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预测不同年龄患者术后谵妄(PD)的准确性.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0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n=100):青年组(Ⅰ组)年龄18~44岁;中年组(Ⅱ组)年龄45 ~ 59岁;老年组(Ⅲ组)年龄60 ~ 74岁;高龄组(Ⅳ组)年龄≥75岁.采用精神紊乱评估法判断PD,记录术后72 h内PD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D分为非谵妄亚组(NPD亚组)和PD亚组.于术前1d、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24和72 h时取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绘制S-100β蛋白判断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ROC)曲线.结果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PD发生率升高,持续时间延长(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PD发生率升高,持续时间延长(P<0.05);Ⅰ组~Ⅲ组的PD亚组和NPD亚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和NPD亚组比较,Ⅳ组的PD亚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P<0.05),Ⅰ组的PD亚组出PACU和术后24 h时血清NSE浓度降低(P<0.05),Ⅱ组~Ⅳ组的PD亚组和NPD亚组血清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Ⅳ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判断PD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9(0.127 ~ 0.531)、0.352(0.168~0.536)、0.619(0.466~0.772)和0.921(0.846~ 0.995);灵敏度分别为50%、50%、56%和88%;特异度分别为29%、22%、46%和86%.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可预测75岁以上患者PD的发生,NSE不能预测各年龄段患者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始血液透析(HD)转腹膜透析(PD)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规律随访的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为初始HD转PD组(A组30例),初始PD治疗组(B组82例)。分析两组患者残肾功能、透析充分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生存率等临床指标。结果:(1) A组在开始行PD治疗时RRF及尿量较B组明显减少(P 0.05)。(2)截止随访时间时,两组患者总KT/V、总CCr、Hb、Alb、Ca~(2+)、P~(3-)、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A组患者1年生存率略高于B组(95%vs 93.8%); 3年生存率(83.1%vs 89.5%)、5年生存率(55.4%vs 62.1%)分别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A组中死亡患者的Charlsons积分高于非死亡组,总KT/V、总Ccr低于非死亡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更高(80%vs 16%)(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合并症评分(Charlsons积分)。结论:初始HD转PD的患者透析充分性、并发症的控制以及早期(1年、3年)生存率与初始PD患者基本相当。合并症评分可能是影响HD转PD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及患病时间对颈动脉内-中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58例,分为3组:病程≤2年为初发组(26例),将病程2年者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FPG正常组(FPG7.1mmol/L,10例)和FPG升高组(FPG≥7.1mmol/L,2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7名。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IMI)、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IMTmean),以血管回声追踪技术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僵硬度(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分析IMI与年龄、血糖水平、病程、血脂及动脉弹性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β、PWV、IMI的对数[Ln(β)]、Ln(PWV)、Ln(IMI)]均升高;FPG正常及升高组IMTmean的对数[Ln(IMTmean)]亦增高;FPG升高组较FPG正常组及DM初发组Ln(β)及Ln(PWV)均升高(P均0.05)。颈动脉IMI与病程、年龄、FPG、TG、SBP呈正相关(r=0.620、0.428、0.303、0.228、0.208,P均0.05)。结论作为反映血管结构的指标,IMI在早期筛查T2DM、血管结构变化中优于IMT。β、IMI及IMT相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在高血糖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作用下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腹膜透析(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50例PD患者,20例采用常规PD治疗(PD组),30例加用常规剂量的rh-EPO(EPO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12个月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Glu)、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PD组较治疗前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 B)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 A1)、Apo A1/ApoB明显降低(P<0.05);rh-EPO组治疗后TG、Apo B明显下降(P<0.05),而HDL、Apo A1、Apo A1/Apo B明显升高(P<0.05);EPO组治疗后Ins明显降低(P<0.01),ISI显著升高(P<0.05),PD组则无变化.结论:rh-EPO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胰岛素而改善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PD)治疗的生存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肾内科首次开始HD或PD治疗并于我科长期进行随访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HD组采用双重反渗水和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4 h。PD组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CAPD),8~10 L/d。观察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记录患者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和原发病,存活时间为开始透析至死亡的时间,删失值定义为至2014年12月31日仍存活或失访患者,时间记录单位为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ter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开始透析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对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85例符合条件患者入组,其中HD组123例,PD组62例。