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蛋白肾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7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踝关节以下浮肿,1周后发展至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尿量逐渐减少。4个月前在当地就医发现尿蛋白( ),潜血( ),24h尿蛋白定量5.75g。血压170/120mmHg,白蛋白27g/L,胆固醇10.48mmol/L,尿素氮9.39mmol/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肾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39岁,“双下肢浮肿8年”于2007年2月入院。近8年来反复双下肢浮肿,查尿液分析:PRO(+)~(++),RN2(-),诊断为慢性肾炎,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病程中出现血压升高,Scr轻度升高。既往有“乙肝”病史。否认家族史。  相似文献   

3.
四例脂蛋白肾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及家系成员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分析, 研究脂蛋白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调查患者家系情况,对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尿常规筛查及血肌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的检测。PCR法扩增4例患者apoE基因的外显子, DNA测序, 发现突变后,寻找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筛查正常对照及其家系成员。 结果 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中有2例携带杂合的apoE基因缺失突变 (142-144-0),2例患者携带杂合的apoE点突变 (Arg25Cys),2种突变均可见于尿液检查正常的亲属,并均表现为apoE升高。 结论 4例脂蛋白肾病的患者中发现两种apoE基因的突变,apoE Arg25Cys和apoE(142-144-0)。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apoE(142-144-0)同时见于5例(本研究2例,前期研究3例)患者,为中国脂蛋白肾病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患者家系成员中的携带者可以不表现出肾脏病。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肾病——附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蛋白肾病(1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LPG)是一种以肾小球内大量脂蛋白栓子为特有的组织学特征,临床见异常血浆脂蛋白类似Ⅲ型高脂蛋白血症(type Ⅲ hyperlipoproteinemia).伴有明显血清Aline升高的独立的疾病。自1987年日本学者Saito等在第十七界日本肾脏病学会地区年会上首次将该病报道后,1989年Sakaguchi等正式将该病命名为脂蛋白肾病并获公认。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肾病载脂蛋白E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2例脂蛋广1肾病(LPG)及其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测序分析,探讨apoE基因突变与LPG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例经肾活检证实为LPG患者的apoE基因序列;②荟萃分析国内已发表的有关LPG患者apoE基因测序结果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2例LPG;患者中,1例携带一个已被报道过的apoE基因点突变,DNA序列为编码区C606T杂合子突变,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Arg158Cys),另一例未发现apoE基因突变。结论LPG患者部分存在apoE基因编码区突变,部分未发现与国内外报道有关的apoE基因突变类型,说明LPG的发病机制可能不仅仅与apoE基因编码区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进一步阐明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肾活检病理及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血脂检测结果,并对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超微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都有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清甘油三酯及apoB,apoE水平显著升高,总胆固醇正常或正常增高。B超检查全部患者双肾体积均增大。肾活检组织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襻高度扩张,襻内见层状改变的大小不同,多少不等的“栓子”。油红O染色阳性,本组7例患者中4例存在与肾小球病变不相符的小管-间质病为和血管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栓子”富apoB,apoE,超微结构观察证实“栓子”内含颗粒状的嗜锇脂质空泡。结论 本组脂蛋白肾病患者除存在与文献报告相同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特点外,尚发现既往文献未曾报道过的一些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脂蛋白肾病是以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和脂蛋白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脂蛋白肾病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本文总结了脂蛋白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当前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肾病:一种新型的与脂类代谢相关的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脂蛋白肾病(l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LPGP)为一类近年才被认识的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的肾小球疾病。最初是由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的Saito T等人发现并在1987年日本肾脏病学会17届地区会议上报道,1989年发表于美国肾脏病杂志的。同期,在日本又相继有4例类似特征的病例报道。1989年,Sak-aguchi等人根据病人所具有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出  相似文献   

10.
