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当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坏,在显微镜下不能发现,故称为隐血。测定隐血的方法目前我院使用粪便隐血半定量双联试剂组法,即:单克隆抗体法(免疫法)与匹拉米酮法(化学法),其具有以下判断特点:(1)为食物或药物所引起的阳性;(2)粪便外观为鲜血或柏油状黑色,免疫法为阴性结果而化学法为阳性结果,此种现象,为前滞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种双联隐血试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测定粪便隐血(Ob)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上述三法对100例门诊患者和3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便进行检测。结果 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0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1%,续检率100%,双联试剂法一次检出率为100%;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免疫法首次检出率60%,续检率为97%,双联法的一次检出率为100%。结论 双联试剂法避免了免疫法、化学法造成的假阴性、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阳性率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邻联甲苯胺试剂和胶体金试纸条对56份粪便标本进行隐血试验。结果: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率为85.7%,免疫法阳性率为51.8%,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1%。结论: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优于免疫法,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免疫金标法和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在胃肠道出血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针对30例肠癌组和30例上消化道出血组分别采用免疫金标法和化学法测试。结果免疫金标法测定粪便潜血阳性肠癌组27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0.0%;上消化道出血组粪便潜血阳性25例,阴性5例,阳性率83.3%。化学法测定粪便潜血肠癌组阳性2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73.3%;上消化道出血组粪便潜血阳性30例,阴性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潜血试验对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出血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出血量较少时免疫金标法高于化学法,出血量较大时化学法高于免疫金标法。  相似文献   

6.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人及170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抗体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以及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单克隆抗体法检测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检测Tf,化学法检测Hb。结果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5.2%,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4%,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17.5%。单克隆抗体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8.4%,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6.7%,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转铁蛋白方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1.9%,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4.8%,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单克隆抗体法与转铁蛋白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4.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4%,健康纽阳性率为2.5%。结论粪便中的Hb与T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80-1581
目的:检测粪便隐血主要有免疫法和化学法两种,前者以胶体金法应用最为广泛,后者中邻联甲苯胺法应用较多,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方法:分别使用胶体金试纸条和邻联甲苯胺试剂对94份粪便标本进行隐血试验。结果:胶体金法的阳性率为46.8%,邻联甲苯胺法的阳性率为58.5%,胶体金法有6%的假阴性率。结论:免疫法不能完全取代化学法,需与化学法结合运用,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孵育1~4 h后观察吸收曲线和潜血结果,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149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类型受检者(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38例健康对照组、7例上下消化道均出血的病人)和340例体检人群粪便进行便潜血试验,以评价两种便潜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 在体外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消化处理后的血红蛋白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均有一不规则梯形特征性吸收峰,且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呈阴性结果而化学法则为阳性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5.4%,明显低于化学法的73.2%(χ2=36.02,P<0.01),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75.0%,高于化学法的58.3%(χ2=4.90,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上/下消化道同时出血的病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P>0.05);340例体检人群便潜血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28例不同原因引起便潜血受检者中存在显著差异(χ2=12.04,P<0.05).结论 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评价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对同一标本同时进行隐血试验。结果1500例粪便隐血试验,其中免疫胶体金法阳性率为39.1%,化学法为31.4%。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提高粪便隐血的有效检出(是否有隐血及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门诊粪便隐血试验即将采用的免疫胶体金法试纸条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同一标本采用传统方法即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同时进行隐血检测,并作方法学评价。结果 1000份粪便隐血试验,胶体金法阳性率为40.1%,化学法为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都高于化学法,且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但其也存在少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结论可以用胶体金法取代化学法做粪便隐血试验,但还需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有时需与化学法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 。  相似文献   

13.
临床粪便隐血试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便隐血试验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疾患的筛查。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即免疫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苯胺)。化学法灵敏度较好,测定范围广,但易受药物、动物血等影响造成假阳性。免疫胶体金法虽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Hb易变性及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相合产生假阴性结果。我们对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及免疫胶体金稀释法进行了临床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法检测便潜血假阴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解决胶体金法检测便潜血中出现假阴性结果。[方法]用胶体金法和化学法做灵敏度对比试验,同时检测病人标本便潜血,再用胶体金法检测柏油便中不同采样量对潜血试验结果影响。[结果]胶体金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同采样量对检测结果有不同影响。[结论]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纸,免疫与化学法联合检测,严格控制标本采样量及稀释液用量是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检查是实验室常规开展的实验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因其特异性不高,易出现假阳性逐步被淘汰,而免疫胶体金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便潜血是诊断消化道是否出血的重要证据,柏油样便被认为是典型的肉眼诊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证据。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柏油样便胶体金法初检为阴性,经稀释后才出现阳性,而极少数柏油样便不管稀释多少倍仍为阴性。为此,笔者对本科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接诊的78例柏油样便标本进行潜血检测及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便潜血是诊断消化道是否出血的重要证据,柏油样便被认为是典型的肉眼诊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证据.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柏油样便胶体金法初检为阴性,经稀释后才出现阳性,而极少数柏油样便不管稀释多少倍仍为阴性.为此,笔者对本科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接诊的78例柏油样便标本进行潜血检测及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93-1494
探讨双联试剂法检测粪便潜血的临床应用价值。90例经内窥镜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体金法对进行粪便潜血测定,采用化学法(愈创木酯)对粪便进行测定,采用免疫法和化学法进行联合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和免疫法对比,双联试剂法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更高,其中敏感度(χ2=10.150,P=0.001)、阴性预测值(χ2=7.120,P=0.00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化学法对比,双联试剂法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更高,其中敏感度(χ2=38.984,P=0.000)、阴性预测值(χ2=31.457,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单纯免疫法、化学法对比,联合检测法能综合免疫法和化学法二者的优点,克服化学法的假阳性,避免免疫法由于抗原过量所致的前带反应而引起的假阴性,能大大地提高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中国康复》2006,21(6):401-401
目的:评价化学法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的粪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做潜血试验,同时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Hb)进行特异性、抗干扰试验。结果:化学法受食物和药物等于扰,在检测前需索食3d,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应用价值;免疫法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受食物和药物干扰,对早期发现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早期下消化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两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用于临床,才能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100例住院患者随机粪便标本和加入动物血、蔬菜汁等物质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稀释成系列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以评价两种方法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结果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的阳性率为34.0%,匹拉米洞法为57.0%,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加入动物血和蔬菜汁的标本,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匹拉米洞法均为阳性;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可检测到的最低Hb浓度为0.2 μg/mL,匹拉米洞法可检测到的Hb浓度不小于10 μg/mL.结论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均优于匹拉米洞法,为粪便隐血试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