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6年级小学生ADHD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干预组30例,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对照组30例。干预组由儿童保健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师对儿童父母进行为期12周的系统培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家长及教师评分量表SNAP-Ⅳ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ADHD症状分级,家长及教师评分均有下降,智商(IQ)和学习能力均有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医患沟通和互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家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方法:选取目标学校作为干预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对干预组学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对ADHD学生及家长开展药物治疗、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体育运动等方面的综合指导与干预;对照组仅做门诊常规治疗及随访。结果:通过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干预组ADHD学生的症状表现有明显改善,83%家长对总体治疗情况满意,在干预学校教师对ADHD疾病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照组ADHD学生的症状表现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医教结合使ADHD疾病诊断更加完善,对ADHD学生治疗更具效果,让医、教、家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对哌甲酯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1999年1月—2007年1月间所有首次诊断为ADHD,并给予哌甲酯处方的患儿,根据自编的《ADHD儿童电话随访问卷》进行电话随访。 【结果】 共有病例325例,204例获得有效随访,84.31%(172例)的患儿接受哌甲酯治疗。用药达6个月以上患儿占用药人群的71.52%。依从性好者占总人群的28.4%。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占用药人群的29.7%,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主要拒药或停药原因为:怕药物副作用。药物剂型和是否合并家长教育或小组治疗对依从性有影响作用。 【结论】 ADHD患儿家庭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高,长效制剂和父母小组干预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治疗学龄前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疗效,发展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干预模式。方法 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两所幼儿园用学前儿童行为量表(CBSC)进行筛查,分别抽取内化性行为问题因子得分最高的24名儿童,将抽取到的48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家长进行8周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培训,对照组未做系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学前儿童行为量表内化性行为各个因子分数的改变。结果 共收集有效数据干预组20份,对照组19份。干预组儿童家长接受培训后其子女CBSC社交退缩因子分(2.80±3.09)、焦虑因子分(5.15±3.65)及内化性行为问题总分(12.60±7.06)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情绪控制因子分和躯体化因子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可以减少学龄前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是改善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焦虑问题的有效干预方式,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此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医教结合试点研究,向教师、家长普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知识,教授教师、家长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提高ADHD的知晓度,提高ADHD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缓解率。方法 在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按照学校大、中、小3种规模进行分层抽样,每一层随机抽取规模相当的2所小学,一所做对照,另一所做干预,即在上述两个区内各抽取6所学校,共12所,对其中一到三年级的全部小学生进行ADHD筛查,共调查小学生5 326名。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初筛阳性,由调查员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家长带患儿到指定医院复诊,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试点区ADHD学生实施学校干预项目,内容包括课堂行为干预,学习技能辅导,同伴互助以及学校家庭定期沟通,每日报告卡制度等;同时开展家庭干预项目,由父母进行观察和督导。使用SNAP-Ⅳ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和医教结合干预6个月后功能评估。结果 培训前认为ADHD是一种疾病的教师为45.4%, 家长为30.2%;培训后教师为73.1%,家长为59.3%。培训前认为ADHD需要药物治疗的教师为32.6%,家长为20.2%;培训后教师为57.3%,家长为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用药依从性好者干预组为68.7%,对照组为34.4%;6个月后缓解率干预组为59.6%,对照组为31.1%。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长培训、教师培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治疗缓解率的因素依次为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年龄、就医距离。结论 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家长、教师对ADHD的知晓度,对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缓解率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服用兴奋剂情况以及停药原因,以进一步规范ADHD儿童药物治疗。【方法】2007年3月-2008年9月期间诊断为ADHD的儿童83名,利用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服药持续情况及停药原因。【结果】83名儿童中服药治疗38名,治疗率45.8%,男童32例,女童6例。其中服药最短1次,最长2年1月。【结论】加强ADHD卫生知识宣传,及时门诊及电话随访,改善家长对ADHD的认识,消除家长对兴奋剂副作用的顾虑,是规范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为治疗ADHD儿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对心理门诊诊断的103例ADHD儿童和随机抽取的114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子女的自我意识相关.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IQ均在正常范围,但IQ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ADHD儿童PHCSS各分量表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HD组低意识水平人数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 [结论] ADHD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应教育家长改正不良教养态度和方式,并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加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现状和系统性家长培训对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知识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63例ADHD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之后,以讲座、观看VCD、现场互动、布置作业等形式开展了系统性家长培训工作,让家长全面了解儿童ADHD科学知识,与子女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掌握一些帮助子女的方法。培训6个月后应用PSQ与家长未接受系统培训的53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大多数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培训后家长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大为改善。PSQ评估结果显示家长培训组患儿在家长接受培训后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系统培训的满意度达90%以上。【结论】针对ADHD患儿家庭开展系统性家长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ADHD儿童预后。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2月期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所门诊就诊的儿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初次诊断为ADHD、排除共病、就诊前未接受治疗,就诊后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者,首次用药6个月后由家长填写自行编制的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共随访642例,其中男514例,女128例。用χ2检验以初步筛选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 用药依从性好者占39.8%,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参加父母培训(OR=0.076,P<0.01)、担心药物副反应(OR=0.126,P<0.01)、人均月收入(OR=0.149,P<0.05)、服药次数(OR=0.201,P<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0.262,P<0.05)和疾病分型(OR=4.000,P<0.05)。 【结论】 提高父母对ADHD认知水平,探讨ADHD社区服务的模式,有助于提高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教结合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后续开展ADHD儿童的诊疗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12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4所小学一到五年级共9 295名儿童进行ADHD筛查并随机分组,确诊为ADHD的儿童共243名,干预组采用医教结合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运用SNAP-Ⅳ、父母育儿压力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6个月后随访干预组共纳入105名,对照组共纳入99名儿童。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干预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t=5.04,P=0.026)和育儿压力总分(t=6.49,P=0.012)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P=0.006),但在育儿压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P=0.148)。结论 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了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缓解了父母的照顾压力,为ADHD儿童的多模式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