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洪建军  葛仁美 《中原医刊》2003,30(20):16-17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方法:检测50例30-65岁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并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载脂蛋白B(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栽脂蛋白Al(apoAl)、脂蛋白Lp(a)无显著差别。结论:脂肪肝与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有密切关系,与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 (集团 )公司干部脂肪肝患病情况 ,作者通过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为预防脂肪肝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999年 1月~ 3月 ,我们对广州铁路 (集团 )公司 10 4 1名体检机关干部作了肝胆B超检查。年龄 19~ 6 0岁 ,其中男 74 4名 ,女 2 97名 ,同时进行了血脂含量的测定 ,胆固醇以 >6 .5mmol·L 1 为升高 ,甘油三酯以 >1.6 5mmol·L 1 为升高 (氧化酶法 )。同时与同批同性别、同年龄的体检者 2 36人对照。仪器采用SIEMENSVersa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更好的完成学生实验。方法将新鲜的血清和-10℃保存一年的血清分别进行醋酸薄膜电泳,甘油三酯的测定,总胆固醇的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测定。结果-10℃保存一年的血清的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的百分值与新鲜的血清的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的百分值无明显差异,两种血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也无明显差异。结论-10℃保存一年的血清完全能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4月参加健康体检的1 470名各类人员进行ALT、TG、TC检测。结果脂肪肝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蒲玲 《肝博士》2005,(5):59-59
燕麦 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翠红 《海南医学》2007,18(1):127-127,45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3项和血清胆碱酯酶变化.方法 选择经彩超诊断脂肪肝患者84例,和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非脂肪肝者203例,同时测定血脂和血清胆碱酯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脂肪肝患者TC、TG、CHE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结论 脂肪肝患者血脂增高和血清胆碱酯酶改变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显示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清胆碱酯酶监测有利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邝苑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13-1714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脂的检测情况变化。方法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采用酶偶联比色法,丙氨酸转氨酶采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法,检测仪器为美国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458例脂肪肝患者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1例,甘油三酯升高413例,总胆固醇升高98例,丙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287例,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固醇同时升高45例。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很明显,血脂代谢也不正常,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脂指标的检测不仅对脂肪肝的诊断有指导意义,而且对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秀贤  杨友新  梁娟英  蔡焕荣 《广西医学》2007,29(12):1890-1891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血清多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近2年来到医院体检者共2 086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检测TC、TG、Glu、TBA、ALT、AST、ALP等7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TC、TG、TBA、ALT、AST、ALP、Glu显著高于非脂肪组(P<0.01).结论 上述7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对脂肪肝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酶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60名脂肪肝患者生化结果(血脂、血糖及血清酶)作出分析.结果 高甘油三酯血症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是脂肪肝的血脂表现特点,脂肪肝患者伴有一定比例的生化酶升高和血糖升高.结论 患者血脂升高的同时,如有单项或多项血清酶的升高,对脂肪肝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20例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相匹配的对照者120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 TBil、DBil、间接胆红素、ALT、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等。结果患者 TBil、DBil、间接胆红素水平都低于对照组;血清 TBil 水平与 BMI、TG 呈负相关(r =-0.234、0.268,P 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r =0.225,P ﹤0.05),DBil 和间接胆红素与上述指标也有类似的相关性( r =0.293、0.262、0.168和0.159、0.193、0.069,P 均﹤0.05);逐步选择法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Bil 与 NAFLD 患病有关(P ﹤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患者 NAFLD 患病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比值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 月-2015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52 例相关临床数据。Log-Rank 检验与生存有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Cox 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P =0.045)、前白蛋白/ 总胆红素比值(P =0.000)和肝性脑病(P =0.026)为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提示肝性脑病[HR=1.218,(95%CI:1.021,1.434)P =0.041]和前白蛋白/ 总胆红素比值[HR=0.712,(95%CI:0.609,0.853)P =0.000]是肝衰竭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前白蛋白/ 总胆红素比值>17.2 的患者预后好于前白蛋白/ 总胆红素比值≤17.2 的患者(P =0.000)。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比值是肝衰竭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判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健康体检6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等生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同时测定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并分析铁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组BMI?ALT?AST?TC?LDL?FBG?FINS?HOMA IR?HbA1C?UAlb/UCr?SF均高于对照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及铁代谢异常程度更重;相关性研究表明FBG?HOMA IR?HbA1C与SF呈正相关,HbA1C与TRF呈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血清铁蛋白血症,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联合纠正铁代谢紊乱对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虞晴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26-128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发生于妊娠晚期,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入院后立即行剖宫产术,母儿均存活。结论:早期诊断是降低AFLP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立即终止妊娠和术后输注大剂量新鲜血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血清总睾酮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 方法 以199例T2DM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腹部超声进行NAFLD的诊断及分型,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及非NAFLD组,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NAFLD组分为轻度NAFLD组及中-重度NAFLD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总睾酮(TT)水平,并检测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分析睾酮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 结果 (1) NAFLD组的男性T2DM患者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于非NAFLD组[3.29(2.54~4.21)vs 4.91(3.48~5.99), P<0.01]。 (2) 中-重度NAFLD患者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于轻度患者(3.06±1.11 vs 3.65±1.45, P=0.049)。 结论 男性T2DM患者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下者更易患NAFLD,睾酮水平低下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的高发病率不容忽视,其疾病谱涵盖广、早期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对合适的诊断方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临床上超声诊断NAFLD因其花费低、辐射小、依从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近年来也有多种超声检测方法可用于无创检测动物NAFLD的病变程度。本文从定性检测和半定量检测两个方面概述了不同超声检测方法检测动物NAFLD的原理,探讨了不同检测方法在NAFLD各阶段动物模型中的应用,以期在不同阶段NAFLD动物模型中选择最合适的超声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动物模型病变程度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便捷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2例作为肝病组,另取同期该院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病历/体检资料,行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及血清透明质酸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均以肝组织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杨氏模量值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评估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血清透明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病组透明质酸、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杨氏模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4.627 (95%CI:1.627,13.159)]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因素;透明质酸[■=4.116(95%CI:1.924,8.807)]、ALT[■=3.691(95%CI:1.725,7.898)]和AST[■=3.846(95%CI:1.798,8.229...  相似文献   

19.
周世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48-2049,2052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水平。方法用重氮试剂法对该地区健康人群5965人作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然后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年男性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6.10±4.60)μmol/L,成年女性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5.00±4.70)μmol/L。结论茂名地区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建议各地区实验室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Ⅱ)、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Ⅱ、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Ⅱ、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Ⅱ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惠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Ⅱ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