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梅  王文香  沈跃飞  潘发愤 《浙江医学》2016,38(1):29-31,3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机制,为控制其耐药性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住院患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的69株铜绿假单胞菌,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基因。结果69株受试株中,12株aac(6'')-Ib-cr基因阳性,经DNA测序、BLAST比对,3株携带aac(6'')-Ib-cr基因(含有Trp-102→Arg和Asp-179→Tyr突变),另有3株为aac(6'')-Ib野生型;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结果阴性;未检出qnr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MQR基因以aac(6'')-Ib-cr基因为主,未检出qnr基因,aac(6'')-Ib-cr基因介导低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及Ⅰ类整合子(int Ⅰ 1和qacE△1-sul1)的携带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进行药敏试验,选出34株多重耐药菌株,用PCR法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16种.结果:在3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予及其基因盒的情况.方法 收集铜绿假单胞菌68临床株,进行金属酶IMP-1、VIM基因的PCR检测,选取阳性株再作第Ⅰ类整合酶基因的PCR检测,然后选取整合酶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PCR检测.结果 PCR检测出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株同时含有IMP-1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55株含有VIM基因,其中26株含有Ⅰ类整合酶基因,在这26株中只有18株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根据电泳条带可分为5种类别.结论 首次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产IMP-1并同时带有Ⅰ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在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中分布广泛,基因盒携带率为69.2%,对细菌的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类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PCR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 I 类整合子基因,对整合酶阳性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U21行转移接合实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分析整合酶阳性菌株及接合转移成功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 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法检测30株含有 I 类整合酶,药敏结果显示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较阴性菌株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1株转接成功,转移接合子与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比较,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有所降低。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I 类整合子的分布,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转移接合子较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更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PCR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基因,对整合酶阳性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U21行转移接合实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分析整合酶阳性菌株及接合转移成功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法30株检测含有I类整合酶,药敏结果显示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较阴性菌株耐药率明显升高,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1株转接成功,转移接合子与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比较,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有所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中有I类整合子的分布,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转移接合子较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更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五倍子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方法:利用在噬菌体PaP3基因组中无酶切位点的Pst Ⅰ对溶原性细菌全基因组进行酶切,获得含有噬菌体PaP3全基因组及部分宿主菌DNA序列的大片段;然后进行第二次酶切,获得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菌基因组的交界点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鉴定出杂合位点attR.根据λ噬菌体的整合机制,利用PCR反应扩增出另一杂合位点attL,根据测序结果及Blast检索确定attP与attB的位置和DNA序列.结果:经序列比对发现,attP及attB的核心位点分别位于噬菌体PaP3基因组中的t-RNAPro基因及铜绿假单胞菌PA3基因组中的t-RNALys基因中,其核心位点的DNA序列为21 bp(5'-GGTCGTAGGT-TCGAATCCTAC-3.).在核心位点的两侧存在正向重复序列及反向重复序列.结论:该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整合酶及整合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致呼吸系统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存在情况,研究整合子中基因盒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进行整合子分类;对整合酶阳性标...  相似文献   

11.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s of two major metallo-β-lactamases (MBL; i.e., IMP and VIM) and class 1 integrons (intI) in the clinical 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 total of 65 isolates, from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Sichuan between December 2004 and April 2005 were screened for MBL genes by PCR using primers specific for blaIMP-1, blaVIM and blaVIM-2 genes. The MBL-positive isolates were further assessed for class 1 integrons by PCR using specific primer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several PCR product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blaVIM gene was found in 81.5% (53/65) of all isolates, bla gene was found in only 1 isolate and the intI gene was observed in 45.3% (24/53) of blaVIM-positive isolates. One isolate carried simultaneously both blaIMP-1 and intI genes, an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uch isolate in southwest China. These observations highlight that the genes for VIM β-lactamase and class 1 integrons were predominantly present among the imipenem-resistant P. aeruginosa tested, confirming the current widespread threat of imipenem-resistant, integron-borne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2。