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免疫检测干扰因素的分析、识别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检测法中能够改变被检测物浓度或改变被检物与相应检测抗体结合能力的物质,均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及其他一些结合蛋白等.脂血、交叉反应、一些分析前变异、基质效应,甚至检测的设备不同,也可对免疫检测造成干扰.这些干扰可引起许多检测结果的假性升高或降低,包括激素、肿瘤标志、药物、肌钙蛋白和病原微生物的血清学检测等,进而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都应充分认识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并在出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征象不符时进行充分沟通,查找是否存在干扰因素,并采取适当方案重新检测,以得出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面评估单克隆蛋白(M蛋白)对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干扰.建立适用于临床实验室鉴别、验证进而去除M蛋白干扰的可操作流程.方法 观察57例M蛋白阳性样本的检测反应曲线,鉴别出可疑M蛋白干扰样本,再通过强生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验证M蛋白干扰.使用生理盐水稀释M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M蛋白对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产生干扰的可能原因.方法 通过比较反应曲线,观察反应过程,分析试剂成分及反应环境,以及用其他方法测定,探讨干扰产生的原因.结果 氧化酶法测定富含M蛋白血清胆红素出现异常反应曲线,样本与试剂混合产生白色混浊,将患者血清稀释后不能完全消除干扰,应用其他测定方法验证了干扰的存在.结论 某些血清中高浓度的M蛋白能干扰胆红素氧化酶法的测定,应引起日常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M 蛋白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由浆细胞或 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 所产 生,其 本 质 是 一 种Ig或Ig的片段[1],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等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篇研究报道 M 蛋白对临床生化项目检测的干扰,涉及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检测项目[2]。但到目前为止,M蛋白的干扰还未能引起实验人员的足够重视,也缺少方便、可靠的方法排除 M 蛋白的干扰,往往导致错误结果的发出,给临床诊治带来干扰。因此,笔者通过最近发现的1例IgM-κ型 M 蛋白血症干扰尿酸酶法尿酸检测结果的案例,尝试寻找一种能够方便、可靠地排除 M 蛋白干扰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M蛋白是由B 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其增多引起的黏滞血症及与体内某些物质的特异结合(如形成巨酶)可干扰检验结果,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沉淀可以干扰比色和浊度分析而引起假性结果[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典型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对于细菌感染、各种炎症过程的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新生儿血流感染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抗凝的全血样本开展血常规与全血 CRP 的快速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感染、炎症病变类型和程度,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与支持.近日,笔者发现 1 例典型的 IgM-κ型 M 蛋白干扰全血标本 CRP 项目检测的案例,并对目前几种CRP检测体系抗M蛋白干扰能力进行了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UA)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工作中2个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检测UA水平异常低值病例,观察反应曲线,探究导致血清UA假性异常降低的原因,并尝试消除干扰。结果:病例1的血清UA初次检测结果为18.2μmol/L,根据反应曲线推测,是由于该患者使用的外源性药物拉布立酶降解了UA,从而造成检测结果 UA水平降低,故重新采样时将血液采集至预先冷藏的肝素抗凝管中,去除干扰后,获得的UA检测结果为102.0μmol/L。病例2的血清UA检测结果为负值,观察反应曲线和体外实验发现蛋白沉淀,推测M蛋白为内源性干扰物,采用PEG6000蛋白沉淀法予以纠正后,获得血清UA检测结果为158.5μmol/L。结论: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均可影响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检测获得的血清UA结果,出现异常值时应结合反应曲线加以区分、纠正,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作用。方法收集54例含不同浓度和类型M蛋白的患者血清样本(IgG型M蛋白20例、IgA型M蛋白16例、IgM型M蛋白18例)和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IgA、IgM。通过干扰实验及回收实验评估某种类型M蛋白对同一样本中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干扰作用。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的结果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P0.05)。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IgG和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86%、-1.00%,均低于允许总误差(TEa),而检测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5.42%)高于TEa。2种方法检测IgG型、IgM型M蛋白患者血清IgG、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4.38%、4.0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检测IgA型M蛋白患者血清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1.9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G型M蛋白血清样本中IgG≥35.13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的回收结果差异(Diff%)接近或超过其TEa;而IgG浓度达到43.64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M的Diff%仍低于其TEa;相同浓度的IgG型M蛋白对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A和IgM则无明显干扰作用。IgA和IgM型M蛋白均会干扰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并使Diff%超过其TEa;而相对较高水平的IgA和IgM型M蛋白会干扰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无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还是免疫散射比浊法,IgA型M蛋白对IgM的检测或IgM型M蛋白对IgA的检测均有干扰作用,并使其Diff%超过相应的TEa。结论 IgG型、IgA型和IgM型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他2种免疫球蛋白均有干扰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免疫散射比浊法抗M蛋白干扰的能力可能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新发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100例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将以上200例患者展开探究,对以上两组患者开展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且对比观察组中不同并发症情况下患者C反应蛋白情况与不存在并发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指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的的临床诊断证据之一,能够准确地对早期糖尿病进行准确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速度,也使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标本留取方式发生改变,普遍采用静脉血EDTA抗凝,随之而来即出现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我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检测时需要实验室结合临床、排除干扰因素、选择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才能正确报告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常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样本性状、内源性干扰、钩状效应和携带污染等,这些干扰因素可使检测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文章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的干扰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以帮助检验人员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干扰,及时纠正检测结果,尽可能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抗小鼠抗体对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干扰作用。