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炎症指标与肝内胆管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0肝切除治疗的38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最小P值法确定炎症指标截断值,将每个炎症指标分为高低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和复发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NL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2.30是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多发肿瘤比例高、淋巴转移和血管侵犯比例大。结论 NLR≥2.30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2.30的患者其术后总体生存率较差,肿瘤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内胆管癌(ICC)高通量测序数据,寻找其预后相关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研究其在ICC组织中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33例ICC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利用edgeR软件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绘制生存曲线,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预后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结果 通过edgeR分析后得到6 617个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高表达组4 094个,低表达组2 523个。通过功能富集发现,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系统、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影响以及视黄醇代谢通路。经单因素Cox回归、R软件“survival”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UCN2、CST1、PROS1、SLC35E4、PEMT五个基因对ICC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ST1、PEMT、PROS1构建的风险模型对ICC患者预后具有判断作用。结论 UCN2、CST1、PROS1、SLC35E4、PEMT基因可能成为ICC预后判断指标,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和N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按PNI48.5(67例)及≥48.5(135例);NLR2.20(139例)及≥2.20(63例)分组。高PN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的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低PNI组,低NL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级、PNI和NLR与NMIBC患者的RFS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PNI和NLR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和NLR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评估NMIBC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PNI和NLR能够增加预后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5例。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随访至2020年12月,记录全因死亡事件发生。应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糖尿病对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应用Kaplan-Meier函数曲线评估糖尿病MHD患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结果:共有115例MHD患者入选,随访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21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高危因素,Kaplan-Meier函数曲线评估结果提示,在MHD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群发生全因死亡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群更高(P<0.05)。另外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高龄是糖尿病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高危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白蛋白、年龄在糖尿病MHD患者中评判全因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预测阴茎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8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原发部位、TNM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纤维蛋白原值(fibrinogen level,FIB)、腹股沟病理性淋巴结性质(pathology of inguinal lymph nodes,PL)、手术类型等,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出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癌手术后患者的3年与5年OS分别为82.9%、75.2%,;3年与5年的CSS分别为89.0%、8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N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NLR、LMR、FIB、PL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PL、FIB为阴茎癌术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L阳性、术前外周血高FIB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阴茎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图建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例,收集入组时年龄、基线PSA值、PSA倍增时间、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是否采用多西他赛三周化疗方案治疗等因素,运用Cox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预后预测变量后,分别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部分指数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预后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准确性。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部分指数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通过部分指数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可以纳入不符合比例风险假定的临床数据,改善预测准确度,较好的预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短期生存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后期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8年0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9例经3~12个月MHD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按1:2匹配对照的方法选择与其同期进行MHD且生存时间≥12个月的58例尿毒症MH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患者开始接受MHD时的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HD后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尿毒症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11例(37.9%),其次为感染性疾病6例(20.7%)。死亡组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透前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血管疾病、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透析前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LVEF与患者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透前合并心血管疾病、透前低收缩压、低血浆白蛋白是尿毒症MHD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毒症MHD患者的短期死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开始血透前合并心血管疾病、透前低收缩压、低血浆白蛋白的MHD患者短期死亡率高。积极治疗基础病、加强合并症防治、改善营养状态、纠正透前低血压能提高尿毒症MHD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VF手术并使用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院病历系统和血液透析记录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内瘘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失功组及通畅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内瘘失功组47例,通畅组14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占比、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9.348,95%CI 3.507~24.918,P<0.001)和低白蛋白血症(HR=12.650,95%CI 2.925~54.714,P=0.001)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未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Log-rankχ2=13.191,P<0.001);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无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Log-rankχ2=13.591,P<0.001)。结论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干预方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4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2.57,将NLR<2.57的患者归为低NLR组(n=52),NLR≥2.57的患者归为高NLR组(n=52)。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肝癌OS和PFS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NLR组的中位OS(19个月vs 12个月,P=0.013)与中位PFS(9个月vs 3个月,P=0.002)均优于高NLR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2.57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前的NLR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治疗前NLR<2.57患者较NLR≥2.57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GOPC(golgi associated PDZ and coiled-coil motif containing)的皮肤黑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预后模型,进一步为SKCM的早期筛查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SKCM数据和GTEx数据库对应的正常组织数据。