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探索建立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发育期毛脉酸模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白藜芦醇相关性较好的因子用来建立网络。结果通过利用根皮部的白藜芦醇的数据进行检验网络的泛化性能,发现网络的输出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好。结论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白藜芦醇的动态规律比其他线性数值模拟预测具有较大的优势,为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随季节的变化趋势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土壤营养成分与毛脉酸模根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毛脉酸模药材种植土壤类型的选择及合理化的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了一年生毛脉酸模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并对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毛脉酸模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7个逐步回归方程,其中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钾含量水平高的土壤不利于毛脉酸模药材的种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的土壤则有利于毛脉酸模药材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次生代谢产物动态积累的种内变异及其遗传规律,为优质种源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HPLC法检测同一生长条件下的3种不同种源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种源的毛脉酸模在同一生长环境下种植,其根中白藜芦苷、白藜芦醇、酸模素、大黄酚苷4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水平有明显差别,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各自含量随时间的动态积累规律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在同一生长环境下,毛脉酸模根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更多的是由其种源所决定的.这一研究结果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毛脉酸模中有效成分,研究其提取最佳工艺。方法以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酚苷、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复合酶法提取毛脉酸模有效成分的工艺。结果复合酶法提取毛脉酸模有效成分的最佳酶解条件:酶量为3%,酶解时间120min,酶解温度40℃,pH=6。结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毛脉酸模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王振月  李瑞明  王宗权  康毅华 《中草药》2006,37(9):1395-1399
目的研究3株长蠕孢属真菌对苗期毛脉酸模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长蠕孢属真菌孢子悬浮液对苗期毛脉酸模叶面进行处理,使毛脉酸模感染长蠕孢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苗期毛脉酸模根样品中的7种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量和产量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3株长蠕孢属真菌叶面侵染苗期毛脉酸模对其根中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大黄素甲醚的量在整个处理期内都没有显著性影响;对其根中白藜芦醇、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的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从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的角度考虑,选择大斑病长蠕孢001进行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不宜超过40d。本实验结果将为中药种植及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观察其对毛脉酸模根中蒽醌类成分及酸模素和生物量的影响。选用矮壮素、萘乙酸采用叶面喷洒方式分别以高中低浓度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随机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矮壮素、萘乙酸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对毛脉酸模根中酸模素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对毛脉酸模根中大黄酚苷、大黄酚、大黄素、酸模素、大黄素甲醚的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本研究对提高毛脉酸模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意义,为毛脉酸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柱色谱技术对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O-甲基槲皮素,2)槲皮素,3)胡萝卜苷,4)大黄素,5)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6)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7)白藜芦醇,8)大黄酚。结论:3-O-甲基槲皮素首次在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首次在毛脉酸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毛脉酸模果实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毛脉酸模果实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大黄素及白藜芦醇的含量分析.结果毛脉酸模一等种子的大黄素及白藜芦醇含量均高于二、三等种子,白藜芦醇在一等种子中含量较高,大黄素在花被片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一年生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矮壮素、萘乙酸采用叶面喷洒方式分别以高中低浓度施加于一年生毛脉酸模植株,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结果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矮壮素、萘乙酸对一年生毛脉酸模根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及产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对提高毛脉酸模的质量与产量有重要意义,为毛脉酸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头花蓼GAP种植基地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及初加工方法,以指导头花蓼药材的采收加工。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初加工方法GAP种植基地的头花蓼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没食子酸、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比研究。 结果: 8月下旬采集的药材综合评分值为2.093 0,阴干的药材综合评分值为1.723 1,包含了头花蓼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等4种指标成分的最佳综合信息,可确定头花蓼GAP种植基地药材最佳采收时间应在8月下旬,最佳初加工方法应为阴干。 结论: 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头花蓼中指标成分积累具有一定的规律,初加工方法对头花蓼药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决明毛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决明毛状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9402菌株从决明子叶外植体上诱导产生毛状根,在MS0液体培养基中大量培养获得。并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毛状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决明毛状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白桦酯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豆甾醇、1-羟基-7-甲氧基-3-甲基蒽醌、大黄酚-8-甲醚、大黄酚-1-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其中芦荟大黄素是首次从决明毛状根中分得。结论:决明毛状根能合成与原植物相似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李俊萍  付士朋  王谦博  王聪  赵天琪  王振月 《中草药》2019,50(13):3187-3192
