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毕于硬膜外腔推注2 mg吗啡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分别于术后1 h、4 h、8 h、24 h随访病人并记录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为剖宫产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蔡弥松  张作锋  许铿 《大医生》2023,(11):35-37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硬膜外镇痛)和观察组(40例,进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镇静评分、麻醉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24 h、36 h及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2 h(P <0.05);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迟于对照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液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椎管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阻滞组(A组)和静脉镇痛组(B组),手术结束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髂筋膜阻滞镇痛,B组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五个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补救镇痛药物需求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较,A组在术后的VAS评分降低(P&lt;0.05),补救镇痛需求率降低(P&lt;0.05)满意度明显增高(P&lt;0.01)。A组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共发生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镇痛。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记录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首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间、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与T组比较,Q组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术后24 h内NRS评分、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降低,首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升高,AI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相比,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显著降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药物需求,有效改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组,奇数号100例为对照组,偶数号100例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对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血清因子水平、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产妇血糖、皮质醇、白介素-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郭怡  谢澎  王鹏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0):76-82
目的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给予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kg+昂丹司琼16.00 mg+地佐辛10.00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设置2 ml/h,自控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术后1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及术后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并抽取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和T_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_1、T_2及T_3时点心率(HR)降低(均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组内比较,T_1时点MAP高于T_0时点,T_1和T_2时点HR高于T_0时点(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T_2、T_3和T_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CD4~+%水平均升高,IFN-γ水平T_2和T_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对机体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计2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法,奇数100例为对照组,偶数100例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对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血清因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产妇血糖、皮质醇、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后,观察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FNF患者65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A组3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B组33例接受全麻复合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术前(T0)、麻醉诱导即刻(T1)、麻醉诱导30 min(T2)及术毕(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术后3 h(T4)、术后6 h(T5)、术后12 h(T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并比较发生率。结果:B组T1至T2 的MAP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时点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在T4至T6时点均呈降低趋势,且A组T4至T6时点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运用于老年FNF的治疗,可以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神经阻滞效果好,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n=30):A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 m L,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不做任何躯干神经阻滞处理,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和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该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0~T4时A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11.7±1.3)h]较B组[(4.3±1.2)h]明显延长(P0.05);A组术后满意度(93.3%)比B组(70.0%)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基本能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的需要,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行LC手术治疗的76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气腹(T2)时HR高于对照组,术毕(T3)时HR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后(T1)、T2时点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Sp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CRP、IL-6、IL-2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在LC患者应用中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减轻手术引发的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程兰  何静 《全科护理》2014,(16):1448-1450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在食管癌术后病人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法定时评估病人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处理;观察组在常规镇痛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4h,48h,72h内疼痛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可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5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5例.术前15 min实验组(Ⅰ组)进行氟比洛芬酯100 mg的静脉缓注,对照组(Ⅱ组)进行生理盐水20 ml静脉缓注.分别记录术后1 h、2 h、4 h、6 h、8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1 h、2 h、4 h、6 h VAS 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8 h、24 h两组VAS无显著差异;术后24 hⅠ组(275.8±45.5)mg的曲马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的(310.5±57.2)mg(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Ⅰ组与Ⅱ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在Ⅱ级和Ⅳ级上差异明显(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骨科手术镇痛中的超前应用,能够减少曲马多用量,对术后镇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与静脉持续镇痛用于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n=28例)和静脉镇痛组(Ⅰ组,n=22例)。记录术后6,12,24,48 h两组病人的静止和运动镇痛评分、副作用以及镇痛满意度整体评分,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静止镇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运动镇痛评分在术后12,24 h时点疼痛评分比较E组优于I组(P0.05);且术后镇痛满意度整体评分E组优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仅在术后6,12 h时点,I组的呼吸频率高于E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护理上应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管理,以提高食管癌手术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式在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按镇痛方式不同将803例骨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的400例患者为A组,使用机械镇痛泵镇痛的403例患者为B组。观察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镇痛效果,术后48h内疼痛处理时间,术后48h内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及有效次数;测评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48h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时A组患者疼痛强度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处理平均时间A组(11±4.3)min、B组(17±4.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A组(5.5±8)次、B组(4.8±9)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有效次数,A组(3.2±4)次、B组(2.8±4)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镇痛总体满意度A组为98.75%、B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线镇痛泵系统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盐酸哌替啶50mg,1次/6h肌内注射;观察组镇痛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0.1mg+盐酸奈福泮200mg+昂丹司琼16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持续镇痛48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静评分除术后48h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术后患者的止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骨科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围术期护理;同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的评分、有无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1、6、12、24h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患者48h静息时的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及早开始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刺激器引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 《浙江临床医学》2007,9(2):165-166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用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A组)和留置导管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20G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方法臂丛神经阻滞留置,B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穿刺置入专用的柔软导管,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连接一电子镇痛泵行持续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结果 术中需辅助用药患者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失败率达23.3%,B组无镇痛失败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剔除A组镇痛失败患者后,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器精确引导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行臂丛神经阻滞和持续术后镇痛是一种可行性好、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双育分为凯纷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凯纷组病人在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缓慢静脉注射凯纷50mg;吗啡组用硬膜外吗啡单次推注做术后镇痛,配方为2mg吗啡加10mg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到6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WAS)法评估术后疼痛强度,记录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并观察和记录SBP、DBP、HR、SpO2,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均≤5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凯纷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明显少于于吗啡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阑尾切除术的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唐承银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20-1222
[目的]评价口服氨酚羟考酮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0例骨科上肢手术行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三组,即氨酚羟考酮组(A组)、曲马多(B组)和安慰剂(维生素C)组(C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于术毕时口服第一片,当日为每6 h服1片,直至入睡,最多3片;后每次1片,3次/日,再连续服用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