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两组均接受1次/d,每次40 min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强制运动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治疗。强制运动治疗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强制运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制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为32例的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患者还接受认知功能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功能活动能力明显提高,上肢合并症的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加速度记录仪定量化评价蚓激酶(百奥)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奥胶囊(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使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并在偏瘫侧手腕连续佩戴手表式加速度记录仪5d,评价昼间平均活动量及去趋势变化参数(ded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昼间活动量以及DFA参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加速度记录仪能够用于定量化评价脑梗死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2例,康复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残缺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功能。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10),末次评测FugL-Meyer测评(FMA)上肢,(FMA)上肢和反应运动功能(FIM运动)等项目,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曲铭  林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19-372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肢位的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松动神经系统、帮助淋巴回流等。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治疗组在训练前进行15~20min运动想象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1次/d,40min/次,疗程6周。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WMFT、B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WMFr、B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FMA、WMFT、BI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有助于刺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的BBS、FM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BBS、FMA及FI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CIMT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MA、ARAT以及MBI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将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肖胜  肖劲松  匡良洪 《中国医药》2012,7(11):1379-1381
目的 观察伴有言语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危险因素控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观察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次,1次/d,晨服,基本疗程为3个月.卒中起病后7d内、90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MS)评价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10项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40例中,l例死亡(肺炎),2例退出,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失访,有效例数为38例.卒中后90 d,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分别为(30±22)、(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6±17)、(19±8)分;上、下肢FMMS增加分数分别为(24±20)、(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0±4)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分比(11±4)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6±10)分比(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分散片可以促进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良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病程在1~6个月的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15例接受改良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在治疗期间,不固定患者健侧上肢,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15个工作日,4h/d。治疗前、治疗后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athel指数评分值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分值提高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损伤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频度的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8例TBI根据康复治疗的频度随机分为康复1组(康复训练1次/d)38例和康复2组(康复训练2次/d)4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共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康复1个月、2个月后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简明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及运动功能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MMSE、FIM、FMA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改善程度康复2组优于康复1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康复,且早期介入适量频度的康复治疗更能促进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会才  赵凯  葛玥 《安徽医药》2014,(9):1690-1694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疗效及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运动疗法(PT)和作业治疗(OT)治疗等;试验组除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外,还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入选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2W、训练4w后接受以下评定:(1)肩、肘、腕活动度(ROM)及手握力;(2)Lindmark评分;(3)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肩、肘、腕活动度(ROM)及手握力、Lindmark评分、上肢神经传导速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W后,两组患者的肩、肘、腕活动度(ROM)、Lindmark评分、上肢神经传导速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较训练前有改善(P〈0.05),部分有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肩外展、肩前屈、肘屈、前臂旋前、前臂旋后、Lindmark评分和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握力、肩内收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更有效地改善偏瘫侧上肢神经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