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全血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我国26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基本特征相关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后,对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活跃献血者(重复献血者)人数、献血频率、献血者平均年龄、初次献血者招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的变化。结果 14个指标中受疫情影响差异较大的有8个(占比57%)。其中,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受疫情影响变化较大,疫情期间整体增长率高于疫情前(P<0.05);活跃献血者人数均为增长趋势,疫情期间高于疫情前(P<0.05);献血频率疫情期间低于疫情前(P<0.05);献血者平均年龄、女性献血者平均年龄受疫情影响波动范围较大,两者较疫情前偏高(均P<0.05);初次献血者招募<25岁组和≥25岁组参加率受疫情影响差别较大,呈不规则波动且波动幅度范围较大(均P<0.05);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的比例受疫情影响呈不规则波动,整体占比低于疫情前(P<0.05)。结论 26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后较发生前呈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特征和献血者保留相关因素分析,为制定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2017年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的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识别献血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反应者保留相关因素。结果 2012—2017年本站所有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 28%(220/77 385):其中男性发生率为0. 18%(70/77 385),女性发生率为0. 41%(150/77 385);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0. 56%(170/30 411),重复献血者发生率为0. 11%(50/44 974);年龄范围18—24岁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45%(80/17 071);体重范围45—55 kg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58%(81/14 071)。献血者献血频次、年龄以及体重对献血反应的影响P<0. 05。此外,220名献血反应人群中返回者为36人(占16. 4%),其中年龄范围18—24岁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返回率较低10. 0%(8/80),≥45岁返回率较高40. 9%(9/22),初次献血者返回率11. 8%(20/170),再次献血者返回率32%(16/50)。献血者献血频次和年龄对献血返回的影响P<0. 05。结论女性、年龄阶段为18—24岁、初次献血者以及体重45—55 kg是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主要特征。此外,年轻、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九江地区献血人群中抗-HIV情况,以完善血液安全措施。方法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采集九江地区无偿献血标本共266521例,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抗-HIV检测,初筛有反应性的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确证。结果266521例标本经2种ELISA试剂筛查,有347例为有反应性,经HIV确证实验室确证有19例为阳性。结论HIV感染的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年龄低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问题给采供血机构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采供血机构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血液风险,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卢春柳  孙泽峰  李健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309-1310
目的 探讨本地区血站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献浆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2009、2010年广西地区血站无偿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血浆采集人群的固定率及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5项检测结果.结果 2009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78%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50% (P <0.05),2010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89%,同样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37%(P<0.05),2人群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结论 本地区单采血浆供浆者固定率高于血站无偿献血者固定率,其经血传播疾病检出率较低;发展固定献血者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流行率、病毒载量及抗体检出情况。方法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来自重庆、洛阳、乌鲁木齐、绵阳和柳州等5个采供血机构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SV DNA,并测定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其中292(人)份标本用ELISA法检测Ig G和Ig M抗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本组献血者人群中,发现43份HSV DNA反应性标本,占1.13%(43/3 794),5个采供血机构的检出率分别为重庆1.24%(20/1611)、洛阳0(0/624)、乌鲁木齐3.63%(14/413)、绵阳1.88%(9/479)和柳州0(0/667);病毒载量(9.15×102-9.65×104)(中位数3.53×103)cp/m L。292份经ELISA检测的标本中,Ig G抗体阳性率16.44%(48/292),Ig M抗体阳性率4.45%(13/292),Ig G、Ig M抗体双阳性率2.40%(7/292)。结论目前HSV在我国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率,但是检测出的HSV 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较低;是否需要对特殊受血者做血液HSV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内献血人群中一种新的比血传播病毒(SENV)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以SENV ORF1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596份严自3个不同地区无偿和/或有偿献血标本进行SENV DNA(D和H亚型)检测,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在体检合格的献血中,SENVDNA检出率为13.5%-21.0%在抗-HCV,HBsAg,抗-HIV,梅毒抗体阳性和ALT异常升高的献血中,SENV DNA检出率分别为35.0%、14.0%,60.0%、28.6%和31.3%,献血中SENV-D亚型等高于SENV-H亚型,不同地域献血SENV DNA检出率的差异无显性(P>0.05),体检不合格献血(抗-HIV或抗-HCV阳性的SENV-D感染率显高于正常献血人群(P<0.05);6份严自不同个体和不同地域之间的SENV分离株部分基因组核苷酸的变异最高达11.9%,与标准标(AX025838)相比变异高达13.2%,结论:在国内献血人群中存在SEN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保证血液安全的招募对策。