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邵燕  徐宇红  张伟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96-1797
目的:探讨尿湿报警仪在冠心病介入术后主动发现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出血的原因、出血例数、性别、出血量等相关资料,并以2008年未采用尿湿报警仪经股动脉行介入手术患者作对照。结果:2009年经股动脉行介入患者259例发生出血16例,平均出血量3~7ml,出血主动发现率16/16(100%);2008年行股动脉介入286例发生出血15例,平均出血量118~156ml,出血主动发现率为5/15(30%)。两组出血例数没有显著差异,出血量及出血发现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尿湿报警仪能及时发现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出血,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医源性损伤股动脉迟发性出血1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股动脉损伤及出血的不同特点,采取4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11例医源性损伤股动脉迟发性出血的患者,方法一,损伤动脉栓塞术,方法二,凝血酶注射术,方法三,血管缝合器闭合术,方法四球囊导管阻断出血点上游动脉血流+出血点压迫术.结果 11例患者均止血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出血显著影响预后,如何减少术后出血,一直被广泛重视.方法:观察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对1152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由于少见原因所致出血进行分析并处理.结果:介入术后给予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部位解除压迫后出血3例;股动脉穿刺予8字包扎后腹胀、呕吐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总结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专用止血的护理.做好压迫止血前的准备及压迫止血时的护理,停用止血带后加强观察与护理,可减少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股动脉穿刺术已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开展。已成为常规操作。其术后处理不当会造成出血,皮下血肿,动脉闭塞,迷走反射等情况。现将我科对163例股动脉穿刺术后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股动脉插管移除方法。方法 2例男性患者行V-A ECMO,撤除股动脉时采用微创大血管支架手术中使用的Abbott Perclose Proglide经皮血管缝合器进行移除ECMO动脉插管并修补股动脉。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移除股动脉插管,复查超声下肢血流良好,插管部位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经皮移除股动脉插管可避免传统开放直视下拔管并作股动脉缝合修补的缺陷,是一种容易、快速、安全的拔管方式,但仍需更多的病例来验证当前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股动脉损伤是外科急症,由于出血凶猛,往往使许多病人来不及抢救而死亡。战时多见,和平年代较少见。我院自1982年1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股动脉损伤病人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动脉是人体下肢的主要大动脉,一旦损伤,将会引起大量出血,形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将股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1例的术中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对13例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未行手术治疗;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股动脉结扎术,1例行股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4例未做手术患者均死亡,9例手术患者均保肢成功,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类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结扎股动脉是可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的效果,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股动脉前壁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总结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1 325例的穿刺效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式穿刺介入手术方案(直接用穿刺针行股动脉前壁穿刺)。结果 Seldinger式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其中,穿刺处局部出血或血肿18例,患者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及盆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前壁穿刺插管是安全、便捷的有效途径,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项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骨科手术中,骨疣切除是一个小手术,但是,股骨下端内侧的骨疣靠近股动脉 ,手术宜谨慎。兹就我院骨科发生的一例施行本手术伴发股动脉出血之严重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加上肾病综合症多年 ,严重低蛋白血症 ,股动脉瘤破裂形成慢性炎症包块 ,均增加了血管移植的风险。本院近日收治1例 ,血管移植成功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2 9岁 ,缘右腹股沟搏动性肿物 1月 ,破裂出血 5h入院 ,患者腹股沟肿物破裂出血时 ,在当地医院予加压包扎 ,出血不止 ,送本院急诊 ,当时患者觉头晕 ,右下肢疼痛明显 ,四肢湿冷 ,在急诊经大量输液后好转入院。患者半年前于股动脉注射毒品 ,每天 4~ 5次 ,注 3个月后戒毒而停止股动脉注射 ,8年前患者“肾病综合症”不规则治疗 1年 ,效果不佳而放弃进一步治…  相似文献   

13.
刀刺伤致坐骨神经及股动脉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9岁 ,因左腹股沟、右臀部刀刺伤后疼痛、流血 1小时急症入院。查体 :血压 8 6kPa ,面色蜡黄 ,萎靡不振 ,被动卧位 ,左腹股沟区可见约 2cm长的斜形刀口 ,出血不止 ,为新鲜血 ,左动脉及足背动脉未扪及 ;右臀部约平坐骨结节与大转子的连线的中点处 ,约 2cm的横形刀口 ,出血不止 ,左小腿及足部麻木 ,左足背屈困难。入院诊断为“急性失血性休克、左股动脉损伤、右坐骨神经损伤”。入院后在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 ,行左股动脉、右坐骨神经探查吻合手术。术中见左股动脉内侧约有 2 3断裂 ,出血不止 ;右坐骨神经约 1 2断裂 ,且…  相似文献   

14.
仇建华  李海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06-350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00例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行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52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伴休克8例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采用股动脉插管介入法治疗产后出血伴休克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TRI)或股动脉途径(TF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常用的人路途径.经股动脉行PCI,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得术后入路部位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明显增加(13.5%~33%).  相似文献   

17.
<正>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动脉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诊断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瘤体破裂、出血及栓塞等严重后果.自2000年8月至2008年1月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共收治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股动脉加压灌注溶栓药治疗DVT 41例,观察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68%,无效率为7.32%,未出现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晚期膀胱癌患者减轻病痛、减少肿瘤出血、减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2例患者用Seldering法经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有效率达91.7%,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经皮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加注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出血,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操作简便为晚期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条快捷、通畅、准确的治疗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100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50例,A组)或经股动脉(50例,B组)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