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SCT影像表现及重建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己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90例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而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CT及重建技术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7.3%,椎间盘边缘突出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54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增粗42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24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20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26例。结论MS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MPR)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CT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硬膜囊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压移位;4例腰椎间盘后缘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的中央;13例并发黄韧带肥厚(6~8mm),5例黄韧带肥厚且伴有钙化,18例均见增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之变形或移位;侧隐窝狭窄9例;椎间孔狭窄者4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窗宽、宽位的调整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目的旨在比较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结果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检查显示:髓核出现钙化斑点24例,硬膜囊受压16例,出现积气29例,神经根受压13例,其中单侧受压8例,双侧受压5例。而MRI检查显示:38例出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26例,神经根受压18例,其中单侧受压12例,双侧受压6例;脊髓变性12例。CT与MRI检查在椎间盘变性、钙化、硬膜囊受压、积气及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T能够直观地反映患者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硬膜囊压迫情况,但无法观察椎间隙其他结构。MRI在软组织的探查中辨识度较高,能够清晰有效地显示髓核及神经情况。  相似文献   

4.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64例的CT直接征象表现:椎间盘呈软组织呈半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局限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突出方向多为中央型和外侧型。间接征象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螺旋CT显示中央型18例,旁侧型24例,椎间孔型22例,其中旁侧型与椎间孔型发病率相近。结论螺旋CT扫描已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医生综合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通过螺旋CT扫描可以大大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陈一明 《吉林医学》2014,(25):5560-5561
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扫描及X线平片对所有患者腰椎间盘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的正确率及病情评价情况。结果: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113例(94.17%),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93例(7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软组织病变、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评价结果较X线平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准确,可对腰椎神经根等病理性损伤做出准确评价,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 CT 诊断、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 CT 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CT 诊断与手术总的符合率为94%(113例)。在 CT 征象中,软组织块占98%,硬膜外脂肪受压变窄占89.2%,硬膜囊受压占92.5%,神经根移位、淹没征占25%,钙化发生率为20%。Amipaque 脊髓造影 CT 对椎盘突出的形态、椎管内结构显示更为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螺旋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判断螺旋CT检查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螺旋CT诊断的正确率为96.0%(48/50),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的具体情况为11例硬膜囊受损,16例患者为椎间盘部分脱出,8例患者为韧带肥厚,7例患者为侧隐窝狭窄,6例患者为椎间孔狭窄。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螺旋CT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对韧带、神经根受压程度、椎管狭窄进行清楚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正确率,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二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特征,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出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51例,侧方型20例,膨出型12例;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二者对侧方型和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将二者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患者44例,回顾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CT检查显示9例(21.43%)硬膜囊受损,15例(35.71%)椎间盘部分脱出,12例(28.57%)为韧带肥厚,3例(7.14%)为侧隐窝狭窄,3例(7.14%)椎间孔狭窄。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性肥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CT诊断与临床手术对照(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的CT诊断与临床手术进行了对照,CT扫描表现有肿块,硬膜囊受压,神经根鞘湮没、肿胀,受压,脂肪间隙不对称或消失,突出的髓核钙化及Schmorl′s结节等,与手术符合率为92~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在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无显著性差异。CT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路径的重要手段,能显示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应首先选择CT检查,对疑似软组织病变者再联合MRI检查,以提高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经椎间盘中心平面的CT扫描图像上,对下腰段82个正常椎间盘(男49个,女33个)及相应平面后方之硬胶囊、椎管的矢径、横径和面积进行了测量,并用指数形式来表示前、后二者间各项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与40个(男27个、女13个)膨出椎间盘的比较分析,发现硬膜囊面积/椎间盘面积、硬膜囊矢径/椎间盘矢径及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等三个指数在椎间盘膨出的诊断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有效的临床诊疗手段.方法12例患者均行手术松解周围神经卡压,合并有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患者保守治疗,4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2 a后,12例患者疗效判断均为良以上.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到可能合并有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明确诊断后一般先行周围神经卡压的松解,然后决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报道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和MRI所见,观察到腰椎间盘膨隆和间盘疝的CT和MRI表现及其所引起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钙化,真空征等伴地CT和MRI诊断结果分析对比,重点讨论了二者在腰椎间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小切口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选择后正中切171,长约3cm,显露相应椎间隙及上、下部分椎板,切除黄韧带及少许椎板,扩大神经根管,摘除突出髓核。结果: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随访优良率达95%。结论: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对脊柱生理结构影响小,价格低,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工作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力  徐卿荣 《上海医学》1997,20(3):136-137
为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平扫出现再突出征象的原因,本文作者对24例经术前,术后CT扫描比较及手术观察,发现所谓再突出并非真正核间盘再突出,而是由于手术破坏了椎管内脂肪组织,随之血肿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CT平扫难以使疤痕组织与椎间盘分辨,造成再突出伪像,故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检查必须采用CT增强扫描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对腰椎间突出症突出物的CT影像认识和诊断水平。对 5 0例作L3 ~S1间隙CT水平薄层扫描 ,对突出物的CT影像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根据突出物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 ,判断急性突出符合率 77 77% ,慢性突出诊断符合率 86 2 0 % ,穿破后纵韧带压迫硬膜囊诊断符合率 6 6 6 0 %。CT检查能客观地显示突出物和突出物形态、大小、密度、陈旧程度和与周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本病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16层螺旋CT机容积扫描的腰椎软骨结节患者,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后由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评价。结果85例腰椎软骨结节分为椎体中央型、椎体前缘型和椎体后缘型(LMPN)三种类型。CT表现为椎体局部骨质缺损,其内有椎间盘密度充填,周边骨质硬化。椎体中央型46例70个结节;椎体前缘型15例15个结节;椎体后缘型(LPMN)24例24个结节,均伴发椎体后缘离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容易受压,18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MSCT能明确腰椎软骨结节的分型与诊断,椎体中央型与椎体前缘型软骨结节多无临床意义,而椎体后缘型(LPMN)常继发椎体后缘离断与椎管狭窄,临床症状明显,MSCT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