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中枢单胺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及腹侧被盖区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5mg·kg-1)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5、20mg·kg-1)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伏隔核内NE和DA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5mg·kg-1或20mg·kg-1孕酮均可使伏隔核内DA水平下降(P<0.01,P<0.05);合用20mg·kg-1孕酮还可使伏隔核内的NE水平下降(P<0.01)。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的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伏隔核内DA及NE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中内阿片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降低(P<0.05),Dy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升高(P<0.05),Dy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L-EK和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环糊精)、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午各组皮下给予相应药物后放入白室训练45min;下午各组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后放入黑室训练。连续训练10d后进行CPP测试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发生CPP效应,下丘脑、伏隔核和额叶皮质中的L-EK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CPP效应受到抑制,上述位置中L-EK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海马和中脑内L-EK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L-EK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及腹侧被盖区中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的CPP形成时,大鼠伏隔核中的GLU、GABA水平和VTA中的GLU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孕酮均可使大鼠伏隔核中的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阻止吗啡降低伏隔核GAB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海马和纹状体μ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并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 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 mg.kg-1孕酮可使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升高(P<0.05),而在海马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纹状体中μ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孕酮对吗啡精神依赖大鼠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强啡肽A(dynorphin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的Dy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Dy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海马、伏隔核和中脑内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上午NS组和孕酮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5 mg/kg,吗啡组和孕酮+吗啡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吗啡5 mg/kg,放入白室训练.下午各组动物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放入黑室训练.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β-EP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吗啡组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孕酮和孕酮+吗啡组均未产生CPP效应.与NS组比较,CPP形成时,吗啡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和P<0.05).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其他脑区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 吗啡组,上午NS组和孕酮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mg/kg,10min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5mg/kg,吗啡组和孕酮 吗啡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mg/kg,10min后腹腔给予吗啡5mg/kg,放入白室训练。下午各组动物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放入黑室训练。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β-EP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吗啡组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孕酮和孕酮 吗啡组均未产生CPP效应。与NS组比较,CPP形成时,吗啡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和P<0.05)。与吗啡组比较,孕酮 吗啡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其他脑区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孕酮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相关脑区中枢多巴胺D2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D2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D2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虽自身不能产生CPP效应,但与吗啡合用时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和P<0.05),而在腹侧被盖区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吗啡不同剂量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影响,用于建立满意的CPP模型。方法:分别采用15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10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8d、10d进行CPP训练,测定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mg/kg吗啡6d组、10mg/kg吗啡8d组和10mg/kg吗啡10d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诱导大鼠CPP建立,三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g/kg吗啡训练大鼠6d后,与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诱导CPP形成。