目的考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集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片,用电子天平测定百叶干质量;采用HPLC对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进行测定,计算8种有效成分积累总量,并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时期刺五加的百叶干质量在S1~S5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在S1~S2增长最为迅速;不同时期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呈动态变化,原儿茶酸在S1(6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他7种成分均在S2(7月3日)期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于S2期采收的刺五加叶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得分最高;8种有效成分在不同时期的积累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S1~S2期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S2时达到最大。结论综合不同时期刺五加叶的干质量和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可知,S2期前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采收期。为确定刺五加叶的适宜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在外用制剂常用溶媒中的溶解性,同时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运用沉淀法、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溶解性,采用摇瓶法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大黄酚和小檗碱在丙二醇中溶解性最好,溶解度分别为8.25,60.17,353.01 mg.L-1;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受pH影响较大。结论:丙二醇和乙醇能较好地溶解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适宜pH可使大黄酚和小檗碱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利于其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决明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考察了温度对决明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大黄酚含量随受热温度升高而升高;保肝类成分含量则下降。药理试验表明,样品受热温度升高,其对抗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作用和通便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2、3年生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根、根茎、叶片中10种成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大黄质量评价和药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各成分的含量;借助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建立的HPLC分析体系线性范围良好(r20.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96.10%~107.10%。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逐年或次年下降(P0.05),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葡萄糖苷、番泻苷B的含量逐年或第3年显著增加(P0.05);根中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含量次序为3年生1年生2年生、1年生3年生2年生(P0.05),二者在根茎及叶片中逐年或第3年增加(P0.05);根或根茎儿茶素含量随年份增加,叶片中降低。同一年限内,除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外,根或根茎其他8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P0.05);根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8-O-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高于根茎(P0.05)或与之相当;2年生大黄酚-8-O-葡萄糖苷根茎中含量高于根中(P0.05);2、3年生大黄番泻苷B的含量在根、根茎、叶片依次显著降低(P0.05),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依次为根茎根叶片(P0.05)。结论基于HPLC分析的药用大黄10种成分在不同年限、不同部位样品中差异积累;同一部位样品中多数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同一年份的根或根茎中多数成分含量高于叶片;3年生大黄根及根茎中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四物合剂有效组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四物合剂逆转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多药耐药作用的药效活性组分。方法: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四物合剂,并用体外细胞模型作药效评价,寻找发现活性部位,再用HPLCMS方法研究活性部位的化学组成,进而确定其主要活性组分。结果:熟地黄粗多糖对K562/ADM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逆转倍数与对照组(无逆转剂)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与主要活性部位的逆转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熟地黄粗多糖能逆转K56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是四物合剂逆转K562/ADM多药耐药性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e genus Rumex and related species such as Rheum and Polygonum are widely used as medicinal herbs and foods. They contain anthraquinones (AQ) such as emodin and chrysophanol as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re is concern about the toxicity of these compound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hronic effects of Rumex patientia seed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in male and female rats separately, on organ weights and over 30 haema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parameters, immediately after 14‐week administration and after a further period of 15 days without drug treatment. Advers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AQ administration, and these focussed on the liver, lung and kidney, but after 15‐day convalescence, most had reverted to normal. In general, male rats appeared to be more susceptible than female rats at similar doses. The water extract produced no irreversible changes, which may reflect the lower dose of the AQ constituents or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ancillary compounds, and support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extracting Rumex seeds with water. In conclusion, ethanolic extracts of R. patientia caused irreversible pathological changes at very high doses (4000mg/kg), but lower doses and aqueous extracts produced either non‐significant or reversible changes.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high doses of AQ extract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should be avoided until further assurances can be given, and given other existing reports of reproductive toxicity, should be avoided altogether during pregnanc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丹黄凝胶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在外用制剂常用溶媒中的溶解性,并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运用沉淀法、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溶解性,采用摇瓶法测定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丹黄凝胶提取物在丙二醇、水和磷酸缓冲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大黄酚和小檗碱均在丙二醇、乙醇和异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大黄酚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受pH值影响较大。结论:丙二醇和乙醇能较好地溶解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大黄酚和小檗碱,适宜的pH值可使大黄酚和小檗碱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利于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