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秀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71-72,8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的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II),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性别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受检人数4254例,MP抗体阳性率为40.4%。不同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有明显区别。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7.7%;1~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7%;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率为48.1%;7~14岁学龄期MP感染率为49.2%。0~1岁组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295,P0.01)。而且0~1岁婴儿期MP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1岁以上患儿。男、女性肺炎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6.4%、4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65,P0.01)。结论 MP感染率随着肺炎患儿的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女性肺炎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2.
1611例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与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12月 161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1611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693例,阳性率为43.02%。2008年0-3岁、4-6岁、7-13岁各不同年龄组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一、二、三、四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31.05%,59.25%,43.92%,34.5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二、三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三、四季度(P〈0.01)。结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有低龄化发展趋势;2008年一、二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朱桂芳  汤利  刘晓青  赵骄宜 《吉林医学》2013,34(22):4464-446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54%;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6%。观察组的MP-IgM抗体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P<0.001)。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进行MP-IgM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5.
李江 《医学文选》2003,22(5):635-63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 ,以及 MP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哮喘发作期患儿 1 3 3例 ,按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分别采用 ELISA法测定静脉血 MP- Ig M抗体 ,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 感染组患儿 MP- Ig M阳性率为 1 8.8%(1 6 /85 ) ,非感染组阳性率为2 .0 %(1 /4 8) ,哮喘组 MP- Ig M阳性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MP- Ig M阳性的哮喘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哮喘明显缓解。结论 MP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关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盐城地区2007~2010年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儿科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4年来总共检测15 981例,阳性结果 3 738例,阳性率23.40%,在本地区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季节性差异,冬春季高于夏秋,2009年冬季感染率最高(42.13%);支原体感染具有年龄差异,6个月以下儿童感染率最低(7.68%),4~7岁年龄组儿童感染率最高(39.61%),7岁以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患儿之间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城镇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2009年的总体感染率同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以大叶性肺炎MP的阳性感染率最高(79.14%),其次是间质性肺炎(62.65%),毛细支气管炎的感染率最低(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尤其是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感染率有增高趋势,临床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尤其是幼儿园等集体机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现状及单中心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25 00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MP-RNA恒温扩增技术(MP-SAT)对25 007例可疑的MP感染患儿进行MP-RNA检测。分析MP感染与发病季节、发病年龄、患儿性别的关系。结果 2016—2018年共检测出MP-RNA阳性患儿3 957例,总阳性率为15.82%。2016年和2017年M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夏季和秋季M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春季和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7岁学龄前儿童MP感染阳性率高于<1、1~<3岁婴幼儿,7~<16岁学龄期儿童MP感染阳性率高于<1、1~<3岁婴幼儿和3~<7岁学龄前儿童,1~<3岁幼儿MP感染阳性率高于<1岁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儿童MP感染阳性率(16.64%)较男性儿童(15.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6年和2017年为儿童MP感染流行年,夏季和秋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3~<7岁学龄前和7~<16岁学龄期儿童是MP感染的易感人群,女性儿童有较高的MP感染率,掌握MP在本地区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MP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结果分析的6878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4.04%,其中女患儿的阳性率39.46%明显高于男患儿30.63%,不同年龄段中,小于1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低,为5.51%,而8-14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高,为55.59%。不同季节,结果也有差异,以冬季阳性率较其他三个季节最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异,好发于秋、冬季的学龄儿童。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做好MPIgM抗体的检测,提升临床诊疗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2009~2014年793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雯  毕良学 《安徽医学》2015,36(8):948-95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934例,检测血清 MP-IgM 抗体,对不同年度、季节、性别、年龄的 MP 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病例1380例,总阳性率17.4%,不同年份、性别及年龄组感染率存在差异,不同季节 MP 感染率除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5年 MP 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女性高于男性,3岁以上儿童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快速培养法在诊断儿童M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MP快速培养鉴定患儿咽试子标本,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MP-Ab),分析MP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MP快速培养与MP-Ab检测诊断MP感染的阳性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女性儿童MP培养的阳性率(46.26%)略高于男性(42.16%)?3~5岁幼儿的MP培养阳性率(54.0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 0.001)?冬?春季MP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8.05%和49.03%,显著高于夏秋两季(26.26%和36.97%,P < 0.001)?MP感染患儿体温增高?咳嗽?咳痰等症状与MP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性,血液常规分析中性粒细胞比值显著上升,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尚不能作为诊断MP感染的独立指证?结论:MP感染冬春易发,儿童易感?MP感染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MP快速培养对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2.
