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DSA检查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5例NCS患者的MSCTA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通过在MSCTA图像上测量狭窄处LRV的截面积(S1)与近肾端最宽处截面积(S2),计算LRV的狭窄程度,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CT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 MSCTA显示14例LRV狭窄程度分级与DSA完全相符,1例MSCTA诊断为Ⅲ级,DSA诊断为Ⅱ级.与DSA比较符合率为93.3%(14/15).MSCTA评估LRV狭窄程度为(78.6±11.8)%,DSA评估狭窄程度为(76.4±1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NCS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显示内乳动脉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重新处理和分析3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MSCTA图像,横断图像与重组图像相结合,观察内乳动脉的走行规律、长度、直径.结果 30例病人内乳动脉显示60条,其中1例1条明显较对侧细,为发育不良,2例4条明显迂曲,1例2条出现异常分支.所有内乳动脉均分别起自左、右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外侧面,沿上6肋软骨后面、距胸骨缘外2 cm内下行,在第6肋间隙水平分为2支.56条正面观呈直线下行,侧面观紧贴肋软骨,呈轻度迂曲状.内乳动脉平均长度为:右(20.11±1.85)cm、左(20.34±1.57)cm;平均内径:右(2.49±0.37)mm、左(2.45±0.35)mm.结论 应用MSCTA可清楚显示内乳动脉的解剖结构,能为临床在某些疾病诊治方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显示能力及其解剖特征。资料与方法对55例受检者肝静脉行MS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组,观察IRHV特征。结果55例受检者的肝静脉图像中有15例出现IRHV,显示率为27.27%。IRHV至第二肝门的最小距离34.4mm,最大距离78.4mm,平均值(53.28±11.42)mm。IRHV管径与肝右静脉(RHV)管径存在互补的关系。结论MSCTA可以评价IRHV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临床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行肾动脉MSCTA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行3D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结果 一侧肾动脉狭窄≥50%者43例,≥75%者5例,平均为26.7%;双侧肾动脉狭窄≥50%者13例,≥75%者3例,平均为8.9%;副肾动脉的出现率:1支出现率平均为24%,2支出现率为3.8%;9例出现双侧副肾动脉,出现率为10%.结论 MSCTA可作为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LGV)正常参考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234例正常成人行腹部增强扫描,采用3D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薄层重组对门静脉和LGV进行血管重组,测量LGV汇人门静脉系2cm以内最大内径,按照不同性别、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11例LGV未显影外,余223例受检者均获得清晰的LGV图像.正常成人男性组 LGV 最大内径为(4.904±0.848) mm,95%可信区间4.749-5.060mm;女性组LGV最大内径为(4.558±0.802)mm,95%可信区间4.404-4.713mm;男、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组之间比较,30-39岁、40-49岁组LGV内径>70岁以上组(P<0.05).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其正常径线的测量对临床诊断LGV病变提供了正常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D的MSCT、CTA表现,采用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MSCTA结合多种重建图像分辨真腔及假腔11例;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内膜片形成10例,破裂口均位于SMA近心端。Yun分型:Ⅰ型2例,Ⅱa型6例,Ⅱb型4例,Ⅲ型1例。结论 MSCTA能早期诊断SMAD,对及时采取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探讨活体右半肝肝动脉在肝内分布情况,为右半肝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形态学资料。资料与方法采集120例受试者肝脏CT图像,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肝动脉。测量右半肝肝动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右动脉起源变异发生率为13.3%,变异的肝右动脉可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腹腔干;肝右动脉主干长度为(57.19±24.61)mm;肝右动脉主干起始处、中点(1/2处)、分叉处内径分别为(3.61±0.77)mm、(3.33±0.72)mm、(3.21±0.65)mm;肝右动脉发出左内叶支的出现率为35.0%,其起始处距肝右动脉主干起点处的长度为(22.18±13.63)mm;在肝右叶实质内肝右动脉主干分为2支型、3支型、4支型、5支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5.8%、3.3%、13.3%、1.7%;肝右动脉右前叶支与右后叶支主干的夹角为(72.70±20.28)°,二者主干长度和起点处内径分别为(27.31±16.13)mm、(2.41±0.67)mm和(33.41±26.48)mm、(2.20±0.64)mm。结论 64-MSCTA可真实、准确地提供活体肝右动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必要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取82例曾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ARAS患者行肾动脉MSCTA,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阴影遮盖法重建,将结果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MSCTA发现狭...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肌桥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无症状心肌桥的CTA资料,通过与60例有症状心肌桥的CTA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析2组心肌桥的类型、发病年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和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异.