男8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73.1±5.6)岁,平均随访时间(23.8±15.1)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78例,其他病因1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原发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0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2%、57%、57%。P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6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21%、2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06),HD组显著高于PD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使用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原发病、透析治疗方式(HD或PD)进行校正,发现女性、开始透析时年龄、PD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原发病对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本中心,经年龄、性别、原发病校正后,年龄≥65岁老年ESRD患者HD治疗的生存率显著高于PD治疗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DM)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因腰腿痛至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并满足入选标准的390例50~60岁患者,详细记录患者DM病史,其中非DM患者123例(非DM组)、血糖控制较好患者140例(A组),血糖控制较差DM患者127例(B组);A组中DM≤10年68例(A1组),DM10年72例(A2组);B组中DM≤10年60例(B1组),DM10年67例(B2组)。用Pfirrmann评分系统对各组患者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分,用SPSS 19.0统计分析DM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L1/2~L5/S1每节段上,A1组Pfirrmann评分与非D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2、B1及B2组的Pfirrmann评分显著高于非DM组(P0.05)。A2、B2组Pfirrmann评分显著较A1、B1组高(P0.05);B1、B2组Pfirrmann评分均较A1、A2组高(P0.05)。在A、B组中,L1/2~L5/S1每一节段上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DM10年及血糖控制不良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M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SET)应用于有剖宫产史患者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及相关伦理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后有胚胎移植的剖宫产史女性患者206例,根据移植胚胎个数将患者分为SET组(A组,43例)和双胚胎移植组(B组,16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两组患者又按照年龄(20~34岁、35~38岁、39~42岁)、是否为选择性ET(非选择性ET、选择性ET)、是否为囊胚移植(囊胚移植、非囊胚移植)分为几个亚组,比较各亚组的活产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Gn天数、Gn总量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极低/低体重儿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多胎率(4.35%)显著低于B组(27.37%)(P0.05);A组的剖宫产率(100.00%)显著高于B组(95.52%)(P0.05)。A、B两组中不同年龄亚组间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非选择性ET和选择性ET亚组间活产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选择性ET组有大于非选择性ET组的趋势。结论在剖宫产史女性中行SET并不降低活产率,且能有效降低多胎率,更符合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围术期镇静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PKP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60~80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M组),每组40例。两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舒芬太尼0.2μg/kg后,RM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2 mg/kg, DM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输注时间均为10 min,待两组Ramsay评分为3分时,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持续镇静(RM组:0.3~0.5 mg·kg-1·h-1;DM组:0.20~0.75μg·kg-1·h-1),术中镇静深度保持Ramsay评分为3~5分,BIS 60~80。记录镇静用药前(T0)、局麻开始时(T1)、骨水泥注入时(T2)、苏醒时(T3)及苏醒后30 min(T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脏疾病的病理特征,探索其临床预测价值,明确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2008年—2017年行肾活检的178例T2DM患者的病理资料,深入分析比较非老年组(年龄60岁)135例,年龄17~59岁,平均(45.8±9.8)岁和老年组(≥60岁)43例,年龄60~73岁,平均(64.7±4.1)岁。糖尿病肾病(DN)亚组、非糖尿病肾病(NDRD)亚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亚组的肾脏病理特点。结果(1)非老年组DN亚组63例(46.67%),NDRD亚组33例(24.44%),DN+NDRD亚组39例(28.89%);老年组DN亚组17例(39.53%),NDRD亚组13例(30.23%),DN+NDRD亚组13例(30.23%)。(2)非老年组患者合并DN102例(75.56%);老年组合并DN30例(69.76%)。两个年龄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非老年组合并NDRD72例(53.33%);老年组合并NDRD26例(60.47%)。两个年龄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T2DM患者合并NDRD,遍及所有肾病类型。非老年组患者以IgA肾病(IgAN)(36.11%)为主,老年组患者则以膜性肾病(MN)(42.31%)为主。统计学分析发现,IgAN在两个年龄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N则在老年组中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狼疮肾炎(LN)、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较多出现在非老年组。(6)微小病变(MCD)、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轻微病变等在两个年龄组发病率无差异(P0.05)。结论只有肾脏病理学才能确诊不同年龄T2DM患者合并肾脏疾病的类型,指导今后临床实践中要扩大肾活检范围,提高肾活检率,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急诊科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终止CPR提供参考。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复苏结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组)32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非ROSC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不同时间节点PETCO2。根据复苏后7 d、28 d生存情况将自主循环恢复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PETCO2。