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P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CTPI对脑梗死诊断情况,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狭窄与CTPI检查相关性。结果 (1)CTPI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镜像区比较,病变部位CTPI参数CBV、CBF显著降低,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26例存在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20例,包括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4例,大脑中动脉8例;多发狭窄6例;(3)CTPI阳性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86.7%。结论 CTPI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脑内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责任血管,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3例,于症状发作后7d内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行头部CT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造影,观察并比较感兴趣区以及镜像区CT灌注成像各参数,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比较感兴趣区与镜像区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发现,感兴趣区与镜像区脑血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兴趣的脑血流量显著低于镜像区(P0.05);感兴趣区的造影剂通过时间显著短于镜像区(P0.05)。CT血管造影发现责任血管狭窄54例,其中灌注异常患者43例,CT血管造影未发现责任血管狭窄9例,灌注异常3例,CT灌注异常在有责任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反映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灌注状态,CT血管造影可用于检测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以及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与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的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HCI)中的应用.方法 对21例HCI患者行CT、CTPI和CTA检查,对比观察CT、CTPI和CTA图像,分析最终病灶大小与CTPI和CTA的关系.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h内就诊.CT平扫仅于4例中见早期表现;CTPI在20例中发现灌注异常;CTA在16例中显示异常.结论 CTPI联合CTA能够在超早期有效地诊断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脑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受试对象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脑梗死发生时间分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观察PWI和DWI表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为DWI的检测评价指标,以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为PWI的检测评价指标,并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的PWI和DWI表现。结果 随着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T2WI显示信号随之增高,DWI信号随之降低,ADC信号随之增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梗死区ADC值随之增加,健侧对应区随着梗死时间的变化,ADC值无明显变化; 在每个不同分期中健侧对应区的ADC值均高于梗死区(P均<0.05); 超急性期rCBV和rCBF值均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升高信号; 急性期rCBV、rCBF、MTT和TTP值在三种信号上均有表现,但rCBV和rCBF值均以降低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以升高信号为主; 亚急性期中rCBV和rCBF为正常和降低信号,其中以正常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升高信号为主; 慢性期rCBV和rCBF均表现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降低信号为主; 超急性期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亚急性期DWI=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慢性期均为DWI=PWI。结论 PWI联合DWI对脑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较高,PWI对缺血半暗带有较好的诊断,其与DWI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定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预后差异与CT灌注参数及血管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失语患者,接受一站式脑CT检查(脑CT平扫、CTP、CTA),证实为左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按半暗区灌注水平分为灌注轻中度异常(47例)及严重异常(38例)2组;患者于入院、发病14d、发病90d时分别行NIHSS评分、ADL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法(ABC)计算失语商(AQ),明确2组血管狭窄程度的构成,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2组整体、组内及组间的预后趋势及差异,两灌注组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是否有差别。结果 2组间基线各灌注参数(rCBV、rCBF、TTP)代表的灌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灌注异常组整体及各时点功能结局均优于重度灌注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组内比较不同时间节点2组均存在功能改善(P0.05);两灌注组间血管重度狭窄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轻中度灌注异常组有良好的前循环血管基础(P0.05)。结论通过CTP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早期灌注水平异常的严重程度,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差异;脑灌注轻中度异常组的功能结局优于重度异常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发病后24h内行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VCTDSA重建图像结果。测定相应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部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图上可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下降、CBV下降、MTT延长、TTP延长或无TTP出现。VCTDSA可见23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余7例患者未检出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价值。VCTDS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CT血管造影扫描。观察64层螺旋CT脑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观察血管造影后患者的劲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明显长于健侧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能同时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部血流灌注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5—2016-05我院75例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接受CT检查,并在7d后复查中接受MRI检查。分析CT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比较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峰值时间等参数。结果 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2%、75.0%、96.0%。梗死脑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分别为(16.58±3.17)mL·100g~(-1)·min~(-1)、(1.25±0.62)mL/100g显著低于对侧脑区的(38.42±6.33)mL·100g~(-1)·min~(-1)、(3.04±1.17)mL/100g(P0.05);梗死脑区的峰值时间(21.45±4.29)s显著高于对侧脑区的(13.96±4.07)s(P0.05)。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后血流灌注情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5-12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CT、MRI检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组,分析2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血管成像检查结果、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 CI组患者的CBV、CBF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TTP和MTT较健侧明显延长(P0.05);TIA组与健侧相比仅有TTP及MTT明显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总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6.23%;发生血管狭窄患者CTP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出现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47例94支血管中,脑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4.0%(32/50),非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29.5%(13/44),两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7例脑梗死患者中大、中、小体积梗死分别为9例、20例及18例。94支血管中45支有不同程度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17例、16例及9例,3例血管完全闭塞。颈动脉完全闭塞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100%(3/3);重度狭窄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67%(6/9);中度狭窄与中体积梗死的符合率81%(13/16);轻度狭窄与小体积梗死的符合率为88%(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前循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2例经头MRI DWI证实大脑半球有新发梗死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具备头CTA及CTP检查,分析责任血管病变程度与病灶大小、病灶部位血流灌注异常情况的关系.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责任血管多见于大脑中动脉(58.6%),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32.9%).不同的责任血管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其支配区灌注异常情况,其梗死灶的大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15、0.000和0.000),其中以大脑中动脉病变、血管闭塞或中重度以上的狭窄以及灌注程度低的病例梗死灶相对大(> 15mm).但仍有28例(12.6%)责任血管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此外,337例CTP异常患者中,86例(25.5%)存在低灌注区大于梗死灶.结论 本研究显示前循环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影像学显示的梗死灶的大小并不完全与血管病变程度一致.此外,约25%患者存在梗死面积与灌注降低不匹配现象.因此,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CTA联合CTP检查,对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性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科几年来应用头颅CT诊断的100例幕上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进行初步对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C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73例,女27例,男:女为2.7:1,年龄40岁以下2例,41~49岁6例,50~59岁16例,60~69岁50例,70~79岁21例,80岁以上5例,血压超过20/12kPa者54例。原发病:高血压病56例,糖尿病12例,单纯动脉硬化20例,高血压症2例,原因不明10例。1.2CT检查结果 单发性脑梗死为66例,其中单发脑叶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与测量CT值的差值(△Hu)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和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测量两侧对称部位CT值的差值(△Hu)。全部病例37 d内复查头部CT及临床随访。另选取34例无脑部疾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为对照组。结果 34例病例中,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可疑病灶15例,测量对称部位CT值差值发现可疑病灶21例;脑CTP显示: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头部CT平扫肉眼观察发现病灶的敏感度44.11%,脑CTP发现病灶的敏感度94.11%。结论脑CTP检查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梗死病灶的存在和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缺血性脑卒中最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区分可逆与不可逆损害区域 ,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超早期显示脑缺血的血流灌注情况 ,为其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资料和方法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6~ 70岁。发病时间均在 2 4h以内。 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肌力 0~Ⅳ级 )。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VolumeZoom四螺旋CT扫描机 ,首先行常规横断面扫描 ,然后选取临床定位病变所在层面及其相邻层面 ,进行CT脑灌注扫描。重建的 80幅动态图像使用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36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评价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的性质。结果 36例患者行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28例,发现颈动脉斑块54块,而CT灌注成像显示异常24例,阳性率85.71%,其中病灶侧TTP、rCBF、MTT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V与对照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8例,而CT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MTT低于Ⅱ期,rCBF高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rCBV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年随访,其中5例发展成为脑梗死。结论 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可同时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