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3,(12):1808-1810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李振华治疗鼓胀的经验。结果:李振华教授认为,鼓胀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他病如慢性肝炎等转化所致。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用加减逍遥散治疗;寒湿困脾证用胃苓汤合实脾饮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用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肝脾血瘀用李氏疏肝活瘀汤治疗;肝肾阴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肾阳虚用实脾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丙型肝炎主要是指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初次标准治疗后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例。认为病机要点在于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当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扶正祛邪。肝郁脾虚瘀阻证,治以疏肝健脾、行气活血,逍遥散、四逆散加减;热毒瘀结证,治以清热凉血、化瘀解毒,犀角地黄汤合四逆散加减;气虚阴伤证,治以益气养阴、清化瘀毒,四君子汤合生脉散、沙参麦冬汤加减;肝肾阴亏证,治以滋水涵木、养阴柔肝、化瘀通络,滋水清肝饮、鳖甲煎丸加减。   相似文献   

3.
郭志生  张华 《中医学报》2021,36(4):793-79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精癃"范畴,主要是由肾气亏虚、肺失宣降而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结于水道所致。临证之际,应审证候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活用攻补大法;重视肾脏之本;强调活血化瘀之法。中气不足、肾阳亏损、肾阴亏虚多属虚证,多责之于脾、肾。肾阳亏损证,治当温阳化气利尿,多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证,治当滋阴利尿,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中气不足证,治当益气利尿,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热壅盛、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多属实证,多责之于肺、肝、膀胱。肺热壅盛证,治当宣肺泻热、通调水道,多选用枇杷开肺汤、黄芩清肺饮、加减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气滞血瘀证,治当行气活血利尿,多选用沉香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湿热下注证,治当清热利水,多选用八正散治疗。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从虚、痰、瘀论治肺心痛缓解期.将肺心病缓解期辨证分为肺气亏虚、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脾肾两虚、血瘀及痰阻几个证型,通过中药方剂加减及穴位敷贴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起于心气亏虚,成于脉络瘀滞,有阴阳痰水风之变,其治疗宜以益气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擅用芪丹护心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于心气亏虚脉络瘀滞证,方用芪丹护心饮加减;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合用生脉散;阳气亏虚脉络瘀滞证,合用桂枝甘草汤;心气亏虚痰瘀阻络证,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气亏虚瘀水互结证,合用苓桂术甘汤;气虚络瘀阳亢风动证,合用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6.
八珍汤原方用于治疗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笔者治疗多种疾病证见气血亏虚型,使用本方加减,效果甚佳。总结认为:八珍汤可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往往寒热虚实错杂,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虚津亏、肠失通降,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提出健脾生津、宣肺通降的基础治疗大法,临证中将其分为5型论治:肠道实热证,治以清热润肠,选方自拟通便方加减;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顺气导滞,选方加味四磨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润肠,选方益气滋阴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温润通便,选方加味济川煎加减;肠燥津亏证,治以滋阴益气,润燥通便,选方加味增液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的中医药治疗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辨证分型根据文献归纳 ,中医辨证分型大致有 :脾虚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虚湿滞及脾虚寒湿等 ) ,脾肾两虚 (含脾肾阳虚 )、湿热郁结(大肠湿热 )、肝脾不和 (肝旺脾虚 )、血瘀肠络 ,此外还有气滞湿郁 ,寒热夹杂及气血双亏等证型。2 中药治疗2 .1 中药内服李寿山[1 ] 将本病分为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和脾虚湿盛 ,寒热夹杂两型 ,分别用四逆散和理中汤加减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善后。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何若苹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搜集、整理何师治疗失眠的典型医案,从诊治思路、遣方用药方面总结其辨治特色与临证经验,并举两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何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虽病因病机多样,但不离虚、实两方面。虚者,包括心、脾、肝、肾四脏亏虚,从补心、健脾、养肝、益肾入手,分别予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实者,包括气滞与瘀血,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治,分别予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施治,同时随症加减,灵活使用药对。所举验案,分别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养心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逍遥散加减,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何师从虚与实两方面论治失眠,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相关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方药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何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验,并佐以医案。[结果]何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脾弱,亦不可忽视气血亏虚、血热气结等,治疗以补肾健脾为根本大法,佐以清热滋阴、开郁顺气,并以古方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经验自拟安胎方,辨证审因,随证加减,中西合参。所附医案,何教授辨为脾肾亏虚证,治以益肾健脾为主,选用安胎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何教授从脾肾论治胎漏、胎动不安,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灵活遣方,疗效确切,临床实用,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国俊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胃、肾多脏,在肺多为痰热久蕴,气阴两虚,治法以补益气阴、清化痰热,临床多用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生脉散加减;在肝多为情志怫郁,化火上扰,以疏肝解郁、清化痰热为治疗大法,常予四逆散、黛蛤散及柴胡羚角汤化裁;在脾胃多为脾胃失健,痰饮上渍,气阳偏虚,治法以补脾益气、益肺化痰,常选六君子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化裁;若气阴不足,治法以益气润土、滋养肺胃,方用六神散、沙参麦冬汤、生脉散化裁;在肾多为火炎烁金,肺络受损,此类患者注重滋阴壮水、补肾泻火,常用六味地黄汤、大补阴丸、二至丸合方。临床以痰热久蕴、气阴两虚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总结邵荣世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心、脾(胃)关系密切,病因除了实热、虚寒、阴火外,湿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病机将本病分为实热火盛、湿热内阻、阴虚火旺、脾虚夹湿四型。临证应从心脾(胃)论治,清热泻火方选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清利湿热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养阴清热方选玉女煎加减;健脾温化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论治,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张志远教授对哮喘的治疗有独特见解,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均可出现咳喘,但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故哮喘应标本兼治,除治以宣肺平喘外,还应补肾、健脾、清肝,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嗜睡症的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表现为阳虚阴盛,气血亏虚及气郁血瘀,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涉及心、肝两脏。临床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右归丸、温胆汤、柴胡疏肝散、通窍活血汤等。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医家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阴阳和,故能有子"的注释,探析其深层含义。认为"阴阳和"是指男女气血的调和,不仅仅指男女之间的"阴阳和合";男女夫妻双方的气血调和,是达到正常生育年龄时能够怀孕生子的必要条件;而男女夫妻的气血失和是发生不孕不育症的基本病机;以"阴阳和,故能有子"为临床指导思想,采用气血辨治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症具有较好疗效;逍遥散作为调和气血的经典方剂,恰合这一病机,可广泛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导师谈勇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性复发性流产的经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整理分析临床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及选方用药等方面阐述谈勇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的学术观点,并列举病案一例加以佐证。[结果]谈勇教授认为LPD病机以肾虚为主,同时涉及心肝脾,病理因素可见气滞、血瘀、痰湿,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而发本病。临床上本病以肾阴虚、肾阳虚为本,兼见肝气郁结、脾阳不足、心火旺盛及痰湿瘀阻证,以本虚标实多见,故治疗以补肾为主,佐以疏肝、健脾、宁心、化痰、祛瘀等法。本案患者辨为肾阳虚证,治疗上主要运用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黄体期温补肾阳,卵泡期滋补肾阴,在此基础上兼顾疏肝健脾宁心,同时联合西药治疗,配合心理及饮食方面的指导,使阴阳平衡,最终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充分应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谈勇教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全国第2批和第4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良英教授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经验。张良英教授治疗此病时,注重服药的时间,选择月经期之后,经间期之前作为治疗的最佳时期,给予补肾滋阴养血,用自拟加味六味汤治疗,补肾的前提下促使阴阳转化协调而纠正经间期出血,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