绘制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得出预测ROSC、7 d及28 d生存率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ROSC组和非ROSC组发病地点、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及5%碳酸氢钠累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心肺复苏10 min及之后各个时间节点的PETC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30 min以内,20 min时PETCO2预测ROSC的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转流Roux-en-Y吻合术(RYGBP)术后血糖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胃部疾病合并T2DM患者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残胃食管近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25例,根据入院时FPG水平分为3组:A组(7.0 mmol/L≤FPG〈11.1 mmol/L)、B组(11.1 mmol/L≤FPG〈15.0 mmol/L)、C组(FPG≥15.0 mmol/L)。检测各组术前(0周)、术后1、4、8、12、24周FPG水平,评估患者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各组术后FPG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24周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YGBP术后T2D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为72%。结论:从血糖改善方面评估,RYGBP对所有T2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FPG水平过高时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和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rintSO2)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rcSO2和rintSO2对NEC早期预警及手术干预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96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三组:对照组49例,未发生NEC;疑似组14例,疑似发生NEC;NEC组33例,患有NEC。其中NEC组再根据是否手术分为两个亚组: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14例。观察三组不同临床分期早产儿的rcSO2和rintSO2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Bell分期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SO2、rintSO2预测NEC发生和手术时机的价值。结果 (1)疑似组和NEC组rcSO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E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8版TNM分期模式下淋巴结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评价N分期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1 851例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078例、女773例,年龄16~86(59.7±9.7)岁。根据淋巴结的状态对N分期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分组之间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全组包括1 209例N0患者,305例N1患者和337例N2患者。N0患者根据是否对第13、14组淋巴结分检分为N0a组和N0b组,N0a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N0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81.3%(P0.001)。根据是否为多站淋巴结转移将N1分为单站(N1a)组和多站(N1b)组,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根据是否存在第10~12组淋巴结转移将N1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组(78.4%vs.64.3%,P=0.007)。N2患者分为单站转移(N2a1)组、单站伴N1阳性(N2a2)组和多站转移(N2b)组,分别占22.0%(74/337)、37.7%(127/337)和40.3%(136/337),三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分别为62.2%、56.5%和37.3%(P=0.001)。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N分期进行亚组分析,组间有显著的生存差异,对N分期的进一步细分可能更契合精准分期模式下的多学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亚组的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138例ⅠB期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基于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七版肺癌分期,再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细分为3组。ⅠB-a组:肿瘤直径≤3cm且脏层胸膜受侵;ⅠB-b组:3cm<肿瘤直径≤5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ⅠB-c组:3cm<肿瘤最大径≤5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ⅠB期NSCL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8.1%,其中ⅠB-a组75例,ⅠB-b组32例,ⅠB-c组31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92.0%、90.6%和74.1%,3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患者的性别(χ2=0.103,P=0.567)、年龄(χ2=2.463,P=0.117)、手术切除方式(χ2=0.809,P=0.368)、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0.077,P=0.791),还是肿瘤的位置(χ2=0.091,P=0.674)、脏层胸膜是否受侵犯(χ2=0.085,P=0.771)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小(χ2=13.937,P=0.007)和分化程度(χ2=21.198,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肿瘤低分化(RR=0.027,95%CI为0.065~0.666,P=0.003)和中分化(RR=1.627,95%CI为1.020~2.597,P=0.008)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ⅠB期NSCLC不同亚组的3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TNM分期对ⅠB期的定义可能仍有待改进。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无影响,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患者锌缺乏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测定50例PD患者和50例HD患者血清锌水平。血清锌水平<60μg/dl为极低锌缺乏组,60~75μg/dl为锌缺乏组。比较两组的锌缺乏患病率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PD组和HD组极低锌缺乏的患病率分别为60%和70%,PD组和HD组锌缺乏组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30%(P=0.402)。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白蛋白水平是PD患者血清锌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匹配的HD组中,透析持续时间、BMI是HD患者血清锌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D患者锌缺乏的患病率较高。