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使用安心颗粒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接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安心颗粒组(术前顿服安心颗粒8.8g,术后安心颗粒4.4 g/次,每日2次)和对照组(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应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中文版SF-36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术后30 d以内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和出院前1d,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DAS、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安心颗粒组MIDAS、SF-36评分明显减低(P<0.05);组内与入院时比较,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MIDAS、SF-36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大量出血、少量出血、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安心颗粒组有4例、对照组有7例发生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使用安心颗粒,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规行急诊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后,见闭塞病变近端均有大量血栓征象,先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再确定是否行PCI,术后观察TIMI血流、心功能、缺血性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 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血栓抽吸治疗后造影显示恢复前向血流TIMI3级18例,前向血流TIMI2级4例,观察这组病人处理梗死相关动脉后未见无复流现象、无内膜撕裂、血管开通率100%、胸痛明显缓解,抬高的ST段术后基本回到等电位线,1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未发生严重心功能异常。结论 在AMI患者实施PCI术前采用ZEEK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去除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对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真正提高PCI的实际成功率,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予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血栓抽吸+PCI组30例,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峰值、ST段抬高最高导联术后2 h回落幅度、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术中血流情况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组比较,血栓抽吸+PCI组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下降、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心脏功能和结构及心肌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结论:血栓抽吸术的应用可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栓病变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umary p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先行血栓抽吸与常规PCI两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8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观察2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11.76%),对照组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3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并且可以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均行PCI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和观察组(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方法 对122例AMI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病人中的43例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常规进行冠脉造影术后,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见闭塞病变近端均有大量血栓征象.先用Diver CE装置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再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病变并置入支架,或抽吸后直接置入支架.观察置入支架前后TIMI血流、缺血性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并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43例病人术前冠脉造影显示IRA的前向血流TIMI0级38例,TIMI 1级4例,TI-MI 2级1例.经导管反复血栓抽吸,31例抽出不同量的肉眼血栓,抽吸后造影显示IRA的前向血流TIMI 3级26例,TIMI 2级15例,TIMI 1级2例,与术前比较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1).术后1 h内缺血性胸痛完全缓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 h复查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ST段回落率>70%;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2.00±5.63)%;临床随访6个月~1年,1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42例病人无主要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卒中等)发生.结论 STEMI患者实施PCI术前采用Diver CE装置导管血栓抽吸术可去除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提高PCI的实际成功率,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有效且相对价格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 2~3级占91.67%(55/60),sumSTR>50%占85.00%(51/60),LVEF为(46.36±3.65)%,对照组分别为80.00%(48/60)、73.33%(44/60)、(39.99±3.12)%,观察组上述冠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A)的有效方法。但在STEMI传统的急诊PCI治疗中,斑块脱落和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10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流情况、心功能参数、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的IRA的TIMI3级血流、ST段50%回落百分比、术后2个月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IRA慢复流或无复流、MACE发生率、术后2个月LV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7 d LVEF及LVDd、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有效的改善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MBG、CTFC、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G、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TFC、TIMI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经过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后,观察组给予山莨菪碱快速注射,对照组给予肝素快速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校准TIMI计帧数(cTFC)、CK-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TMPG2-3级比例、完全ST段回落率术后90分钟内(STR)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IMI3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内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LVDd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行血栓抽吸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可改善心肌灌注而且还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室收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价术前使用安心颗粒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6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安心颗粒组(术前顿服安心颗粒8.8 g,术后安心颗粒4.4 g/次,每日2次)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观察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安心颗粒组术后的MBG分级较高(P<0.05),达到MBG 3级的患者比例较多(P<0.05),术后ST段回落百分比>70%的患者数较对照组多(P<0.05),cTnI(P<0.01)和CKMB(P<0.05)峰值时间提前。术后第30天,安心颗粒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30±1)天时,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人数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使用安心颗粒,联合血栓抽吸术,能改善心肌灌注和泵功能,但对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50例患者,将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36例可见红色血栓,42例即刻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 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急诊STEM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A组进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B组进行血栓抽吸。观察术后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大出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cTnI值、LVDd、LVEF、脑钠肽( BNP)水平等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大出血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应用在STEMI急诊PCI,能够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心颗粒对家兔实验性血脂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食饵性血脂紊乱新西兰家兔为模型,以脂必妥片为对照药,观察安心颗粒对血脂、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将32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必妥片组、安心颗粒组等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脂必妥片、高脂饲料加安心颗粒.10周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同时用电镜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结果:安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血脂紊乱新西兰兔血清TC、TG、LDL-C、ApoB水平;电镜下主动脉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安心颗粒组主动脉硬化病变较模型组和脂必妥片组轻,血管内皮细胞质内偶见小脂滴空泡,各种细胞器存在,内弹力膜存在,中层平滑肌细胞质内无脂滴空泡.结论:安心颗粒能调节兔的血脂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申方群 《河北医学》2013,19(1):79-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1例,观察组79例,两组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终点事件以及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再通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死亡、心衰或休克、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加速患者康复。加之该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