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采供血机构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195 890人份。抗-HIV采用ELISA初筛检测,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街头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29.34/10万,集体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8.41/10万,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22.23/10万、15.46/10万、16.15/10万、36.37/10万、55.50/10万,2008年以来街头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均为0.00/10万,2011年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31.61/10万,呈现明显增长;2011年集体与街头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街头人群比集体献血人群具有更高的HIV感染率,加强集体献血人群招募可以有效保障血液安全。但2011年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同样呈现明显增长,未来集体献血人群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者的资料,将18-55岁献血人群为对照组,56-6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延迟献血率、献血不良反应率等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年龄在56-60岁之间献血者共4 134名参加登记献血,其中男2 692名,女1 442名,共计登记献血次数为5 916人次,登记献血频率(5 916/4 134,1.431)高于对照组的(1 220 889/1 176 193,1.038),且每年献血人次逐年增加;400 mL献血量比(3 937/1 979, 1.989)显著低于对照组(1 070 718/150 171, 7.130);延迟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与18-55岁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无献血反应的56-60周岁献血者继续献血是安全的,其献血量逐年增多,针对这部分人群的献血动员招募是我国献血人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该人群的献血行为特征,制定精准的献血招募保留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献血人群转氨酶(ALT)异常升高的原因。方法街头初筛ALT值≥100 U/L的献血者填写《献血者转氨酶异常升高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名原因的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HBV、HCV、HEV的检测。结果 189名ALT值≥100 U/L的志愿者中,142名为非病理性因素导致,12名为病理性因素导致,35名为不明原因异常升高。非病理性因素中,排在前四位的是劳累、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熬夜和饮酒,BMI值高于正常标准的占69.01%。病理性因素中,病毒性肝炎及肝脏疾病仍是主要因素。35名ALT值不明原因异常升高志愿者中,1例抗-HEV IgG反应性标本。结论武汉地区献血人群导致ALT异常升高的主要是非病理性因素,应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BMI对ALT值的影响应引起重视。ALT是否适用于减少血清学及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输血性传播病毒的风险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估算中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的阳性率,分析我国献血人群红细胞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为判断我国献血人群是否需要进行意外抗体检测实验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在PubMed、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中,通过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检索有关我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时~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肥市无偿献血全血中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肥地区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全血捐献者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献血月份、初再次献血以及献血量、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1年合肥市无偿献血全血中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为10.46‰,其中发生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的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占71.89%。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在献血年龄、献血史、采血月份、献血组织方式、献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采血地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年龄因素后,18岁~22岁、23岁~29岁献血人群不同性别之间DRV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39岁、40岁~49岁、50岁~60岁献血人群不同性别DRVR发生率不同(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人群中,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DRVR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血献血过程中要注意献血者人群...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病毒(CMV)是感染全球很大一部分人的DNA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输血也是传播途径之一。CMV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的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与死亡率。献血人群CMV血清学反应阳性比例较高,采供血机构应采取措施,如筛查CMV阴性献血者血液和/或白细胞减少,以及病原体灭活技术,防止CMV传播给有风险的患者。