结果 无症状浅表型心肌桥51例(74%),深埋型18例(26%);有症状对照组心肌桥浅表型和深埋型分别是13例(22%)和47例(78%);2组不同心肌桥类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平均发病年龄、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和直径分别是(53.01±11.17)岁,(1.25±1.16) mm,(21.33±7.32) mm,(2.86±0.45) mm和(51.36±9.31)岁,(1.45±1.87) mm,(20.07±6.60) mm,(1.37±0.41) mm.除心肌桥类型的发生率和壁-冠状动脉的直径相差显著(P<0.05)外,其他各项数据相差均不显著(P>0.05).结论 无症状单纯心肌桥多表现为浅表型,其位置和分布无特点,收缩末期壁-冠状动脉的直径是心肌桥是否出现症状的可能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双源CT上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桥(MB)影像特点.方法 研究129例合并有冠状动脉各种粥样硬化患者的MB CTA表现,109例单纯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MB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类型、年龄、MB厚度和壁-冠状动脉(MCA)的长度和收缩末期直径.结果 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组中浅表型MB 78例(60.5%),深埋型51例(39.5%);对照组浅表型和深埋型分别是70例(64%)和39例(36%);2组无统计学差异.2组平均年龄、MB厚度及MCA的长度和收缩末直径分别是(57.01±10.17)岁,(3.15±1.66)mm,(20.43±7.38)mm,(1.16±0.25)mm和(48.36±9.11)岁,(1.95±1.77)mm,(21.07±6.69)mm,(2.07±0.81)mm.2组年龄、MB厚度及收缩末期MCA直径相差显著(P值<0.05)外,MCA长度相差均不显著(P>0.05).结论 与单纯MB对比,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MB表现更厚、收缩末期MCA直径更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门脉右支前间隙增宽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及4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多排螺旋CT片,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同时选择40例无肝脏疾患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对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肝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宽度分别为(5.5±2.4)mm和(11.84±1.91)mm,早期肝硬化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分别为(13.6±5.8)mm和(12.36±1.97)mm,而乙型肝炎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分别为(5.7±3.1)mm和(12.13±1.89)mm.经统计学分析早期肝硬化患者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同乙型肝炎组及正常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门脉右支宽度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同时,乙型肝炎组同正常对照组间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门脉右支宽度的差别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增宽,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SCTA研究活体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正常解剖。方法:收集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SMA正常者140例。采用MPR、VR、MIP,观察分析SMA空间解剖结构,包括其走行、分布;测量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夹角,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与十二指肠水平部平面的SMA与AA间距,LRV穿越SMA与AA之间的管径及LRV在左肾门的最大管径。结果:SMA起始段走行呈转折型(A型)80例,径直型(B型)60例;SMA与AA夹角为56.6°±24.1°;LRV水平SMA与AA的距离为(13.51±6.48)mm;十二指肠水平部平面SMA与AA间距为(13.09±6.17)mm;LRV穿越SMA与AA之间的管径为(5.60±1.91)mm;LRV在左侧肾门最大管径为(9.97±1.47)mm;SMA与AA之间的夹角、间距均与SMA走行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LRV穿越SMA与AA之间的管径,与SMA、AA之间的夹角有关(P<0.05),而LRV在左肾门的最大管径与SMA走行无关(P>0.05)。SMA分支较多,平均12支,大部分在1115支之间。结论:MSCTA是一种分辨力高、准确、快速、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多种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活体SMA的正常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喙锁韧带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正常胸部正位CR片400例,其中男、女各200例,观察喙锁关节和喙锁韧带附着处锁骨粗隆显示率,测量喙锁韧带部喙突和锁骨间距.选取正常肩关节MRI 30例,观察喙锁韧带显示率和测量喙锁韧带长度和宽度;选取临床已证实的肩锁关节Ⅱ、Ⅲ级损伤MRI检查8例.结果 400例800侧中见1例(0.25%)存在喙锁关节.198 侧(198/800;24.8%)显示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粗隆存在.正常喙突锁骨间距为(6.92±3.16) mm.30例正常人MRI斜冠状扫描均可显示喙锁韧带,其锥状韧带长度(11.48±1.43) mm,宽度为(4.82±1.21) mm,梯状韧带长度(9.09±0.84) mm,宽度为(5.10±0.87) mm.肩锁关节损伤8例,MR检查发现:肩锁关节Ⅱ级损伤肩锁韧带撕裂,Ⅲ级损伤并喙锁韧带撕裂.结论 本文建立了正常喙锁韧带的X线和MRI测量标准,为诊断喙锁韧带等疾病提供了依据,肩锁关节Ⅲ级损伤有喙锁韧带撕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显示甲状腺上动脉的能力,了解甲状腺上动脉的解剖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的60例受检者图像。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源、与起源动脉的夹角、起点直径、长度、走行。结果:60例受检者的120支甲状腺上动脉均清楚显示,其中:75支起源于颈外动脉,占62.5%;30支起源于颈动脉分叉,占25%;15支起源于颈总动脉,占12.5%。与起源动脉的夹角730~750。起点内径2.01±0.17(1.5-3.1)mm。