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DSA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所示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与侧支不良组,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结果重度狭窄者与闭塞者的侧支良好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不良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明显高于侧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有利于侧支循环生成,高血压、糖尿病不利于侧支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分析142例颈动脉狭窄(≥70%)侧支分级及临床资料,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病程、脂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卒中家族史、有无椎动脉狭窄和颅内狭窄及狭窄程度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狭窄程度、是否合并椎动脉狭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均影响侧支循环的形成(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狭窄程度、合并椎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程与侧支循环形成独立相关,其中狭窄程度的影响最大(OR=1.257,95%CI=1.135~1.393).结论 颈动脉狭窄后侧支循环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并不能预测侧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2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有侧支代偿,13例无侧支代偿。1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7例有侧支代偿,3例无侧支代偿。当大脑中动脉受阻时,侧支代偿多见于血管闭塞患者,而无侧支代偿多见于动脉狭窄患者(χ2=5.632,P=0.018)。2组患者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的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丘脑的血流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结论当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灌注损伤与血管狭窄程度表现不一致,联合应用2种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方法可对MCA受阻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展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7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65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动脉血管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史宝柱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66-126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其与CVD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发生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5%,中、老年组的中重度狭窄的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内动脉狭窄组,而伴高血脂和吸烟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中;中、重度血管狭窄组的脑梗死和TIA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易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而后者是CV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CVD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吴银侠  宋少武  王淑媛 《吉林医学》2012,33(8):1590-1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脑CT血管造影术,并对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吸烟史、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40例(63.5%)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5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30%),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13例(3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23例(5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多条动脉狭窄的患者较多;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病变前交通动脉侧支代偿开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尧  何晋涛  成冰  唐华 《北京医学》2009,31(12):735-738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时前交通动脉(ACoA)侧支代偿是否开放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颈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02例,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定颈动脉与合并其他动脉病变情况及ACoA侧支开通情况,对影响ACoA侧支开通的因素做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以确定ACoA侧支开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02例中,出现ACoA60例。颈动脉病变AcoA开通率为58.8%,狭窄程度加重ACoA开放增加,但合并颅内动脉病变使ACoA开放减少。结论单侧颈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ACoA开放增加;合并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时,不利于ACoA的开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关系,为卒中后抑郁的防控提供帮助.方法 342例初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138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20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颈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供血动脉病变、侧支循环、颈动脉易损斑块和微栓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NIHSS评分、梗死部位、病灶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检出率、病灶侧颈动脉微栓子检测阳性易损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为前循环早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与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病灶侧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相关病案情况,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内外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不同,其中31例分布于颅内动脉狭窄前循环,17例分布于颅外动脉狭窄前循环,13例分布于颅内动脉狭窄后循环,5例分布于颅外动脉狭窄后循环。根据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其中高血压因素的相关性最高,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与高脂血症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本文调查研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主要与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因素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狭窄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85例,记录病人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入院时及入院72h后两次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将入院72h后NIHSS评分增加≥2分者定义为进展性卒中。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结果 285例病人中有57例(20.0%)为进展性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史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结论进展性卒中是比较常见的卒中类型,通过MRA显示的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能有效地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8例脑梗死患者和130例健康成人的MCP-1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同时回顾病史分别调查2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CP-1基因251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伴或下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各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MCP-1基因2518G基因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与未合并上述因素者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G/A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无关。MCP-1基因2518G与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在脑梗死发病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侧枝循环状况,进一步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其为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评估侧枝循环,分为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各30例,对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与冠心病、年龄、糖尿病、吸烟、饮酒无相关性(P>0.05),而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性别有相关性(OR =0.145、0.226、6.507、4.164,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及多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方法以1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危险因素,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MRI、颈部血管及头颅血管MRA检查,了解动脉病变部位、特点,对颅内外动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2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54例(43.2%),颅外动脉病变64例(51.2%),其中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者17例(13.6%),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病变者24例(19.2%);颅内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血压(66.7%)、吸烟(35.2%)及高脂血症(25.9%),颅外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脂血症(48.4%)、糖尿病(39.1%)及吸烟(29.7%)。结论中国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比例均近50%。颅内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压和吸烟有关,颅外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颅内外动脉同时存在病变者不高,仅占1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30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A检查,根据MRA所提示脑动脉狭窄的检查结果分为狭窄组(n=125)和对照组(n=105)。调查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等危险因素,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胆红素、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狭窄组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狭窄组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狭窄组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血清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颅内前循环狭窄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前循环狭窄程度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血流速度定量分级,确定危险因素。分析狭窄程度和多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将313例前循环狭窄患者(狭窄组)与76例无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狭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腰围、吸烟、饮酒、糖尿病和卒中史有显著差异,高血压史、平时和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有极显著差异。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明显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在颅内前循环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通过DSA诊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患者65例,无明显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完成一般情况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慢性闭塞的65例患者DSA A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