本文综述目前献血人群CMV检测方法,流行率,以及预防策略在输血传播CMV(TT-CMV)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地区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人群的结构,为制订降低输血风险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5年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中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情况,并对以上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 5 545例不合格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2.47%(ALT为0.16%、HBsAg为0.70%、抗-HCV为0.39%、抗-HIV为0.24%、抗-TP为0.56%、灰色区为0.45%),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但抗-TP阳性率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不合格献血人群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段、学历、职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降低输血风险,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壮大固定献血队伍,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TOX)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重庆市血液中心2015年3-8月半年间该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血清样本1001(人)份,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标本的TOX抗体,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献血者TOX阳性率。结果本组重庆健康献血人群TOX抗体阳性率8.49%(85/1 001)。其中检出TOX-IgG抗体阳性78例,阳性率7.80%(78/1 001);TOX-IgM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0.7%(7/1001)。不同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间的献血人群中TOX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TOX感染率;应加强对献血者弓形虫感染的监测,对免疫缺陷等特殊受血者宜开展相应项目的血液筛查,以降低弓形虫感染可能引起的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值及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对献血员进行ALT检测这一最受争议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调查资料.方法 用EpiDate软件建立河北省邯郸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等检测情况及相关ALT检测值的数据库,共10 844例,通过相关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ALT检测值除不同性别、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不同层次献血人群其他项目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不合格率除不同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不同层次献血人群其他项目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检测值和不合格率在不同献血人群中的分布比较,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情况避免因单项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避免浪费血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情况,为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资料。方法采用ELISA方法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筛查阳性者进行WB、荧光定量PCR或巢式PCR确认。结果 29 810份舟山本地户籍献血者标本检测HTLV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003%;调查感染者直系亲属,其父母均为HTLV阳性。结论舟山海岛地区献血人群有低比例的HTLV感染,且各种感染途径均可能存在,鉴于HTLV经血传播的危害,建议在特定地区的血液安全筛查策略中增加HTL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用血液安全筛查联合检测系统进行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8份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血液标本,同时采用献血前快速筛查方法、联合检测系统和献血后常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判断是否合格,包括血型(ABO、Rh D)、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以常规检测结果为标准,对联合检测系统和快速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检测系统鉴定的ABO/Rh D血型结果和HBs Ag阳性率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一致。联合检测系统检出的ALT和Hb不合格率分别为9.74%和1.30%,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常规方法为参考标准,联合检测系统的一致率分别为血型100%、ALT 99.35%、Hb 100%、HBs Ag 100%。联合检测系统检出3例抗HCV、1例抗HIV、5例抗TP阳性,经常规ELISA检测证明1例抗TP为假阳性。结论联合检测系统用于献血者献血前血液筛查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血液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4年1-6月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话回访,收集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回复的34 635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42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献血感受(0.70%),其原因主要有10项,其中因献血量(200-400 m L)没有尊重献血者的意愿和工作人员没有快速处理献血反应两种情况引起献血者产生不愉快感受后,其再次献血率均为0。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率(11.39%)低于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51.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感受要认真分析,积极改进服务不足,努力满足顾客合理需求,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S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选取本站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集的60 107人份献血标本,其中52例NAT单阳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将52例NAT阳性患者中确诊OBI的27例纳入实验组,选取8例HBsAg、核心抗体(抗-HBc)、HBV-DNA阳性的H...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地区人口结构分析,千人口献血率概念在采供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合中心采供血发展趋势,设定血源招募的合理发展方向,有效提升血液采集效能。方法对2012-2015年石家庄地区人口以适龄献血段为界进行上下划分,计算千人口献血率(‰)、千人口献血量(‰)和适龄献血人群千人口献血率(‰),并对有关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近年来,石家庄地区未成年组和老年组人口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适龄献血组人口占比逐年下降,未来几年适龄献血组人口继续保持减少趋势。结论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测算得出的千人口献血人数、千人口献血人次和千人口献血量3个比率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适龄献血千人口献血人次/人数/献血量比率能更好地反映当地血站的血源募集能力,适宜作为血站行业之间的比对指标。采供血机构应以适龄献血人群献血率为核心指标,通过增加适龄人群献血频率和提高400 m L采集率等合理措施提升采血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