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是以尿黄、目黄、肤黄为主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结合自我临床实践,黄疸的辨治可归纳为利尿退黄、通腑退黄、解表退黄、利胆退黄、凉血解毒退黄、温中化湿退黄、活血化瘀退黄、益气养血退黄八法,每法治疗各有其代表方。中医临证,以理立法,法中寓理,临床根据不同病因所致黄疸,依其症侯特点,发病机制,采用八法辩治,实际病例印证,疗效显著,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小儿遗尿重在辨其虚实寒热。遗尿一症有虚有实,临床常以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但也经常涉及肺、脾、心、肝。结合遗尿的临床特点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辨治八法,在治疗此病时灵活运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嗓音疾病系指发音障碍 ,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内经》名之 ,《医学纲目》名之喉。中医对嗓音疾病治法繁多。笔者学习前人的经验 ,结合临证体会 ,总结治音六法 ,兹简要介绍如下 :1 宣散清疏法喉属肺系 ,为肺气之所通。肺脉通会厌 ,会厌为发音之门户。若外邪侵袭 ,阻塞肺窍 ,肺气壅遏 ,失于宣畅 ,会厌开合不利 ,而致声音嘶哑。主症特点 :突然音哑 ,伴见寒热、咽痛、咳嗽、脉浮等表证。本型多见于上感的急性咽炎患者。治用六味汤加减 (蝉衣、桔梗、薄荷、荆芥、僵蚕、甘草 )。若风寒者 ,兼见声带色淡红 ,或肿胀较明显 ,酌加麻黄、紫苏…  相似文献   

4.
学习薛伯寿辨治非典八法及方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伯寿教授为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高徒,遵照敬爱的周总理关于“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医学经验,造福于人民”的指示,在蒲老学术思想继承方面颇有心得,结合自己多年来治疗急性热病的经验,在“非典”流行期间,率先撰写有关“非典”辨证论治八法及方药的文章,人民卫生出版社加班印刷,赠予抗击“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被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首批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称为“及时雨”。  相似文献   

5.
6.
失音治验     
失音一症,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常因咽部肌肉劳累,咽部肌肉充血,压迫声带,而致发音困难.中医认为本病之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内因系情志变化,劳倦所伤;外因系六淫侵袭.突然发生的失音多属实证,由风寒袭肺或风热犯肺,致肺实不鸣;起病缓慢者多由津液亏损,肺津不布或外感燥邪耗伤肺津,或肾精亏损而致.  相似文献   

7.
张影 《江苏中医药》2016,48(2):18-19
分析《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中对失音的论述及相关医案,归纳出吴氏的辨治思路:肺热气闭者,加减麻杏石甘汤清金降火;痰湿闭阻者,化裁清音汤利湿化痰;阴虚失养者,活用滋阴药充养润燥;阴虚痰热者,滋肾水,涤痰开结;土败木乘,上下格拒者,和肝脾,平调寒热。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缠绵,变化多端,治疗亦颇为棘手.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六法辨证施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失音是声音嘶哑的重症,表示声带发生了病变,因而影响了发音。余遵从颜德馨老师经验,从金实不鸣论治,收到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1风寒闭肺失音张某某,女.52岁。咳嗽声嘶哑3天,失音1天。4天前因天气骤凉感冒,出现咳嗽无痰,声音嘶哑,颈背部疼痛,恶寒,鼻塞,在某医院输青霉素,  相似文献   

11.
失眠辨治八法述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失眠,也称不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给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起始失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中间失眠),早醒(终点失眠)睡眠不深,亦有的彻夜不眠,终究起因大抵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气血亏虚或因情志所伤,气机不舒,以及火热内扰,痰浊阻滞等致使阴阳不和,阳不交阴,神气不宁所致。临证时我们谨守病机,同病异治,收到较理想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同病异治话失音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刘英才失音一症,在临床上尤以青壮年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有明显的精神受刺激史,多为突然发病。笔者在临床上治疗不同原因而失音者10例,现总结于下。无明显诱因(1例):12岁,女学生,20余天不说话,多方...  相似文献   

