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定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计划,促进其功能恢复。方法将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出院计划服务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缓解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72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教育-恐惧暴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教育-恐惧暴露干预。于患者出院前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疼痛数字评分、恐动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出院准备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教育-恐惧暴露干预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程度,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出院准备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疼痛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和对护理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疼痛管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集束化康复指导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鹿邑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08—2021-04行THA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集束化康复指导。分别于术后1周及出院后3个月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评分(GSES)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评定患者髋关节康复效果。统计随访3个月期间的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Harris、GSES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Harri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假体脱位、下肢DVT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THA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集束化康复指导,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增加自信心,提高其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依据Harris关节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2—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02—2019-07间采用常规护理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08—2020-01间联合Snyder希望理论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入院时及出院当天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自我护理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康复指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1间在舞阳县人民院骨伤科行THA治疗的68例髋部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出院后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在出院时常规进行口头指导和发放书面指导手册,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给予延续康复指导。观察组则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由微信延续康复指导小组成员对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3个月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假体松动或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或脱位、DVT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THA患者术后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延续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联合普拉提康复训练(PME)对改善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30例THR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随访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联合PME康复训练;收集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分、独立功能得分(FIM)、锻炼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在干预前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分和FIM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观察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Z =4.302,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分和FIM得分在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及交互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护理联合PME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晓燕  李秀  雒玉  陆皓 《骨科》2017,8(3):237-240
目的 观察微信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病人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科行THA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微信延续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出院时均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对照组在出院后1、3、6个月各电话随访1次,提供常规指导方案;微信延续护理组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THA术后康复指导,为病人提供及时咨询、沟通及交流的平台,同时组建"延续护理团队群",由康复护士至少每周通过微信联系病人,根据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出院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康复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微信延续护理组出院后不同时段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后6个月微信延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THA病人进行院外延续护理方便、快捷,效果满意,能够有效促进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曼  金林  吴明珑  谈晶 《护理学杂志》2022,27(14):90-93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照入住病区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2周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及2周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及2周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目标责任制护理的术前预康复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日记结合微信随访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19例行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责任护士术前发放康复日记并进行相应指导,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实施微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量表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除第一个时间点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其它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互动康复日记结合护理随访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假体安装情况、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各失访1例;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臼柄位置均在正常范围内,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偏心距及其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 d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经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丘县人民医院骨科2020-01—2021-06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分为外侧小切口组和后路小切口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小切口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外侧小切口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外侧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比术前降低,且后路小切口组低于外侧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比术前增高,且后路小切口组高于外侧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可促进髋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恢复,且安全性高,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小,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计划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THA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出院的人工THA术后90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康复训练计划表进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及出院时并发症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有10例发生并发症,占22.22%,观察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占6.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训练计划表的应用,使锻炼内容具体化,操作规范化,又能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行个体化。起到术后延续指导和督促训练的作用,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SuperPath入路和Watson-Jones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病人120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7例,采取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3例,采取Watson-Jones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天、1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切口延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创伤更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延迟愈合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01间接受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半髋关节假体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 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长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6个月时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远期并发症少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后者手术创伤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自身诉求及骨折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