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致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及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及游离试验、静脉丙种球蛋白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儿放散及游离液中均检测出IgG类抗-A,IVIG中含有的IgG类抗-A效价达到256,产生的IgG类抗-A导致患儿与同型交叉配血均不相合。结论 IVIG可引起母婴ABO血型相同的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从而导致溶血;同时还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输血时应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二次异体肾移植术后,引起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血清学特点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效价测定、交叉配血选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进行试验,同时选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放散试验、交叉配血。结果供者血型为O型,患者血型为B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热放散表明患者产生IgG抗-B,与O型辐照洗涤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输注效果良好。结论 ABO非同型肾移植术后,应警惕发生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需输血治疗时应选择与供者血型相符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因大剂量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导致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以及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ABO/Rh血型、不规则抗体、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对患者红细胞(DAT阳性)做酸洗脱试验并鉴定洗脱液中抗体的性质,追踪患者免疫球蛋白使用情况、溶血及贫血、输血过程。结果患者在连续3d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d后,发生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浆及红细胞洗脱液中均检出能够与A抗原发生凝集反应的抗体,患者血型为A型,抗体筛查阴性。结论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给非O型血患者带来溶血风险,如病情许可,应考虑暂停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如贫血严重需要输血,应使用O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时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1 d、7 d,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对应用紧急输血方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0例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需抢救输血,男性3例,女性7例,均为Rh(D)阳性患者;其中3名患者输注同型交叉配血阴性供者红细胞;4名患者输注非同型[均为O型Rh(D)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还有3名患者未筛选出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血源,为抢救生命应急选择与患者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凝集程度最弱(±或1+)的供者红细胞输注;10名患者中3名非同型输注AB型血浆;10例患者输注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均无溶血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选择与患者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选择O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及直接选择AB型血浆输注是安全有效的,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6.
新生婴儿在出生3-6个月就容易测到天然产生的抗-A和抗-B同种抗体。这些凝集素属IgM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有时在新生儿的血清中能测到另一种性质的抗-A和抗-B抗体,这些抗体是溶血素,属IgG,且能通过胎盘。这类抗体与ABO新生儿溶血病有关。而且也与O型血输给非O型病人时受者红细胞溶解有关。在尼日利亚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输血机构中,经常把O型血输给非O型病人,有时甚至交叉配血也不做,这种做法是毫无理论根据的。尼日利亚南部,O型人常含有高滴度抗-A和抗-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早期监测和干预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1例ABO非同型肝移植术后12d与多名A型献血员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供受者血型复检、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及抗体鉴定等检测,并统计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指标,分析该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该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脏供者为O型RhD阳性;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放散后抗体鉴定提示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为IgG抗-AB和抗-A抗体。该患者因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ABO血型抗体导致配血不合。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但未见总胆红素等溶血反应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也没有相关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与多名A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由于供体紧缺,血型不合的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不可避免,目前暂无有效的方法预测PLS。定期监测移植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尽早发现PLS引起的溶血反应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预后不良,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例母亲为B型Rh(D)阳性、患儿为AB型Rh(D)阳性,由母体产生IgG抗-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检测母亲及患儿的ABO、Rh(D)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与患儿红细胞的反应性、患儿母亲的抗体效价。结果患儿血型为AB型Rh(D)阳性,患儿母亲为B型Rh(D)阳性,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母亲血清与患儿红细胞反应为阳性,新生儿体内检测到游离IgG抗-A,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到IgG抗-A,母亲IgG抗-A效价为64。结论 B型母亲体内IgG抗-A导致AB型患儿发生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通过自制室内质控品,监测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选取血浆制备成O、A、B型和AB型血浆质控品,取RhD阳性的A1、B和O型红细胞制备成红细胞质控品,抗-D(IgG)人血清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最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加入O型血浆中;血浆与红细胞质控品制备后分别经过亲和力、抗体效价检测、抗原性和特异性检测等验证后,按照设计的室内质控模式,分别进行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抗原、抗体亲和力均<15 s;抗-A效价>128,抗-B效价>64,抗-AB效价>128,AB型血浆不含抗-A、抗-B;A型红细胞与128倍稀释的抗-A凝集,B型红细胞与64倍稀释的抗-B凝集;抗-A与A红细胞凝集,与B、O红细胞不凝集,抗-B与B红细胞凝集,与A、O红细胞不凝集;A红细胞与抗-A凝集,与抗-B不凝集,B红细胞与抗-B凝集,与抗-A不凝集,O红细胞与抗-A、抗-B均不凝集。结论通过2年的室内质控应用,证实自制质控品性能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并能长期保存,符合室内质控品要求,是1种较经济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患者抗原丢失或抗体效价减低,造成血型鉴定正、反血型不符,或者球蛋白单克隆增生产生自身凝集,导致血型鉴定或交叉配血困难[1-2].本文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血型变异患者选择输注既不含A、B抗原,也不含抗-A、抗-B的O型洗涤红细胞,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ABO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母亲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38例母婴血型不合的产妇做IgG抗体效价检测,自身抗体及抗体筛查,检测婴儿血液中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最具价值的3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以确认是否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结果(1)在161例新生儿中,母婴ABO血型相合的22例,母亲血型为O型的13例,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仅1例,游离抗体试验与放散试验均为阴性,无1例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2)母婴ABO血型不相合的139例,其中母亲血型为O型的138例(婴儿血型为A型72例,为B型的66),母亲血型为A型,婴儿血型为B型1例。被证实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有127例。母亲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的有132例,被证实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有12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2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84例,放散试验阳性127例。被证实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的127例中由抗-A引起的66例,抗-B引起的61例。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明确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争取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效价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时实验室有效处理措施及其输血策略。方法产生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的淋巴瘤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困难,45℃热放散不能有效处理患者红细胞的自凝和血清中的冷抗体。最终应用ZZAP试剂处理患者红细胞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表型检测,应用2-Me试剂处理患者血清后抗球蛋白法进行ABO反定型检测;交叉配血使用试管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临床输血时保温输注。结果患者红细胞经过ZZAP试剂处理后鉴定结果为ABO血型为B型、Rh表型为DCCee,患者输注4U B型DCCee表型洗涤红细胞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ZZAP法可以有效处理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导致的红细胞自凝,准确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通过保温、缓慢输注ABO及Rh同型洗涤红细胞,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3.