13.
《东医宝鉴》是朝鲜太医许浚结合中医学与韩国固有医药学编纂而成的一部医学百科大辞典,于1610年撰成,1613年刊行.《东医宝鉴》以中医诸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人体发声的原理及失音的病因病机和辨治方法,书中所载失音的病因可归为外感、内伤、调摄失宜,其病机可归纳为不通则失音、不荣则失音.《东医宝鉴》中失音分为猝然失音与因杂病失...  相似文献   

14.
癃闭的治疗原则虽以通为用,然通之之法,又当详审病机,细辨虚实,分清寒热,合理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余就临床所及,作癃闭辨治八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痛 ,中医称胃脘痛 ,临床上见于急、慢性胃炎 ,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特别是慢性胃痛缠绵日久 ,症情往往错综复杂 ,治疗殊难奏效 ,笔者临证 2 0余年 ,历治此证甚多 ,现总结辨治八法略谈如下。1 宣肺和降法胃脘痛以气滞表现为突出 ,故临证时当考虑到脏腑相关的诸多因素 ,在使用常规理气和胃之剂的同时 ,合用宣肺之品。常用药物为桔梗配紫苏或前胡合牛蒡子 ,一宣一降 ,以改善肺气宣肃功能。特别是对于有胸闷不适、胸脘痞闷症状者 ,用之疗效更佳。2 疏肝和胃法由于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横逆犯胃 ,证见肝胃不和 ,当以疏肝和胃为…  相似文献   

16.
崔玉娟 《中医杂志》2002,43(9):651-651
乌梅,酸、温,收敛生津,安蛔驱虫,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久咳,久泻,痢疾,蛔厥腹痛等症。笔者配伍用于尿崩症、失音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特介绍如下。如治张某,女,29岁,妊娠8个月时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5000ml左右,某医院诊为原发性尿崩症,住院2个月,于产后10天出院。患者烦渴多饮、多尿,夜尿6次以上,尿清长,伴腰酸乏力、自汗,手足心热,恶露未净,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脉细涩,辨证为肾虚消渴,兼有瘀血。治宜补肾缩尿,生津止渴,兼活  相似文献   

17.
失眠,也称不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给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起始失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中间失眠),早醒(终点失眠)睡眠不深,亦有的彻夜不眠,终究起因大抵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气血亏虚或因情志所伤,气机不舒,以及火热内扰,痰浊阻滞等致使阴阳不和,阳不交阴,神气不宁所致。临证时我们谨守病机,同病异治,收到较理想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症状,《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为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为娇脏最易受邪气侵犯,既恶热又恶寒,易化热为火伤阴,导致诸虚之证。罹受邪浊之干扰,易出现肺气壅实或痰浊阻塞致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本文谨就临床常见简述治咳八法,就正于医林同道。  相似文献   

19.
林爱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09-910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的疾病。它包括期前收缩 (房性、结性、室性 )、传导阻滞 ( 度、 度、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房纤颤、心室纤颤、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动过缓等。本病大抵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早在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此病有过精辟的论述 :“伤寒 ,心动悸 ,肺结代 ,炙甘草主之。”《济生方·怔忡论治》指出 :“夫怔忡者、心血不足也……其血虚耗 ,心帝失辅 ,渐成怔忡……又有冒风寒暑湿、闭塞诸经 ,令人怔忡、五饮停蓄、堙塞中脘 ,亦令人怔忡 ,当随其证 ,施以治法。”《丹溪心法·惊悸怔忡》说 :“怔…  相似文献   

20.
1 养血疏肝,理气清瘀 此法用于肝郁血滞型。 本型患者多在流产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发现再孕困难时,焦急不堪,扰乱了内分泌,影响了消化功能,加重了流产所形成的瘀滞与虚损程度而难于受孕。证见月经不调,先后不定期,且少腹胀痛,纳食不振,因情怀不畅,逐步形成悲观失望、忧郁烦躁的复杂心态。《妇人良方》强调:“改易心志,用药扶持。”由于是先因病而致郁,复因郁而致病,所以疏导心理与药物调理双管齐下,改善其自觉症状,增强再孕信心,十分关键。治当疏肝解郁,理气消瘀。同时也需看到“情志致虚”,应酌情佐以养血健脾益肾,以扶助正气。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