脂蛋白肾病——一种新型的肾小球疾病伴进行性硬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姜傥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3(3):134-136,T001,2,3
报道一例中国成年女性脂蛋白肾病。对肾穿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观察。结果 本例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肾活检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高度扩张,腔内有多量脂蛋白血栓充填,苏丹3染色阳性,电镜显示腔内充满各种大小的空泡状脂肪凝聚物,呈簇状或层状排列。两个月后行重复肾活检显示,扩张的血管腔明显减少,脂蛋白血栓已逐渐为系膜增生及节段性硬化病变所取代。结论 经病理确诊为脂蛋白肾病。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蛋白肾病(1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LPG)是一种以肾小球内大量脂蛋白栓子为组织学特征的一种肾小球病,临床上常存在高脂血症,伴有明显血清载脂蛋白E(ApoE)升高,但却无脂质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其它脏器损害。1987年由日本学者Saito等首次报告,1989年由Sakaguchi等正式将该病命名为脂蛋白肾病并获公认。世界上关于脂蛋白肾病的报道60例左右,国内自1997年首次报道后,现已有报道20余例。国内外均报道了部分病例有家族聚集性,脂蛋白肾病在亚洲地区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其他人种相对发病较少,说明脂蛋白肾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脂蛋白肾病(1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LPG)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征)。方法:5例患者经肾活检病理与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回顾性分析这5例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通过肾活检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大量蛋白尿与镜下血尿;血清总胆固醇正常或轻度增高,但是甘油三酯与Apo B、Apo E水平显著上升;肾活检组织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袢内充满大量大小不一淡染物质,呈网眼样,不嗜银。可见巨大“栓子”。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栓子”富含Apo B、Apo E。结论: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脂蛋白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与肾活检后病理学特征,其中毛细血管袢内脂蛋白栓子、ApoB、ApoE染色阳性是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在IMN患者中LP(a)的水平及其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83例慢性肾脏病(CKD)3期以内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24h尿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IMN肾病组46例和IMN非肾病组37例,并与56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测定各组的LP(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uPm。结果:IMN肾病组和IMN非肾病组的血清LP(a)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肾病组LP(a)较IMN非肾病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LP(a)为因变量,以Alb、24hUpro、Scr、BUN、TG、TC、HDL、LDL、ApoAl、ApoB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a)与TC(r=0.530,P〈0.01)、LDL(r=0.571,P〈0.01)、ApoB(r=0.472,P〈0.01)及24hUpro(r=0.256,P〈0.05)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472,P〈0.01),与其他血脂变化以及Scr、BU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存在血清LP(a)的代谢紊乱,在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LP(a)具有更高的水平,而LP(a)的增高会加速肾病的进展,促进肾小球硬化,并易于合并心血管事件。LP(a)与TC、LDL、ApoB以及24h UPro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提示LP(a)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尿蛋白丢失,低Alb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1个包含4个脂蛋白肾病患者的家系所有成员的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寻找脂蛋白肾病相关的apoE基因突变。方法收集该家系全部成员的病史,所有成员进行尿常规、血肌酐、血脂、血清脂蛋白检查。抽提基因组DNA,PCR法扩增所有成员的apoE第4外显子。割胶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并将纯化的PCR产物亚克隆至pMD 18-T载体,挑菌落测序。结果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和1例无症状直系亲属均携带一种新的apoE点突变的杂合子,150号密码子发生点突变:CGC→CCC(由精氨酸变成脯氨酸),伴有血浆apoE的升高。结论apoE点突变apoE Guangzhou(arginine 150 proline)可能是该家系脂蛋白肾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中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中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糖尿病大鼠模型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为研究对象,观察氟伐他汀治疗6周后血浆中脂蛋白(a)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治疗6周后糖尿病肾病患和大鼠体内脂蛋白(a),尿白蛋白水平均降低,患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上升,大鼠肾脏组织光镜及电镜下病变明显减轻。结论:氟伐他汀能下调脂蛋白(a),减轻肾脏肥大,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肾病( l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 LPG)是近二十余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质沉积于肾小球,伴有类似于III型高脂血症的血脂水平异常,并终将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呈瘤样扩张,腔内充满脂蛋白血栓样物质,目前本病诊断必须依赖于肾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因漏诊率高,截止目前全球报道病例数尚不足100例,而且有关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普遍认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变异在LPG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肾脏原位机制也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温习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重点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由Berg于1963年发现的,它是一种脂蛋白的独立成分。目前,脂蛋白(a)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白塞病、肾病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均有Lp(a)的异常。本文观察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Lp(a)的水平,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Lp(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尿酸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