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峰  林翔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48-4549
目的:了解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视力矫正情况及影响弱视程度的因素。方法:对983例3~7岁视力低常儿童1767眼散瞳验光所得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占64.35%,混合散光占15.90%,复性近视散光占9.39%,单纯远视散光占9.05%,单纯近视散光占1.30%。散光程度在0.5~1.00DC者占43.41%,1.25~2.00DC者占34.35%,2.25~3.00DC者占14.88%,3.00DC以上者占7.36%。双眼散光占79.76%,单眼散光占20.24%。矫正视力≥0.9者占44.93%,矫正视力(0.9者占55.07%,确诊弱视649眼,占36.73%。结论:儿童屈光不正以散瞳状态为主,复性远视散光是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程度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散光是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应早期筛查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合理矫治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现状及弱视患病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孝感市3~6岁873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正常者,通知门诊复查,将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视力低常患病率15.32%,无性别差异,较小年龄组视力低常率高于较大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5.37%,斜视发生率为0.96%,无年龄差异(P>0.05)。视力低常者屈光不正构成为近视7.33%,远视83.69%,混合散光8.98%,远视对儿童视力不良影响最大,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多见;屈光不正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其中远视对弱视的影响大于其他类型屈光不正对于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 4~ 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用国际标准视力检查视力 ,以象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 ,1%阿托品眼水点眼 ,每日 3次 ,连续 3d后进行检影验光 ,3周后配镜。对 2 5 8例视力低常儿童从视力、眼位、屈光、矫正视力等 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双眼视力低常均多于单眼视力低常 ;内斜视、外斜视均以远视多见 ;4~ 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 ,且以复性远视散光居多 ;屈光不正的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其中又以轻度远视最多。结论  4~ 6岁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眼的屈光状态多为远视 ,对其进行视力屈光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15岁青少年屈光不正演变的规律性,为临床验光和配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雨花台区5~15岁150名少儿,每年散瞳验光1次,连续4年检测双眼视力,并分析发展规律.结果:儿童少年眼的发育,部分远视眼屈光度逐年递减;部分近视眼屈光度逐年递增;部分远视散光转化为近视散光.结论:远视和远视散光呈现向近视和近散转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儿童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10所幼儿园全体3~6岁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视力,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为11.3%.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有增高的趋势.3~6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异常率为21.1%.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异常以远视和散光为主,且均以轻度为多.视力不良眼中近视所占的比例上升.>1.50 D的散光眼占所有视力不良散光眼的75.2%.无论视力正常还是视力不良眼,各年龄组间远视、近视、混合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应成为监测和干预的重点,尤其是视力检查正常但屈光不正的儿童,应作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6.
林健  王艳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26-4127
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对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比较,探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2~6岁儿童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远视、近视和屈光参差)中的远视及近视筛查率的准确性、可行性及可信性.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武自动验光仪对228名(456眼)2~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分别用方法1与方法2(方法见下1.3)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56眼中用方法1检出屈光不正的有58眼,远视21眼,近视2眼:用方法2对这58眼重新判定,检出远视7眼,近视10眼.方法1与方法2(方法见下1.3)分别对远视及近视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性(x2值分别为12.07,6.12,P值均<0.025).结论 方法1对儿童远视的检出率较方法2高,对近视的检出率较方法2低.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儿童远视及近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可行性及可信性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张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51-325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特征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832例1487眼散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84%,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占17.68%、单纯远视散光9.89%、复性近视散光5.85%、单纯近视散光0.75%。散光程度0.50~1.00DC占44.05%、1.25~2.00DC者占31.81%、2.25~3.00DC占13.72%、3.25~4.00DC占8.07%、>4.00DC者占2.35%。顺规散光占96.57%、逆规散光占2.22%、斜向散光占1.21%。双眼散光占78.73%、单眼散光占21.27%。矫正视力≤0.8者占63.35%。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的筛查,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提高散光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的屈光发育现状,为儿童屈光筛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17 356名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6岁儿童的屈光类型主要为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远视、复性远视散光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P<0.01),正视、近视、单纯近视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P<0.01)。各年龄组球镜、柱镜均数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屈光值逐渐减低。统计得出各年龄组球柱镜的参考值范围。 结论了解0~6岁各年龄的屈光状况非常必要。要重视儿童屈光筛查工作并要结合年龄发育因素,防止诊治扩大化。  相似文献   

10.
黄彩霞  顾东英  张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1-555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 754例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为13.9%,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屈光状态类型以单纯远视、混合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36.5%、30.1%、27.6%,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弱视及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屈光不正类型对视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阳江市 12 80 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凡视力低常者进行眼部检查及检影验光 ,结果显示 ,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 ,导致视力低常的屈光类型是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是 :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屈光参差。凡有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宜及早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弱视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12岁学龄弱视儿童眼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规律,为儿童弱视和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12岁弱视儿童1 091例(1 731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屈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果学龄儿童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为主(41.9%),正视次之(34.6%),近视较少(23.5%);弱视儿童散光检出率高(90.9%)。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度、散光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学龄弱视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为主,年龄和弱视类型是弱视儿童屈光不正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屈光不正检出率和发展趋势,为控制青少年屈光不正与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苏州市高新区27561名(55122眼)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伟伦双目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检出率为9.5%,散光为8.6%,远视为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市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对江门市幼儿园的8510名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单眼裸眼视力<0.9者(1116例2232只眼)的屈光状态及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13.01%;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9.85%、2.36%、0.80%(P<0.05);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7.34%、3.96%、1.70%(P<0.05);屈光不正有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3.74%;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8.23%。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 5 2 0例 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包括远视性弱视 85 7眼、近视性弱视 39眼 ,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 80眼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 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 6 86眼 ( 80 % )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 6 6眼 ( 82 % ) ,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 2 6眼 ( 6 6 % ) ,疗效较差 ( P<0 .0 5 )。结论 :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 ,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王斌  顾东英  黄彩霞 《中国校医》2012,26(9):668-669,671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2 650名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分别为85.3%和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且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屈光状态类型以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66.7%、18.6%、12.9%。随着年龄增加,混合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很有必要,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叶良  章雪梅  江龙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78-2481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288例(576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初诊时主导眼等效球镜度数分为8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多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首先,M4组非主导眼、M3组的双眼、M1组的双眼和H1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先朝远视方向进展,但进展的度数逐年降低,后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M2、H2和H3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其次,转变年龄各不相同,H1非主导眼最小(2.4岁),M3主导眼最大(7.4岁)。第三,改变速度各不相同。远视各组下降速度接近;在近视组,M1的双眼和M3的主导眼增加速度最快,M2非主导眼增加速度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正视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①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②先朝远视进展,再向近视进展。演变速度和转变年龄与屈光不正程度、眼别相关。随访时间和配镜处方的制订需要考虑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