王群  欧维琳  李雄  杨方源  彭娟 《华夏医学》2012,25(3):323-325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MP)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28.2%,健康儿童MP-IgM阳性率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儿童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结论:MP感染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学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11月苏州地区住院2563份血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定量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其中30例(年龄1个月~36个月)MP肺炎患儿外周血进行CD3^+、CD4^+.CD8^+、CD19^+、NK(CD16+56)^+及CD23^+指标测定,设同龄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2563例标本,MP阳性557例(21.74%)。MP感染3~岁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于3岁组(x^2=167.087,P〈0.01);女性儿童MP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x^2=45.047,P〈0.01)。MP肺炎患儿CD3^+、CD4^+、NK(CD16+56)^+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t=-2.207、P〈0.05,t=-2.505、P〈0.05,t=-7.137,P〈0.01),CD19^+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t=3.832,P〈0.01);CD8^+和CD23^+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t=-1.491、P〉0.05,t=1.915、P〉0.05)。结论苏州地区MP感染3~岁儿童多见,MP肺炎患儿细胞免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5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并与38倒反复呼吸道感染,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儿和32例健康体检患儿对比,探讨喘息症状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8例患儿中14例MP - IgM检测呈阳性,阳性率24.1%,对照组38例患儿中4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10.5%,x2 =25.44,P<0.05,32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中1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3.1%,x2=28.08,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30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规律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30 2份血清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分不同年龄组、季节组综合分析。 结果 :儿童和成人MP -IgM、MP -IgG阳性率分别是49 2 %和 34 .1 %及 2 7.8%和 59.7% ,P <0 .0 1。两者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成人总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 ,而儿童无。结论 :对患者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 ,应同时检测IgM和IgG。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41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8.8%.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0.2%,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12.19%,但用颗粒凝集法监测血清MP IgM阳性率高,占87.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4.1%),但血沉(82.9%)及CRP(53.7%)大多升高.胸片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53.6%,右侧(63.1%)多于左侧,下叶(77.1%)多于中上叶.有肺外合并症13例(31.7%),伴有渗出性胸膜炎4例,占9.76%,此外,尚有贫血、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监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昆明的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的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1 473例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近5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共有11 47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支原体抗体检测,MP阳性数为2 952例,阳性率为25.73%,男性患儿阳性率21.89%,女性患儿阳性率30.87%,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冬季阳性率为28.41%,春季其次为28.24%,秋季最低为23.07%;0~1岁年龄阳性率最低为9.86%,其次为1~3岁年龄段和4~6岁年龄阳性率,>6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30.43%,趋势χ2检验χ2 = 178.208,P<0.001,可见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间比较,2011年MP阳性率最高为33.75%,与其他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昆明地区曾有MP感染流行,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感染的高峰期春季和冬季,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利用末梢血检测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ELISA法检测 117例肺炎患儿静脉血及末梢血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对其定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MPIgM抗体值在 2 0 0~ 30 0 0u/ml范围内的 90例患儿的静脉血和末梢血MPIgM抗体水平进行比较 ,进行直线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17例患儿静脉血和末梢血MPIgM抗体定性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90例患儿末梢血组MPIgM抗体水平 ( 912 5 3± 5 48 45u/ml)显著低于静脉血组 ( 10 2 4 0 2± 6 0 4 90u/ml) ,P <0 0 0 1,但二者具有高度相关关系 ,r =0 975。建立了以末梢血MPIgM抗体值为自变量 (x)的估测静脉血MPIgM抗体值 (y)的回归方程为 :y =46 +1 0 6 8x。结论 :利用末梢血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王远玲  陈林 《河北医学》2022,(8):1366-1369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病原菌流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18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留取全血,分别检测血MP、CP、LP病原体Ig M抗体,对其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RTIs患儿血清MP病原体阳性率31.72%高于CP阳性率19.89%(P <0.017,Bonferroni校正),CP病原体阳性率19.89%高于LP阳性率8.06%(P<0.017,Bonferroni校正);不同性别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阳性率比较(P>0.05); 3~6岁年龄段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32%、34.21%、17.11%高于0~2岁患儿13.64%、9.09%、2.27%,且高于7~12岁患儿21.21%、10.61%、1.52%(P<0.017,Bonferroni校正);冬季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58.54%、41.46%、24.39%高于春季25.49%、13.73%、3.92%,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