PD患者和HD患者的患病率具有可比性。年龄、BMI和白蛋白水平是PD患者血清锌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并分析T2DM组上述指标与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年龄等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将T2DM组患者按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VitD)充足(≥20 ng/mL)、VitD不足(12~20ng/mL)和VitD缺乏(12 ng/mL)3个亚组,比较分析T2DM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3个亚组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2DM组的β-CTX、OC、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O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tP1NP、β-CTX、PTH、HbA1c(标准β=0.533、0.256、0.163、-0.127,P0.05);β-CTX的主要影响因素有OC、tP1NP、HbA1c、年龄(标准β=0.415、0.215、-0.149、-0.077,P0.05),25OHD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a、HbA1c、PTH、P(标准β=0.250、-0.149、-0.155、-0.130,P0.05)。2型糖尿病患者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FPG、HbA1c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血钙水平均高于VitD缺乏组(P0.05)。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PTH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三组间tP1NP、β-CTX、O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β-CTX、OC、25OHD减低,PTH升高;其改变独立于25OHD的变化;受到血糖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位新维  喻景奕 《中国骨伤》2023,36(5):454-458
目的:通过T1倾斜角(T1 slope,T1S)与C7倾斜角(C7 slope,C7S)相关性分析,探讨C7S是否可替代T1S。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门诊和住院的442例颈椎疾患患者为观察对象,筛选出能识别T1上终板患者259例,男145例,女114例,其中颈椎手术患者163例,门诊非手术患者96例,年龄20~83 (58.6±11.2)岁。将筛选对象按性别、年龄、颈椎是否后凸、颈椎序列是否失衡、颈椎是否手术进行分组,其中男性组145例,女性组114例;青年组76例(<40岁),中年组109例(40~60岁),老年组74例(>60岁);颈椎后凸组92例,非后凸组167例;颈椎序列失衡组51例,非失衡组208例;颈椎手术组163例,非手术组96例。依次分析各种形式分组T1S与C7S相关性。结果:442例患者T1上终板可见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五医院行PD术的206例患者资料,比较VTE组及非VTE组患者在术前资料、手术因素、血常规、PLR方面的差异,绘制术前PLR预测术后V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PLR临界值进一步将VTE组分为高PLR亚组和低PLR亚组,分析两亚组在VTE血栓形成部位、术后生存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PD术后发生VTE组(63例)和非VTE组(143例)在PLR上具有统计学差异(t=5.324,P<0.001)。PLR预测术后V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 0.784~0.928),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5.0%,PLR临界值为244.54。高PLR亚组(n=30)术后双侧静脉血栓(BVT)12例、肺栓塞(PTE)13例,低PLR亚组(n=33)BVT 5例、PTE 6例,两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BVT:χ2=4.925,P=0.026;PTE:χ2=4.720,P=0.030)。高PLR亚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5%CI 10.238~11.762),低PLR亚组为12个月(95%CI 10.530~1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9,P=0.015)。结论 术前PLR是PD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值越大,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风险越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短。根据术前PLR值早期干预具有VTE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延长患者PD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不孕不育患者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FSH/bLH)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中心接受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 3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和bFSH/bLH比值,分为A、B、C、D 4组:A组:年龄35岁(A1亚组:bFSH/bLH≥2,n=300;A2亚组:bFSH/bLH2,n=692);B组:年龄35~37岁(B1亚组:bFSH/bLH≥2,n=51;B2亚组:bFSH/bLH2,n=92);C组:年龄37~40岁(C1亚组:bFSH/bLH≥2,n=28;C2亚组:bFSH/bLH2,n=46);D组:年龄40岁(D1亚组:bFSH/bLH≥2,n=39;D2亚组:bFSH/bLH2,n=53)。比较各亚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B组中,bFSH/bLH≥2组与bFSH/bLH2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FSH/bLH≥2组的获卵数及优胚率均显著低于bFSH/bLH2组,且促性腺激素(Gn)用量显著增加(P0.05);C、D组中,bFSH/bLH≥2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FSH/bLH2组(P0.05),但两组间窦卵泡数(AFC)、Gn用量、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对年龄≤37岁患者,血清bFSH/bLH比值可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并指导Gn用量;对年龄37岁的患者,血清bFSH/bLH比值可预测IVF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60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的情况分为两组,即T2DM组(30例)和无T2DM组(30例),两组均行LSG治疗。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以■表示,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随时间呈不断降低趋势。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术后3个月空腹葡萄糖(FPG)≤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水平均明显降至正常(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等疗效评价指标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随时间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术前,随时间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G治疗肥胖合并T2DM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不仅明显减轻体重而且还能改善或治愈T2DM,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