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牵张成骨是矫治颅颌面先天发育畸形和获得性骨节段缺损的新兴技术.本研究在实施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动物实验基础上,通过CT断层扫描技术结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和自编Matlab程序建立可用于应力分析的山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观察牵张过程中,牵张侧和非牵张侧的位移情况。方法:犬下颌骨CT的DICOM数据经Mimics软件处理形成几何模型,经Magics软件切割、粘接等功能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观察当一侧下颌骨滑动骨块被牵开1mm,两侧特定标志点的位移情况。结果:建立了由五部分组成的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当一侧滑动骨块被牵开1mm时,牵张侧和非牵张侧的位移云图。结论:牵引过程中当下颌骨滑动骨块移动1mm时,牵张侧和非牵张侧各标志点位移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下颌关节处位移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牵张期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于牵张间隙中,对照组不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牵张结束后2、4、8周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取材,进行骨密度测量、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下颌骨均被成功延长7.0mm,牵张间隙中可见新骨组织生成与改建。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牵张间隙中骨小梁分布密度及成熟度也较高。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可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犬不完全截骨牵张成骨的有限元模型观察牵张过程中下颌骨特定点位移情况。方法: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完全截骨(截骨处剩lmm舌侧皮质骨),观察下颌骨一些特定标志点在牵张过程中空间三维的位移趋势。结果:在牵张过程中牵张侧下颌骨标志点位移趋势为在内外(左右或x轴)方向上第五臼齿、喙突、髁状突前斜面前缘中点的运动趋势是向外的,而下颌角、髁状突后斜面后缘中点的运动趋势是向内的;在前后(y轴)方向上第五臼齿、喙突的运动趋势是向后的,而下颌角的运动趋势是向前的;在上下(z轴)方向上第五臼齿的运动趋势是向上的。结论:牵张侧下颌骨在矢状平面上有使下颌骨体前端拉高后端压低的倾向,在冠状平面上有使下颌骨体上缘外翻下缘内收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背景: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可参与调节代谢,已被用于骨缺损的重建。研究发现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缝附近的成骨细胞、间质细胞及骨细胞的胞质中均有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目的:分析骨矫形作用的机制及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促进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4只大白兔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对照组行左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组将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固定于牵张成骨器内侧面并且完全包绕牵张间隙,再行右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共延长6 mm。在固定期第1,7,14及28天分别处死动物,获取双侧下颌骨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在新生骨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和对比两组间牵张间隙内成骨效果。结果与结论:牵引后第1,7,14天骨保护素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牵引后第1,14天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比值对照组较实验组要高(P<0.01)。结果说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可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间隙内的新骨形成和矿化,说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是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刘浩  王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1):2039-2042
背景:牵张成骨已经成为治疗不同类型颅面畸形和骨缺损的有效的方法,但是牵张成骨的主要缺点是牵张期和稳定期比较长,可能导致牵张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 目的:总结骨形态形成蛋白在快速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方法:电子检索计算机Pubmed数据库(1989/2011)收录的骨形态形成蛋白和牵张成骨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骨形态形成蛋白在快速牵张成骨中的作用相关文献32篇。骨形态形成蛋白具有很强的成骨活性,能促进骨再生和骨改建。目前的研究显示应用骨形态形成蛋白能加快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和缩短治疗的疗程。但是骨形态形成蛋白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如何提高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缩短牵张成骨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 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小梁形成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发现,去除坐骨神经会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新生编织骨机械硬度不足,而目前对有关失神经因素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 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牵张成骨模型,观察失坐骨神经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影响及Runx2表达的变化。 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建立兔胫骨牵张成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切除坐骨神经组和保留左坐骨神经组。完成牵张6周后,用X射线、骨密度及三维CT重建技术检测已延长的胫骨,组织学分析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实验动物的牵张裂隙中均可发现有新骨生成,Runx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与保留左坐骨神经组相比,切除坐骨神经组牵张裂隙中新生骨量较少、矿化程度低,并且Runx2表达量较低。提示失神经支配抑制牵张成骨中新骨的生成及Runx2的表达,神经支配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促进鸡胚额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矿化能力,促进骨形成。 目的:观察依普拉芬在用种植型牵张器对兔下颌牵张时成骨的影响。 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再用依普拉芬干预。于牵张后1 d,1,2,4周取材,进行血清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依普拉芬干预的模型兔在牵张后1 d,1,2,4周的骨小梁逐渐形成,成骨细胞逐渐增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均增高(P < 0.05)。结果证实依普拉芬在牵张成骨中可有效加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颌骨牵张成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回顾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2000/2011 PubMed数据库、SC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骨、下颌骨、上颌骨、颅颌面”, 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andibular、maxillary 、craniofacia”。从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两方面对28篇文章进行总结。 结果与结论:选择实验所用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选择标准化、解剖、生理特点与实验目的要求相符的动物。在牵张成骨的过程中还需结合所选动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研究目的等确定术式,牵张间歇期,牵张速度以及固定期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