方法用美国雅培、贝克曼、罗氏3个检测系统检测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状腺素(TSH)、CA125、HBs Ag、HIV-Ag/Ab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观察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异;PCR法检测HBV D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HIV抗体;将患者血清与异嗜性阻断剂1∶1混合后,在雅培检测系统上检测感染性标志物、心肌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激素、肿瘤标志物等项目,观察人抗小鼠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与贝克曼、罗氏检测系统相比,雅培检测系统上HCG、TSH、CA125、HBs Ag结果均增高,HIV-Ag/Ab出现阳性,TP-Ab无明显变化。HBV DNA拷贝数1.0×10~2IU/mL,抗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抗HIV抗体阴性。患者血清中加入异嗜性阻断剂后,HBsAg、HBeAg、HIV-Ag/Ab、心肌标志物等基于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的项目结果恢复正常,而间接法或竞争法检测的项目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人抗小鼠抗体的存在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干扰,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当出现与临床不符的可疑结果时,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寻找干扰原因,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加入体检健康者混合血清标本中作为实验标本,以注射用水加入体检健康者混合血清标本中作为对照标本,采用日立公司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钾(K)、钠(Na)、氯(CL)、钙(C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对CREA、UA、TG、TCHO、HDL-C及LDL-C检测存在干扰可能。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干扰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对于可能存在药物干扰的检验项目,应在用药前或药物经半衰期代谢后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正血细胞分析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在临床检验工作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则又成为最容易出现误差甚至是错误的环节。血小板假性减低常造成临床的判断失误甚至误诊误治,给患者及家庭可能造成极大的精神和经济的负担。血小板假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肌酐假性增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超滤管将采集的患者血清中大分子蛋白滤去,分别用湿化学酶法、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检测超滤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滤前其中2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用湿化学酶法测得血清肌酐水平与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比较有明显差异,而5例患者后2种方法测得的肌酐水平差异不明显。而以离心超滤管滤去大分子蛋白后,3种方法测得的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时,应去除大分子蛋白以防止所测血清肌酐水平异常增高,或用干化学酶法或苦味酸法测定以确定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琼脂糖凝胶血清蛋白电泳在M蛋白相关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402例患者的临床样本采用琼脂糖凝胶法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对检出M蛋白条带的样本,结合骨髓细胞学、尿本周蛋白定性试验、血细胞沉降率、血清免疫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对M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7份样本在血清蛋白泳中出现不同位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脂肪乳模拟不同浓度三酰甘油(TG)的脂血样本,分析不同浓度TG对常见免疫比浊法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基质血清中加入不同量的脂肪乳,模拟5个不同浓度TG的脂血样本(M1组为0μL脂肪乳、20μL生理盐水,M2组为5μL脂肪乳、15μL生理盐水,M3组为10μL脂肪乳、10μL生理盐水,M4组为15μL脂肪乳、5μL生理盐水,M5组为20μL脂肪乳、0μL生理盐水)。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组中免疫比浊法检测项目,随后通过高速离心(12 000r/min离心10min),检测离心前后免疫比浊项目测定值的变化。结果随着TG浓度的升高,纤维蛋白原(Fn)检测值逐步升高,M1~M5组Fn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值逐步降低,M1~M5组RBP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浓度超过9mmol/L前清蛋白(PA)检测值随TG浓度升高逐步降低,M3~M5组PA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5组补体C1q(C1q)水平与M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5组C1q水平与M2~M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胱抑素C(CYC)、β2-微球蛋白(β2-MG)、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宽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w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1组超速离心后所有检测指标与离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2组超速离心后TG水平与离心前比较,M3组超速离心后TG、Fn、RBP水平与离心前比较,M4、M5组超速离心后TG、Fn、RBP、PA与离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TG会对不同的免疫比浊项目检测造成干扰,超高速离心可减轻这种干扰,但不能完全消除。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均应知晓脂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更好地解读检验报告,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项目相互干扰的分析,排查出其原因并对有效预防措施进行了论证.方法 ①将生化仪上检测项目按照顺序逐一配对进行测试.②确定前一项目对后一项目检测的干扰.增加去离子水清洗程序及设置碱、酸清洗程序预防干扰.③将被干扰项目置于干扰项目之前检测,或将被干扰项目与干扰项目分别设置在仪器反应杯内外圈以确定是否因试剂间引起的干扰.结果 通过清洗、改变测试顺序、调整项目排列,避免试剂引起的干扰.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连续、多项目的 测定仪器,其反应过程及测定结果与检测试剂关系密切,因此要求在工作中对试剂的组成、反应原理作详细的了解,避免检测项目相互干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化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同时抽取患者血液两份,做不同处理,一份立即分离血清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溶血结果),另一份置于-20℃冰冻30min后取出,室温10min解冻,再离心分离血清后上机检测。结果溶血使两个项目无影响,10个项目结果假性增高,12个项目结果假性降低。结论若发现溶血标本,应该在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必要时需要重留标本复查,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刘非  胡炎伟 《检验医学》2021,(4):369-373
尿酸、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Cys C)是临床常用的血清肾功能检测项目。然而,由于生理因素、样本性状和药物等的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从而影响临床判断,造成误诊和错误干预,增加患者风险。检验人员均需重视以上分析前因素,知晓其影响,特别是及时发现因分析前因素干扰检测方法而导致的错误结果,从而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沟通工作。文章就影响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和Cys C检测的分析前因素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