利用ggplot2包绘制GOPC在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GOPC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富集分析,探索该基因潜在的功能和通路。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SKCM相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rms包构建列线图建立SKCM患者预后模型,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SKCM患者预后的价值,最后通过survival包构建关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生存曲线。结果:在1282例样本中正常组织样本有813例、皮肤黑素瘤组织样本有469例,发现GOPC在这两组之间有表达差异(P <0.001)。该模型预测SKCM患者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of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与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共100例,根据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SBP-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低BPV组和高BPV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LVMI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BPV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P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低BPV组患者LVMI、年龄、甲状旁腺激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超滤率明显低于高BPV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钙明显高于高BPV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LVMI及超滤率是M...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TIPS治疗的EGVB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术后累积生存率,不同患者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以ROC曲线确定其预测经TIPS治疗后EGVB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结果 TIPS术后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7%、82.2%和77.9%。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为影响TIPS治疗EGVB的预后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评估EGVB患者TIPS术后1年生存预后的AUC分别为0.923(P=0.001)和0.183(P=0.011),年龄67.5岁为最佳截点。年龄≤67.5岁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年龄67.5岁者(96.4%vs 64.3%,χ~2=10.785,P=0.001)。结论年龄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是预测TIPS治疗EGVB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年龄67.5岁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根治性肝癌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月外周血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变化,将患者分为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NLR降低组(108例)和NLR升高组(47例)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80.4%、49.5%和80.2%、71.6%、42.5%(P<0.05)。肿瘤复发时间(TTR)中位数:NLR降低组为19.9月,升高组为15.2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LR变化、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NLR变化是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NLR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了解MHD感染患者感染特点、预后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M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因素,统计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感染类型。根据MHD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通过对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资料比较,发现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的MHD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感染住院的MHD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结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为MHD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为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铁调素在铁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抑制肠道铁吸收、肝细胞和巨噬细胞铁释放,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铁调素-25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60例MHD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血清铁调素-25水平分为低水平组(<30.9 ng/ml)和高水平组(≥30.9 ng/ml),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及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铁调素-25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的基线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透析前的血肌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低。高水平组患者生存预后较差,透析龄较短(P=0.0011),随访期死亡率较高(P=0.0023)。血清铁调素-25增加10 ng/mL时,M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比为1.206(95%CI: 1.100~1.323, P<0.001)。MH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在血清铁调素-25<30.9 ng/mL时相对稳定,在血清铁调素-25水平超过30.9 ng/mL之后,随着铁调素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 结论血清铁调素-25水平可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监测血清铁调素-25水平有助于预测MHD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基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和肿瘤负荷评分(ATS)分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 并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ICC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258例患者, 其中男性140例, 女性118例, 年龄(56.5±9.5)岁。将258例ICC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74)和测试集(n=84)。利用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分析I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然后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和风险决策曲线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性能。结果在训练集中,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肿瘤负荷评分、癌胚抗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ATS分级等与ICC患者术后生存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ATS分级、癌胚抗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肝癌分期N分期是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构建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 训练集的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探讨影响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为PDA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X-tile软件确定SII最佳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DAC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R4.0.5软件绘制1、2、3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然后评价该预测模型的效能并建立网页计算器。结果共1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生存时间18.6个月,术后1、2、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3.86%、36.44%、11.95%。术前SII最佳截断值为313.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II>313.1者较SII≤313.1者的预后更差(χ2=8.917,P=0.00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临床分期晚(Ⅲ、Ⅳ期)、术前SII>313.1、CONUT评分>4分是PDAC根治术后影响预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包括年龄、临床分期、术前SII、CONUT评分及术后化疗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669,绘制的列线图校正曲线预测的生存情况与实际观察到的生存情况拟合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具有更广的临床净获益(阈值概率为0.05~0.95),网页计算器运行良好。结论年龄、临床分期、术前SII、CONUT评分是PDAC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将年龄、临床分期、术前SII、CONUT评分及术后化疗纳入构建的列线图对PDAC根治术后预后预测更精确,建立的网页计算器更方便医生和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21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3,92例)和高NLR组(NLR≥3,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MIBC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吸烟史、病理T分期、肿瘤分级、围手术期输血、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密度及切缘阳性与MIBC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证实,NLR是影响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2,95%CI:1.212~3.786,P<0.01)。结论术前NLR是影响MIB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MIB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