结论:大鼠在用10mg/kg吗啡训练8d、10d及15mg/kg吗啡训练6d后,均可诱导大鼠CPP形成,但10mg/kg吗啡训练8d建立的CPP模型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卡马西平对动物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的影响。方法 :吗啡连续给药适应训练 4d ,建立大鼠吗啡CPP ,观察卡马西平对CPP形成及维持的影响。结果 :卡马西平 10 0mg·kg-1可减弱吗啡诱导大鼠形成的CPP强度 (卡马西平组 6 76±s 173 1,对照组 785±s 6 0 6 ,P <0 0 5 ) ;5 0mg·kg-1促使已形成的CPP迅速减退、消失 (给药d4 ,由 74 2±s 81 0降至 5 15±s 317 4 ,P <0 0 5 ) ;且卡马西平自身不会使大鼠产生CPP。结论 :卡马西平对大鼠的吗啡CPP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其对阿片类依赖者的渴求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流电损毁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核部及壳部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成♂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5mg.kg-1,ip)后,用直流电损毁或假损毁其NAc核部或壳部。损毁术后7d及10d时再次测试大鼠位置偏爱的表达。12d时给予大鼠小剂量吗啡(2.5mg.kg-1,ip)后,再次进行测试。之后,让大鼠进行一轮交配,记录性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假损毁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测试时,均可稳定表达已形成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而核部及壳部损毁组大鼠在术后7d及10d测试时未表达对吗啡伴药侧的偏爱,但12d给予小剂量吗啡后,壳部损毁组动物再次表达出对伴药侧的偏爱,而核部损毁组则仍未表达任何偏爱;各组大鼠的性功能未受影响。结论:NAc核部损毁能抑制大鼠吗啡CPP的重建,而壳部损毁则不能,且该损毁手术对大鼠的性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轮运动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建立、消退及重建的影响。方法:每次吗啡CPP训练之后,均将动物置于特制的带有转轮的饲养笼内6 h;在CPP测试之后,动物每天在训练箱中自由穿梭,进行CPP消退训练;待CPP消退之后,皮下注射(sc)10 mg.kg-1吗啡点燃。结果:非转轮运动组和转轮运动组的小鼠经过吗啡CPP训练后,在伴药箱的时间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P<0.001),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小鼠的吗啡CPP消退过程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sc吗啡点燃后,非转轮运动组CPP能够重建,而转轮运动组CPP未能重建;结论:转轮运动对吗啡CPP的建立及消退均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吗啡CPP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尾静脉给予芋螺毒素类似物Glu-Con-G、Glu-Con-G[1-11]和Glu-Con-G[1-13]对小鼠吗啡依赖的影响,验证静脉给药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观察静脉给予3种芋螺毒素类似物对小鼠吗啡依赖的作用。结果:(1)50、100、200μg.kg-1 Glu-Con-G、Glu-Con-G[1-11]和Glu-Con-G[1-13]对吗啡成瘾小鼠CPP表达有抑制作用;(2)100、200μg.kg-1Glu-Con-G及50、100、200μg.kg-1 Glu-Con-G[1-11]、Glu-Con-G[1-13]对吗啡成瘾小鼠CPP复燃有拮抗作用;(3)200μg.kg-1Glu-Con-G、Glu-Con-G[1-11]和Glu-Con-G[1-13]均不影响小鼠的运动活性及探索行为。结论:静脉给予3种芋螺毒素类似物对吗啡诱导的CPP表达、复燃均具有抑制作用;Glu-Con-G[1-11]抗吗啡依赖的作用优于Glu-Con-G,且分子量小于Glu-Con-G[1-13],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抗成瘾药物。 相似文献
15.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改变及归元片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评价归元片自身有无依赖性以及对吗啡CPP和LTP的干预效应。方法:(1)连续给予吗啡(5mg·kg-1)7d,使大鼠产生明显的吗啡CPP,观察吗啡CPP的自然消退;(2)归元片(25mg·kg-1及50mg·kg-1)训练7d,d8测定大鼠对伴药箱的偏爱效应;(3)在归元片干预实验中,干预组在每次给予吗啡前15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归元片(25、37.5mg·kg-1),观察归元片对吗啡CPP形成的影响。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在体脑立体定位胞外记录技术测量海马齿状回LTP的变化。结果:(1)5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性CPP;(2)归元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同时也不影响DG-LTP;(3)吗啡CPP大鼠在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后,各时间点所记录的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相对幅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4)归元片25和37.5mg·kg-1均可拮抗吗啡CPP的获得,并能抑制吗啡对PS相对幅值的影响;(5)吗啡CPP在停用吗啡后12d消退,此时海马PS相对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吗啡可诱导CPP,海马LTP在CPP形成时增强,在CPP消退后恢复正常,提示LTP参与药物成瘾过程。归元片自身不能诱导CPP,但可抑制吗啡CPP的获得与LTP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时间间隔的实验方案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箱式非平衡设计的CPP装置,在实验方案1中,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d-1,ip)后放入伴药箱50 min,间隔6 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放入非伴药箱50 min,共12 d,检测期检测13 d。实验方案2中,奇数天给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ip),偶数天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8 d,在检测期不定期地把大鼠放入到CPP箱中进行检测。结果:两种实验方案的吗啡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P<0.01);自然戒断后,实验方案1和实验方案2中吗啡组大鼠的CPP维持分别为5 d和42 d。结论:两种实验方案均能有效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而实验方案2更经济、省时,可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寻找防治药物依赖新方法,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伏隔核电刺激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大鼠分为两组: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组和假DBS组.用立体定位手术将DBS装置的电极部分植入一侧伏隔核(NAc)核心部,与脉冲发生器(IP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