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芳  雷志 《临床医学》2003,23(10):64-65
目的 :了解罗哌卡因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阴式全宫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 60例随机分为三组 ,不同麻醉方法及不同局麻药分为Ⅰ组 (连硬 )、Ⅱ组 (罗哌卡因腰麻 连硬 )、Ⅲ组 (布比卡因腰麻 连硬 ) ,记录麻醉后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时间 ,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局麻药的用量。结果 :罗哌卡因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更快 (P <0 0 5 ) ,麻醉镇痛满意 ,与布比卡因相似 (P >0 0 5 ) ,但其对运动阻滞弱于布比卡因组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阴式全宫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师中奇 《临床医学》2012,32(5):72-74
目的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7~81岁,ASAⅠ~Ⅲ级。其中单侧下肢创伤患者180例,非创伤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Ⅰ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Ⅱ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0 ml。结果Ⅰ组与Ⅱ组麻醉效果相同,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均<0.05),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低于Ⅱ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Ⅱ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同样达到预期麻醉效果且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腰硬联合麻醉(CESA)、连续腰麻(CS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 Ⅰ~Ⅲ级,分成CEA组、CESA组、CSA组,每组20例。CEA组选择T11-12硬膜外向尾置管3~4cm,仰卧后2%利多卡因3mL作为试探量,继以0.5%左旋布比卡因4~6mL。CESA组和CSA组选择L2-3,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予0.5%左旋布比卡因2、1.2mL。CESA组硬膜外向头端置管3~4cm,CSA组蛛网膜下隙置入Spinocath管1~2cm。3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9以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最低值、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术毕的MAP、HR、SpO2。记录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MAP在30min内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CSA组下降又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HR、SpO2差异无显著性,CESA和CS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等方面相似,明显优于CEA组。CEA和CESA组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副作用多于CSA组(P〈0.05)。结论:CSA与CESA的麻醉效果相似,CSA较CESA和CEA的副作用更少,更适合于老年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液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60例,年龄16~80岁,ASA Ⅰ~Ⅲ级.单侧下肢创伤患者230例和非创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1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2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mL实施麻醉.结果:1组取得了与2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2组(均P<0.05),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2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2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I组)和盐酸布比卡因组(Ⅱ组)各15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4.3mg、0.75%盐酸布比卡因9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观察两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I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于Ⅱ组,感觉神经最大阻滞时间大于Ⅱ组,I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Ⅱ组,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小于I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表现为轻比重特性。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腹部、下肢和会阴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与盐酸布比卡因相比,具有感觉阻滞起效快,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肖文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691-1693
【目的】观察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的临床麻醉效能、安全性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L组腰麻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B组腰麻用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两组都只注入2.5ml,用腰一硬膜外联合穿刺法施行麻醉。【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节段数,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性,均阻滞完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确切且安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具有起效快、镇痛确切、肌松完全等优点,但具有麻醉平面不易掌握,血压下降明显等弊端.作者就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与硬膜外麻醉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L3-4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见脑脊液流出顺畅后,A组注入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1mL+生理盐水1mL)8~10mg,B组注入质量分数0.65%罗哌卡因(质量分数1%罗哌卡因1.5mL+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0.8mL)6~8mg,蛛网膜下腔注药后记录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测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均未出现头痛及神经损伤并发症。A组运动恢复时间(99.8±18.3)s较B组(129.6±22.8)s短(P<0.05),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型局麻药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同剂量盐酸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肢手术病人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4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布比卡因(B)组于蛛网膜下隙注入0.5%的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1mL,左旋布比卡因(LB)组于蛛网膜下隙注入0.5%的左旋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1mL,注药速度为0.2mL/s。结果:(1)两组患者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感觉最高平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两组病例阻滞完善,麻醉质量均为I级。(2)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无低血压、心率减慢、呼吸抑制、ECG异常改变。术后随访膀胱恢复排尿功能时间,LB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安全且完善,有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患者腰麻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2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8岁,选择L3-4间隙穿刺,第1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40%罗哌卡因,其后各患者所用浓度按序贯法调整,浓度变化梯度为0.02%。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的Bromage分级、辅助药的应用和麻醉相关并发症。根据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MLAC。