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SPPH)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PPH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在琼海市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在妊娠28周后经阴道分娩的1 0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进行分析。根据3∶2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根据产后是否发生SPPH,分成SPPH组(n=46)和对照组(n=60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1 080例阴道分娩产妇发生SPPH的发生率为6.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产妇发生S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体外受精、贫血、宫内死亡、分娩时间长、胎盘低位、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巨大儿(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均良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C-index分别为0.886(95%CI:0.858~0.911)和0.858(95%CI:0.824~0.898),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构建...  相似文献   

2.
<正>产后出血(postpartum haemorrhage,PPH)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预防和救治十分复杂,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综合考虑应用多种医疗技术。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产后出血预防和管理指南(第2版)》[循证指南52号(Green-top guideline No.52)](以下简称《指南》),对2009年发布的同文题指南(第1版)做了全面更新,从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在我院住院并分娩产妇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24 h出血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组产后出血率为6.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2.0%;护理干预组出血量(218.5±28.6)ml,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36.8±46.5)ml;护理干预组PSQI总分(8.90±1.9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45±4.52)分.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和提高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leep quality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for the parturients. Methods 1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usual care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y random. The usual car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guidanc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24 h bleeding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 24 h bleeding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 PSQI scor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 Conclusions Nursing interven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产妇血浆钙(Ca)、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及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危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产后出血量、宫缩时间、止血时间、治疗安全性及血浆Ca、D-D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有效率为92. 7%,高于对照组的74. 7%(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210. 67±18. 36) ml、(298. 37±19. 64) ml,均分别少于对照组的(354. 91±20. 74) ml、(439. 25±21. 31) ml(P 0. 05)。观察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3. 65±0. 87) h,短于对照组的(1. 72±0. 53) h(P 0. 05)。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为(13. 75±2. 42) min,短于对照组的(37. 83±2. 65) min(P 0. 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血浆Ca为(2. 98±0. 09) mmol/L,高于对照组的(2. 17±0. 08) mmol/L(P 0. 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血浆D-D为(1. 26±0. 07) mg/L,低于对照组的(3. 38±0. 05) mg/L(P 0. 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4. 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 3%(P 0. 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浆Ca、D-D水平,可有效发挥防治产后出血功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延长宫缩时间,缩短止血时间,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对于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产妇1426例,产前18h均行血浆FDP、D-D及血清NO、NOS水平检测,按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病例组(n=53)及对照组(n=1373),比较两组患者FDP、D-D、NO及NOS表达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FDP、D-D、NO及NOS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产妇产前48h的血浆FDP、D-D及血清NO、NOS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48h的血浆FDP预测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8.20%、特异度为71.47%、AUC值为0.831;产前48h的血浆D-D预测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91.59%、特异度为83.28%、AUC值为0.887;产前48h的血浆NO预测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75.53%、特异度为62.06%、AUC值为0.709;产前48h的血浆NOS预测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77.01%、特异度为64.88%、AUC值为0.716。结论监测产妇产前48h的血浆FDP、D-D及血清NO、NOS水平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指导分娩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买苗  姬超  段元丽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83-1686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P物质(SP)在产后焦虑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13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是否为初产妇、文化程度、有无不良孕产史、产程、新生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自我效能感及NPY、SP水平等。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产妇焦虑情况.根据产妇是否存在焦虑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分析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136例产妇中,产后发生焦虑的产妇30例(占22.06%,焦虑组);产后未发生焦虑产妇106例(占77.94%,非焦虑组)。焦虑组有不良孕产史、家庭月收入<3000元、剖宫产、PSQI评分≤7分产妇占比及血浆S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焦虑组.血浆NPY水平显著低于非焦虑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PY、SP对产妇产后焦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58。血浆NPY水平预测产妇产后焦虑的最佳截断值为6.41 Mg/mL,敏感度为0.821,特异度为0.798;血浆SP水平预测产妇产后焦虑的最佳截断值为6.72 μg/mL,敏感度为0.786,特异度为0.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孕产史、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PSQI评分、NPY、SP是产妇产后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NPY、SP水平与产后焦虑发生相关,可作为预测产后焦虑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申翠  冯亚娟 《系统医学》2022,(14):170-173
目的 探讨临床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施行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剖宫产产妇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施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36例,施行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血常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98.47±23.79)mL、(123.46±31.48)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8.167,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05);观察组产后24 h的HB、RBC、HCT分别为(109.85±8.40)g/L、(4.25±0.42)×1012/L、(36.18±1.2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4.280、6.9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和对照组(13.8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晚期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待产的单胎初产产妇1 500例,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正常产妇、轻度出血产妇和重度出血产妇3组,检测3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其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产妇和正常产妇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孕产妇和严重出血孕产妇Hb、PLT、Fbg、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PLT、Fbg、D-D水平检测对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孕晚期待产妇血浆Fbg水平偏低且伴有D-D水平升高时应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26周至产后42天Kegel运动对产妇分娩结局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漳浦教学医院门诊检查的180例初产妇,根据是否进行Kegel运动分为观察组(n=89)和对照组(n=91),观察组产妇从妊娠26周开始至产后42 d进行Kegel运动,对照组产妇正常产检,不进行Kegel运动。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产后盆底功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孕晚期的非尿失禁率(46. 07%)、阴道分娩率(97. 75%)、会阴完整率(28. 74%)、产后42 d盆底肌张力评分(深I类3. 3±1. 5分;浅I类2. 7±1. 3分;深II类3. 6±1. 4分,浅II类3. 4±1. 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 08%; 86. 81%; 15. 19%;深I类2. 4±1. 7分,浅I类1. 6±1. 2分,深II类2. 3±1. 5分,浅II类2. 2±1. 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各阶段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430. 9±41. 7 min;第二产程45. 9±1. 4 min;第三产程5. 8±1. 5 min;总产程482. 6±44. 6 min)、会阴侧切率(13. 79%)、会阴撕裂严重程度(会阴撕裂I度94. 00%;会阴撕裂II度4. 00%)、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25. 8±1. 7 d)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547. 6±52. 5 min,第二产程54. 6±1. 2 min,第三产程7. 9±1. 7 min,总产程610. 1±55. 4 min; 26. 58%;会阴撕裂I度71. 74%,会阴撕裂II度19. 56%; 36. 5±1. 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助产率(9. 20%vs. 12. 66%)、新生儿窒息率(1. 12%vs. 5. 49%)、产后出血率(1. 12%vs. 4. 40%)、尿潴留率(1. 12%vs. 6. 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26周开始至产后42 d进行Kegel运动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提高产后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值,以便制定产科DIC患者的输血方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时因严重产后出血致DIC并成功救治的产妇共82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DIC患者期间输注成分血时血浆/红细胞比值范围(0.4~2.0),按照0.4的比值间隔将纳入对象分为1组:0.4~0.8(中位数0.7,n=13);2组:>0.8~1.2(中位数1.0,n=30);3组:>1.2~1.6(中位数1.3,n=30);4组:>1.6~2.0(中位数1.8,n=9);收集4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救治过程中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及手术的例数等资料,以及临床自产后出血起每1~2 h测定1次至病情稳定时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收集并对比4组产妇的24 h出血量、DIC期间及整个救治过程中悬浮红细胞(简称悬红)、新鲜冰冻血浆(FFP)、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及纤维蛋白原输注量的记录;应用局部加权回归(Lowess)法分析FFP/悬红比值与DIC持续时间的非线性关联,对比4组产妇DIC持续时间。结果 1)DIC患者输注的...  相似文献   

