知其寒热,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尤重祛湿;寒湿者治以温化寒湿,然寒湿阴邪,更易伤阳,重在温阳;病久阳衰,常法难治,求变于奇经以获良效.叶氏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总结《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的诊治思路,指出叶天士在"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化内风"病机认识基础上,临证灵活运用滋养肝肾、潜阳息风的治疗法则,并融入络病理论,创辛润通络、化湿通络、祛痰通络、养血和络等多种和络通络之法,并重视岁时节气对人体的影响,依据时令不同加减用药,临床不囿于成法,辨证施治,对复杂病证处理分标本缓急,又常多法并用,防治中风先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治法特点。方法:列举三个方面,一是首分胃阴虚/胃阳虚而治,达胃气和顺之效;二是治肝安胃,以肝郁犯胃,肝气犯胃,肝浊犯胃所致疼痛;三是久病入络,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之。对久瘀病深者,用虫类搜剔。结果:叶氏治胃脘痛,机圆法活,辨证准确,用药精巧,效若桴鼓,为后人所推崇。结论:叶氏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多有独创,辨证论治,立法处方条理井然,实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8.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对时间治疗学甚为注重。国外已提出,用药的时间与用药的剂量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因时制宜”原则的科学依据。中医时间治疗学自《内经》提出后,历代医家不乏运用者。如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着, 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 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