结果罗哌卡因MLAC为0.29%(95%C10.26%-0.31%)。结论连续腰麻应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麻用于老年人鞍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鞍区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鞍麻组(A组)和腰麻组(B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的MAP、HR,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鞍区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能充分屈髋、膝、踝关节时间)、最高平面节段,记录麻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MAP、HR在T1、T2、T3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7、8.59、7.70、11.63、10.27、13.27,P均<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05);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最高平面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A组和B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中尿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结论鞍麻完全能满足老年人鞍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参与主动脉夹层手术麻醉诱导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为常规组,B组为麻醉护士参与配合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所需时间以及诱导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诱导时间[(41.7±7.1)min]明显缩短(P<0.05),血压波动范围[(47.3±10.4)mmHg]与心率波动范围[(25.1±6.8)次/min]明显减少(P<0.05),B组患者对麻醉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A组。结论 麻醉护士配合麻醉医师实施主动脉夹层等大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可以减少诱导所需时间,提高麻醉医师实施麻醉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有效保障麻醉诱导期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贾东林  王宽  李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6-2248
【目的】探讨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在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ASAⅠ~Ⅲ级,评定阻滞平面、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止痛效果完善,麻醉过程平稳,用药量少。【结论】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只要麻醉管理得当,对高龄患者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老年患者择期腹部手术420例,平均73.4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E组于T8~9或T9~10行常规硬膜外穿刺,分1~2次给予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7~13 mL,并控制平面在T4~5到T12~L1。先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阿曲库铵和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关腹时停止全麻给药。术毕待患者清醒,呼吸恢复良好拔除气管导管。G组不施行硬膜外阻滞,全麻过程同GE组。取入室后20 min(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拔管后(T6)7个时间点,分别记录即刻的MBP、HR、SpO2。T0作为基础值。结果:G组MBP、HR在插管、切皮、拔管时显著升高,且全过程波动很明显,而GE组在全过程比较平稳。两组SpO2在插管及手术过程中无差别,拔管后GE组明显高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患者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罗哌卡因对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II级胸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30岁以上成人 ,体重超过 4 5kg ,无心、肺、肝、肾及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 ,硬外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 (罗哌卡因组 ) ,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组 (单纯全麻组 ) ,每组 2 0例。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于T7~T10 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罗哌卡因组经导管注入 0 .75 %罗哌卡因 5ml,单纯全麻组注入生理盐水 5ml。 5min后全麻诱导 ,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 3μg/kg,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4 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 ,静注维库溴铵 0 .1mg/kg,然后把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降为3.3μg/ml维持麻醉。 2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潮气量 10ml/kg。术中每 4 5min追加芬太尼 2 μg/kg ,罗哌卡因组每 90min追加 0 .75 %罗哌卡因 3ml,适时追加维库溴铵 0 .0 5mg/kg,满足肌松需要。术中增加或减小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每次 0 .1μg/ml,使BIS值维持在 5 0± 5范围内。记录入室后 (基础值 )和术中血液动力学、BIS和HRV。结果 :单纯全麻组中有 1例行肺癌根治术 ,术中广泛渗血 ,从组中剔除。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罗哌卡因组的芬太尼用量 <单纯全麻组(P <0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中 ,选择硬膜外阻滞加全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18例美国麻醉学会麻醉术前评估 (ASA)Ⅱ~Ⅲ级择期手术患者 ,入室先行硬膜外穿刺 ,待麻醉平面稳定 ,且无脊麻征象后做全麻。手术后用镇痛泵镇痛 72h。结果  18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 ,血压较基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ST段无明显改变 ,心律失常有好转 ,无心绞痛发作 ,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能有效抑制胸腹部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是心脏病患者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高剂量组27例、低剂量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麻醉诱导前,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0.8μg/kg,术中以0.5μg/(kg·h)、0.8μg/(kg·h)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麻。结果手术结束(T0)时刻高、低剂量组收缩压(SBP)对照组;拔管即刻(T1)心率(HR)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收缩压(SBP)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均为高、低剂量组对照组;拔管后5 min(T2)的HR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均为高、低剂量组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高剂量组(P0.01),3组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拔管时间,减轻苏醒后躁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及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将 4 5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根据硬膜外局麻药液中所含芬太尼剂量不同 ,随机分为A、B、C三组 :即分别在 0 .75 %布比卡因 1 5ml中加入①生理盐水 2ml;②芬太尼 5 0 μg和生理盐水 1ml;③芬太尼 1 0 0 μg ,使 1 7ml局麻药液中B、C组分别含芬太尼 2 .94和 5 .8μg/ml。观察三组麻醉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 :B组、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C组感觉阻滞平面升高 ,术后镇痛时间则明显延长 (P <0 .0 5 )。C组与B组之间 ,上述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三组间副作用发生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无明显区别。结论局麻药液中加入芬太尼能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 ,其剂量以 5 .88μg/ml最佳而又不增强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