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五倍子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试验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1类整合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及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1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并扩增其可变区;DNA测序技术分析1类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对1类整合子阳性菌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其MIC并进行转移接合明确其耐药基因转移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了解这些阳性菌的遗传相关性.结果: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29株携带1类整合子,未检测到3类整合子.这29株包含的整合子均扩增出长度约4.3 kb的可变区,核酸序列分析发现存在新型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aac(6')-Ⅱ-aadA13-cmlA8-oxa-10,Genbank基因号为EU182575.其中基因盒aadA13以往未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同时第3个开放阅读框与已知基因cmlA5有95%的同源性,为编码氯霉素外排泵的基因盒,将其命名为cmlA8.PFGE结果分析显示29株阳性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本院流行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包含新型基因盒及组合形式的Ⅰ类整合子,再次证实1类整合子参与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泛耐铜绿假单胞菌40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泛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外膜蛋白D2基因(oprD2)、6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I1、2、3)等40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在本株菌,6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二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OXA10)、二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qacE△1-sull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I1)),同时oprD2缺失;其它27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b、aac(3)-Ⅰ、ant(3″)-Ⅰ、ant(2″)-Ⅰ)和2种整合子基因(intI2、intI3)均为阴性。结论本株泛耐菌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TEM、blaOXA10、oprD2缺失、aac(6′)-Ⅱ、aac(3)-Ⅱ、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medline数据库,本研究是泛耐铜绿假单胞菌检测耐药相关基因最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甙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山东和江苏两地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50株(山东烟台多重耐药30株,江苏泛耐株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rRNA甲基化酶(armA、rmtA、rmtB、rmtC、rmtD、npmA)和6种AMEs基因aac(3)-I、aac(3)-II、aac(6’)-Ib、aac(6’)-II、ant(3”)-I和ant(2”)-I。结果山东烟台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基因aac(3)-II、aac(C)-II、ant(3”)-I和ant(2”)-I的阳性株数分别为6株(20%)、14株(46.7%)、11株(36.7%)和1株(3.3%),其余8株基因均为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50%(15/30)。江苏20株泛耐株中6种基因rmtB、aac(3)-II、aac(6’)-Ib、aac(6’)-II、ant(3”)-I和ant(2”)-I的阳性株数分别为ll株(55%)、12株(60%)、7株(35%)、12株(60%)、10株(50%)和9株(45%),其余6株基因均为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95%(19/2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铜绿假单胞菌AMEs基因携带率很高;两家医院检出酶基因种类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山东和江苏两地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50株(山东烟台多重耐药30株,江苏泛耐株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rRNA甲基化酶(armA、rmtA、rmtB、rmtC、rmtD、npmA)和6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结果山东烟台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基因aac(3)-Ⅱ、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株数分别为6株(20%)、14株(46.7%)、11株(36.7%)和1株(3.3%),其余8株基因均为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50%(15/30)。江苏20株泛耐株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r)-Ⅰ和ant(2″)-Ⅰ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1株(55%)、12株(60%)、7株(35%)、12株(60%)、10株(50%)和9株(45%),其余6株基因均为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95%(19/2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铜绿假单胞菌AMEs基因携带率很高;二家医院检出酶基因种类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AnalysisofDrugResistanceSpectraandConjugativePlasmidCarryingRatesofP.aeruginosaandAcinetobacterWengYali(翁亚丽)Liuyanyan(刘雁雁)J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指标。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药敏条(MIC法)检测5组1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四大类七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诊断效率评价其作为多重耐药指标的价值。结果本组121株菌,对七种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多重耐药指标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90.91%,89.26%,87.60%,86.78%,55.37%,59.50%。结论哌拉西林、庆大霉素作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指标的有效率均很高,哌拉西林最高,最适于作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9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Ⅰ)。结果 96株PAqacE△1-sulⅠ阳性42株(阳性率43.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qacE△l-sulⅠ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