长度27.6±0.82mm。甲状腺上动脉走行:向前下走行66支,占55%;斜下走行24支,占20%;垂直向下走行12支,占10%;迂曲向下走行12支,占10%;向上弓行下行6支,占5%。结论:应用MSCTA可清楚显示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形态,为临床在某些疾病诊治方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高分辨力CT(U-HRCT)观察单神经管的形态特点并进行测量,对单神经管的解剖形态再认识。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使用U-HRCT对52例(104耳)人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重组显示单神经管最佳的标准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观察单神经管主干和分支形态,根据转折点数量将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双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4例(18足),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54岁,平均37.8岁;左足5足,右足13足;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1例,重物砸伤1例,摔伤1例。SandersⅡA型2足,ⅡB型5足,ⅡC型1足,ⅢAB型3足,ⅢAC型6足,ⅢBC型1足。受伤至手术4~24d,平均9.2d。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临床功能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AOFAS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8min;出血量20~200mL,平均75.5mL;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皮缘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术前(30.5±1.0)分,末次随访(87.9±6.6)分(P <0.01);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结果示优11例,良4例,中3例,平均(89.8±8.6)分,优良率83.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8±0.3)分、(1.0±0.5)分(P <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Bohler角(17.9±8.6)°、(37.2±6.8)°,Gissane角(104.1±18.7)°、(131.1±8.5)°(P<0.01);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分别由术前(39.5±4.3)mm、(46.7±5.2) mm、(79.7±8.1)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49.6±5.1)mm、(37.2±4.2)mm、(82.5±8.8)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极少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AAIH)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76例AAIH患者的主动脉MSCTA检查资料,依据Stanford分型分为A型和B型,比较不同Stanford分型AAIH的影像学表现有无差异。根据患者随访期间的不同变化分为进展组与稳定和缓解组,分析进展的相关因素。所有结果均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Stanford A型27例(35.5%)、B型49例(64.5%)。A型、B型壁间血肿最大厚度、溃疡类病变、局灶性强化、胸腔积液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88、χ2=0.441、χ2=0.383、χ2=0.338,均P > 0.05)。A型、B型溃疡类病变的深度分别为(2.8±2.9)mm、(2.5±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心包积液15例(19.7%),A型12例多于B型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8,P < 0.001)。41例AAIH患者短期随访,进展组20例,稳定和缓解组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稳定和缓解组在溃疡类病变、溃疡深度、胸腔积液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7、Z=-2.689、χ2=4.111,均P < 0.05);在Stanford分型、壁间血肿厚度、局灶性强化、心包积液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Z=-0.874、χ2=0.006、χ2=1.733,均P > 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溃疡类病变是影响AAIH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论AAIH在MSCTA上表现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无强化的环形或新月形增厚主动脉管壁。MSCTA检查可以对AAIH做出快速、准确诊断。溃疡性病变是影响AAIH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AAIH早期需要密切随访,监测有无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中青年隐匿性脑卒中(CS)与正常人群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膨出瘤(ASA),房间隔缺损(ASD)的双源CT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方法 收集168例中青年CS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0例正常对照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影像资料及临床检查资料,比较分析2组PFO、ASA、ASD的发生率,PFO及ASD孔径大小,PFO通道长度及CS相关危险因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CS组与正常组PFO、ASA及ASD的检出率分别为40.6%、10.7%、6.5%和15.6%、3.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FO合并ASA以及ASA合并ASD的检出率分别为6.0%、3.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PFO及ASD孔径大小分别为(1.71±0.62) mm、(3.42±0.72) mm和(0.85±0.51) mm、(2.45±0.4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PFO通道长度分别为(14.6±3.8) mm和(8.2±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FO、ASA和ASD对中青年C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诊断PFO、ASA和A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