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0.4-0.6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36例患者临床疗效为66.67%。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田芳 《临床医学》2008,28(7):33-3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WHO的UAP的诊断标准,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中间临床状态.UAP患者病情严重,预后欠佳,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频发的、严重的、发作时间长的胸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过渡类型,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液减少原因之一。我院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和血脂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秋涛  王芬  陈道纯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229-123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 ,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MI)或猝死 ,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64例UAP患者均为我科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住院患者 ,全部符合WHOUAP的诊断标准 :( 1)无MI的酶学和心电改变。 ( 2 )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 ( 3)无出血倾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34例 ,男 2 5例 ,女9例 ,年龄 63~ 80岁 ,平均 68 2岁 ;对照组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  相似文献   

6.
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UAP急性期应用肝素和 /或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AMI和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1 ] ,但需常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出血副作用多。本研究通过联合运用低分子肝素 (LMWH )和硝酸甘油持续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与肝素(SH)组相对照以观察疗效。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6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WHO 1 997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入院前 48h内有 1次以上心绞痛 ,并且无出血倾向 ,血小板 >1 0 0× 1 0 9/L ,无AMI的酶学和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使用两药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38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玉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31-233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6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严格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6.5%,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显效率34.8%,总有效率73.9%.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使UA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且使用方便,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自1996年初至1997年底,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共25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使用该药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共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1.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类型:初发型8例,恶化型6例,静息型4例(其中变异型2例),心梗后心绞痛7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①胸痛反复发作(住院期间,每天均有心绞痛发作1—2次以上)。②发作时ST段下移0.05mv或T波…  相似文献   

12.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毛建华  李平 《临床荟萃》2001,16(17):794-79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心绞痛和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 ,易发展成为 AMI或猝死。根据文献报道 ,UA衍变成 AMI的发病率有 9%~ 2 5 % [1 ] ,故及时有效治疗 UA至关重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 (法安明 ,Fragmin,法码西亚普强公司产品 )治疗 33例 UA,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9月住院的 UA患者6 5例 ,均符合 WHO制订标准。除外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法安明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法安明治疗组 :…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MI)的又一大症候群。冠状动脉病理学研究发现,UAP是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主张使用抗凝疗法来治疗UAP,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我院自1998年1月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浩斐 《临床医学》2011,31(8):51-5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46例经正规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腹壁下注射,每日2次,治疗1周。结果 46例中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病人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14 d.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魏酸钠和低分子肝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阿魏酸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F)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冠心病常见和危险的急性表现,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发生率高,寻求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是临床药学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今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UAP。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观察治疗前后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冠心病事件发生情况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64例,总有效率95.4%,对照组64例,总有效率76.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从疗效、冠心病事件发生、安全性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又一大症侯群,不及时治疗可以展为AMI.我们对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口服阿司匹林首剂,以后给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给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h一次,连续应用7d,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