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采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急性白血病16例,年龄18~49岁,平均34岁,按张之楠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ANLL),其中M13例,M27例,M41例,M52例。对照组:为同期白血病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6~57岁,平均35岁,ALL5例,ANLL13例,其中M12例,M26例,M42例,M53例。1.2化疗方法:A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G raves病患者应用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皮下注射治疗。结果12例应用rhG-CSF治疗MM I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4~13d,均数9d。结论应用rhG-CSF治疗MM I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升高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 ,对急性白血病大剂量、普通剂量和较低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治疗作用。方法 :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急性白血病 30例 ,共 6 8个疗程化疗。结果 :所有治疗组较对照组感染减轻 ,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 ,骨髓造血恢复加快。不规则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程度、骨髓造血恢复无差异。结论 :G -CSF/GM -CSF能缩短急性白血病化疗粒细胞缺乏 ,防治感染 ,促进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化疗后G-CSF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肿瘤化疗后适合的用药时间。方法:利用随机分组和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0例,化疗结束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对照组20例,化疗后发现白细胞下降时使用G-CSF。结果:化疗结束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WBC),过度下降,并可使其明显上升。结论:化疗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为如期化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对象均为细胞或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既往化疗有白细胞低下的倾向(〈4.0×10^9/L),生活质量评分≥70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2.0×10^9/L,PLT≥100×10^9/L。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化疗结束后24h开始rhG-CSF。B组11例化疗结束后外周血WBC〈4.0×10^9/L时开始使用rhG-CSF。结果 两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1.5%(22/27),总感染率30%,重度感染率3.7%,不良反应轻微。A组WBC和ANC下降的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下降最低值显著高于B组(P〈0.01),Ⅲ、Ⅳ度ANC下降发生率低(P〈0.01);A组所用的rhG-CSF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对外周血WBC下降的治疗作用显著,对于那些预计有化疗后WBC明显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rhG-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8-10+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乳腺癌行辅助化疗患者共16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PEG-rhG-CSF 100μg/kg每周期单次注射,对照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5μg/kg每日注射1次,连续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Ⅳ度中性粒细胞缺乏及延迟化疗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骼肌疼痛、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G-rhG-CSF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延迟化疗的发生,且用药更为方便易行,副反应小,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瑞血新)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3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Ⅲ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00ug皮下注射,每日1次,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大于2.0×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Ⅲ度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5天。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rhG-CSF治疗15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建蓉  王晓毓  严雪  郑玲 《四川医学》2003,24(4):396-396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rhG CSF ,特尔津 )的应用 ,可明显缩短化疗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的持续时间 ,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更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提高化疗疗效。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肿瘤科对大剂量化疗恶性肿瘤患者 ,引起白细胞明显下降15例 ,应用rhG CSF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复治患者 ,男14例 ,女 1例。中位年龄 6 0 2岁 (5 1~ 73岁 )。肺癌12例 ,胃癌 1例 ,脑胶质瘤 2例。化疗前白细胞均 >4 .0× 10 9/L ,Karnofsky评分 >6 0分 …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应用。方法对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吉赛欣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恢复至正常范围(4.0×10^9/L),恢复时间3-15d,平均5.6d。结论吉赛欣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作用好,不良反应小,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剂量及频次。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采用DNA重组技术生产,能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促进其向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动员成熟中性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增加机体内中性粒细胞数,广泛用于骨髓移植、白血病恶性肿瘤化疗及各种原因致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患者。自2003年9月-2005年10月,笔者对76例已证实或推测合并感染的ANC减少症患者采用广谱抗生素加立生素(北京双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或不加立生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给予rhG-CSF 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 入组60例肿瘤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WBC<4.0 × 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56.67%(P<0.05),Ⅰ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0.00%,持续时间分别为1.27天和4.04天(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和26.92%(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6.92%(P<0.05).结论 化疗前应用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发展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本世纪40年代至今国内外对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发展过程。40年代将氮芥和性激素用于临床,50年代筛选了甲氨喋呤等若干有效的化疗药物,60年代发现了目前常用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并开始了联合化疗,70年代有了较成熟的化疗方案,80年代以后对逆转耐药、减少耐药、选择性地杀伤瘤细胞、诱导分化及化学预防治疗展开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有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是关注的焦点。自有学者提出术前化疗概念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优势也较传统治疗更趋明显。但不同种类恶性肿瘤的化疗途径、药物、疗效、预后不尽相同,有探讨其异同的必要性,同时需要更为灵敏准确的指标来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加,近lO年来增加更为明显,且于就诊时晚期患者仍占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恶性肿瘤化疗伴贫血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0 000 U,隔日1次,连用8周。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治疗和输血治疗。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并进行卡氏评分。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四项指标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伴贫血是安全有效的用药,不仅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而且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FL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放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受益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64.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KPS评分及疼痛评价等临床受益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PFL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刘华纯  黄建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83-3784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即护理人员通过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的方向发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86例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导致的恶性腹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7例消化道肿瘤导致的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采用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腹腔灌注化疗和研究组(n=60)采用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动脉灌注化疗,术后1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腹水变化:对照组(n=46)显效3例、有效28例,研究组(n=59)显效23例、有效34例,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余腹围变化情况、腹水脱落细胞阳性的转阴情况、腹水CEA及CA199阳性的变化情况、血CEA及CA199阳性的变化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这些指标二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二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优于腹腔灌注,同时二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当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20.
陈淑琴  黄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87-4888
<正>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妇科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及时、系统地化疗,可提高5 a生存率,甚至痊愈。在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