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 (HBV)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 ,目前已成为倍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科对 73例HBV阳性的孕妇配对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就诊并分娩的单胎孕妇 ,自愿进入本研究的HBV阳性孕妇 73例 ,除外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综合征 (HELLP)、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等并发症 ,平均年龄 2 6 5岁 ,孕周39~ 4 1周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剥离前采集脐血 5ml待检。1 2 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HBV五项标志物 ,试剂盒由潍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63例HBV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干预组为孕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71例,对照组为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92例.干预组从孕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IU,每间隔4周肌注一次,共三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检测.结果干预组71例新生儿中,有6例HBeAg阳性,HBeAg阳性率为8.45%.对照组92例新生儿中,有67例HBeAg阳性,HBeAg阳性率为72.8%.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建立完善的产前筛查制度,尽早发现HBV感染孕产妇,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沙莉 《肝博士》2006,(3):29-30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人数众多,绝大多数(50%~80%)来源于家族的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可分为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两种。母婴传播以及如何阻断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结果,但是父婴传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患者有这样的担心:父亲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及发热,隐型感染较多见.病毒性肝炎分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庚型(HGV)及输血传播型肝炎(TTV)7个类型,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经垂直传播感染婴儿,但是其确切传播规律和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已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对65例HBV阳性的孕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配对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探讨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HBV垂直传播检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最敏感的HBV垂直传播的检测指标,方法,本文应用ELISA法和PCR技术检测了58例任娠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与HBVDNA。结果HBsAg阳性与阴性孕妇的新生儿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5.8%和5.0%。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迄今 ,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 ,乙、丙、丁、戊、庚等 5种肝炎病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最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起母婴垂直传播[1~ 2 ] 。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 ( 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 (TTV )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 5] 。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1 HBV垂直传播机率婴幼儿中 80 %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 80 %~ 90 %的可能会将其病毒传给后代 ,其中 85%以上会成为H…  相似文献   

8.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最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以5.0×10~2 copies/ml和1.0×10~6 copies/ml为HBV-DNA载量的分界点(其中5.0×10~2 copies/ml又为HBV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点),按照HBV-DNA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选取的240名产妇分为3组,各组人数分别为120、53和67,各组的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5/120)、11.32%(6/53)、35.82%(24/67)。HBV阴性和HBV阳性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感染孕妇的HBV-DNA载量越大,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孕妇孕期建议定期监测HBV-DNA,如血液HBV-DNA≥1.0×10~6 copies/ml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乙肝疫苗用于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效果进行了调查,抗体阳性率在出生后第9个月才达到60%~70%,布HBsAg阳性率高达29%,提示:(1)疫苗的抗体应答率太低;(2)注射乙肝疫苗后阻断母婴传播作用不理想,即保护太低。说明应在疫苗的使用,管理,免疫方案等方面多做工作才能提高疫苗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观察孕期应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免疫球蛋白阻断其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②方法 将8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4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 ;对照组 4 4例 ,仅随访查体不用药。胎儿娩出后 ,检测所有出生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乙肝表面抗体 (HBsAb)及HBV DNA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 ,随访新生儿至生后 8个月时 ,复查上述指标。血HBV DNA含量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③结果 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 c=7.4 3、6 .5 6 ,P <0 .0 5 ) ,HBsAb阳性率两组无差异 (χ2 c=5 .88,P >0 .0 5 )。随访新生儿至 8个月时 ,两组婴儿HBsAg、HBsAb及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c=9.38、8.81 ,χ2 =4 .36 ,P <0 .0 1、0 .0 5 )。④结论 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联合新生儿主被动免疫 ,尚能提高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婴幼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反应。②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岁儿童200例、2岁儿童200例、3岁儿童2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进行调查。③结果1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8%,阴性率为19%,弱阳性率为3%;2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24%,阴性率为65%,弱阳性率为11%;3岁幼儿阳性率为22%,阴性率为78%,弱阳性率为0。1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与2岁、3岁幼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7.39、8.17,P<0.01)。④结论应该在婴幼儿2岁左右普遍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应及时接种全程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4.
8个医疗单位外环境及医疗器械采集混合样本187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4.48%,且阳性率随着被血液污染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常规消毒”后医疗器械仍有2.78%阳性。1~2%新洁尔灭及1~2%过氧乙酸对高滴度(1:25 600)HBsAg无作用,但对低滴度(1:3200)有一定作用。现场消毒液浓度符合率仅60%。采集消毒液经超离心后9只样品中有8只HBsAg阳性,电镜下见到乙型肝炎病毒(HBV)三种颗粒:球形、管形及Dane颗粒。提示某些医疗单位具有乙肝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脆性部位与原癌基因在乙型肝炎病人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脆性部位与原癌基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人中的相关性及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②方法 用低叶酸、低小牛血清和较高pH值培养方法,常规外周血染色体制片,对20例乙肝病人(病人组)和2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染色体脆性部位分析。③结果 病人组检出31种脆性部位,主要分布于A,B,C组染色体,其表达率为8.94%,与正常对照组(4.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5.83,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对病毒复制水平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 EL ISA检测显示技术 ,检测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 BCP区核苷酸 (nt) 176 2碱基 A→ T和176 4碱基 G→ A联合突变。结果 :在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检出 BCP区 T176 2 A 176 4突变 2 4例 (32 .4 % ) ,BCP变异阳性组的 HBVDNA水平 (10 8.2 992± 0 .86 6 5拷贝 / m l)显著高于 BCP变异阴性组的水平 (10 7.1 737± 1 .1 539拷贝 / ml) (P <0 .0 0 1) ;BCP变异组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非变异组明显。结论 :BCP变异可引起 HBV致病力增强 ,复制水平提高 ,变异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慢性重症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 ,检测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BCP区核苷酸 (nt) 176 2碱基A→T和 176 4碱基G→A联合突变。结果 :在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检出BCP区T176 2A突变 2 4例 (32 .4 % ) ,BCP变异在重症肝炎的发生率为 6 3.6 % (7/ 11)显著高于非重症肝炎的发生率 2 7% (17/ 6 3) (P<0 .0 5 )。结论 :BCP变异似可引起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室建立的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A-ELISA),检测健康儿童组、慢性肝炎患儿组的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并与患儿肝穿刺标本病理变化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炎组血清Tf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Tf含量的降低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血清Tf下降程度比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20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随访2a。随机抽取母婴乙肝病毒(HBV)传播阻断成功的64例、失败的29例。用斑点杂交测定孕妇临产时血清HBV-DNA水平。结果表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成功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失败组提示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高可能是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失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0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亚重肝病人HBV复制指标HBeAg、HBcAbIgM及HBV-DNA阳性率高于慢重肝,而慢重肝的HbeAb阳性率(54.2%)明显高于亚重肝(27.8%)。此外,还发现51.4%的重肝病人由单纯HBV感染引起,HBV合并HCV感染的重肝病人仅为23.4%。但是HBV与HCV重叠感染的重肝病人的病死率(52.0%)明显高于单纯HBV感染(29.1%)。以上结果提示:慢重肝可能主要由抗HBe阳性的HBV病毒株所引起。HBV与HCV的重叠感染能加重病人病情,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