人ABO血型是由红细胞抗原和血(浆)清中抗体决定的,用抗-A和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抗原称之正定型,用A型和B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抗体称之为反定型.正常健康人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应相符合[1],即A型人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B型人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AB型人红细胞上有AB抗原,血清中无ABO血型抗体;O型人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B抗体.对于临床病人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经常出现不相符合现象,分析追踪其不相符原因,可以正确地判断血型和选择血型相容的血液进行输血.目前,ABO血型正反定型已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卫生部要求每名就医患者都需要进行正反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 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5.
给心脏外科病人输注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造成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在已报告9例相似病例,发病率或死亡率值得重视。在最近4年中,有5例由于输注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制品发生不幸的病例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报告。特别是血小板制品含有少量血浆时,非O型患者短时间内接受多分无血型特异性血小板会因被动输入抗-A1和抗-B发生血管内溶血危险。为避免病人发生血管内溶血,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发生T抗原暴露导致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的鉴定方法,为其制定输血策略,为指导临床为患儿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本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2例NEC患儿,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3例ABO同型献血者血浆,3例AB型献血者血浆,3例同型脐血血浆等方法发现其出现红细胞多凝集现象,并用花生凝集素、MN血型抗体鉴定试剂及凝聚胺方法鉴定其多凝集现象。结果 两例患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实验阴性;DAT实验阴性;交叉配血实验主侧阴性;次侧盐水法阳性,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儿红细胞与献血者同型血浆、AB型血浆呈阳性反应,与同型脐血血浆呈阴性反应;与花生凝集素均呈阳性反应患儿MN血型抗原均为阴性,患儿红细胞加入凝聚胺试剂不出现预期凝集现象。结论 NEC患儿出现多凝集红细胞现象表现为DAT实验阴性,但是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现象。此时应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其红细胞发生多凝集现象,准确识别患儿红细胞多凝...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一系列免疫血清学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查找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试管法做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用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抗体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56℃)等,以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种类和性质。结果患者血型为AB型,血清中检测出Ig G型抗-Fyb合并抗-H冷抗体,造成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O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血型检测时,反定型有必要加O型红细胞,输血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检测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若结果阳性,应当明确抗体性质和种类,交叉配血时归避相应抗原,不可盲目输注O型红细胞,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型为O型的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2 724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孕妇IgG抗-A或抗-B效价,分娩时取脐静脉血进行红细胞4项试验: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测、释放试验。结果 2 724份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者634例,异常检出率为23.27%;丈夫为A型、B型、AB型者,IgG抗-A(B)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6.25%、19.98%、23.44%。当孕妇IgG抗-A(B)效价为64、128、256、≥512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00%、64.15%、100.00%、100.00%。结论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致敏呈正相关,是产前预测母子血型不合引起HDN的有效方法。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3234名孕妇产前HDN特异性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常规鉴定3 234对产前孕妇与丈夫ABO及RhD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法技术检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的IgG抗-A、抗-B及抗-D效价。结果1901名夫妻ABO血型不合,产前抗-A或-B体效价>64的孕妇共1007名;其中O型980名,占97.32%;A型13名,占1.29%;B型14名,占1.39%;夫妻RhD不相合29对(0.90%),其中RhD(+)3例,抗-D效价≥256。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母亲怀有的A型或B型血胎儿,但并不能排除A或者B型血母亲所怀血型不合的胎儿。应对血型不合夫妇(特别是O型妇女)进行产前IgG抗-A或B效价检查,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4种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效果。方法采用抗球蛋白法、蛋白酶法、聚凝胺法及抗球蛋白卡式法,将1人份效价为1的IgG抗-D、-E、-C分别与若干带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将33人份效价均为1的IgG抗-A、-B分别与1人份带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将不含ABO以外抗体的血浆60人份、血清36人份分别与1人份O型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抗球蛋白法有3次、聚凝胺法及抗球蛋白卡式法各有1次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蛋白酶法、聚凝胺法及抗球蛋白卡式法各有2次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各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其它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均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4种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效果略有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同时对1个样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