12.
林文静  李海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335-2338,2343
目的 探讨固元复旧汤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倾向的住院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给予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固元复旧汤.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产后止血时间、其他止血措施的应用情况、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检测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止血时间[(23.56±3.1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0.05±5.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9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30 min、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均显著减少(t=8.654、13.495、15.496,P<0.05).观察组产妇其他止血措施的应用率(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血细胞比容降低幅度均显著减小(t=22.817、28.9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后2 h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t=19.492、17.25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血清中抗凝血酶-Ⅲ水平显著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t=6.090、10.09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1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1,P>0.05).结论 固元复旧汤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预防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促进子宫收缩,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对产后出血产妇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产科顺利完成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产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9%、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8);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应用于产后出血产妇能改善产妇自我效能,减少并发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阴道分娩产妇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观察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率、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产后2h与24h的阴道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是2.50%(1/40),对照组是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x2=6.1346);观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5.00%(6/40)、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x2=0.3463).结论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此外,临床上需加强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作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及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选取同期自然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7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孕晚期BNP、Hb、FIB水平,分析产后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正常经阴道顺产产妇产后即时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经阴道顺产产妇,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顺产后常规给予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在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后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宫颈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情况、不良反应及产前、产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RBC、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即时给予麦角新碱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正常顺产后单用缩宫素,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避免血常规指标发生大幅度变化,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以马来酸麦角新碱和缩宫素共同治疗来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6例高危产妇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入选者根据分娩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产妇应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发生出血事件的概率、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止血时间、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发生出血事件概率为10.34%(6/58),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29.31%(17/58),研究组比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概率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1h、2h、24h的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研究组产妇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用时更短,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17%)显著低于对照组(24.14%)(P<0.05)。结论辅以马来酸麦角新碱和缩宫素共同治疗有利于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及减少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产科常见病和最危险的并发症,占我国产妇死亡人数的49.9%[1].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2].传统的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然而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使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增加,一般经阴道分娩出血量达500 mL,剖宫产失血量达1 000 mL为产后出血[3].有时产后出血量很难精确评估,最近美国妇产科大学重新提出了产后出血的定义,认为在产时、产后红细胞比容减少10%或需要输血治疗均称为产后出血[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产妇共439例,根据分娩后是否符合产后出血标准分为出血组(35例)和非出血组(404例)。比较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年龄、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的差别,并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胎盘早剥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及产道损伤为自变量,以产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 P=0.011, OR=3.237)、前置胎盘( P=0.001, OR=5.082)、胎盘粘连( P=0.016, OR=6.231)和宫缩乏力( P=0.000, OR=21.624)对产后出血有影响。结论针对剖宫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提高产妇的危险意识;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嘱咐其提前入院待产,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和产后出血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产后不同时间段盆底耻骨直肠肌(PR)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分娩方式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检查且能有效完成盆底收缩动作的初产妇168名。100名产妇经阴道分娩,其中32名为产后42~60 d,45名为产后61~90 d,23名为产后90 d;68名产妇为剖宫产,24名为产后42~60 d,23名为产后61~90 d,21名为产后90 d。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收缩状态时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前、中及后份PR厚度并计算PR增厚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PR增厚率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5.57±19.80)%、(31.46±20.96)%、(24.18±21.5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5.23±14.36)%、(21.25±13.79)%、(20.60±11.58)%;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27±19.22)%、(29.50±17.21)%、(28.25±14.9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02±20.65)%、(30.56±20.11)%、(28.64±14.84)%。经阴道分娩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9.62±16.93)%、(24.94±14.56)%、(19.26±11.1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0.17±15.70)%、(19.95±13.07)%、(22.19±14.50)%,剖宫产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82±15.65)%、(17.70±10.34)%、(19.30±7.0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18.33±11.61)%、(16.46±10.51)%、(16.62±11.69)%。经阴道分娩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56±19.79)%、(25.18±11.80)%、(17.44±11.4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8.06±10.93)%、(22.25±11.82)%、(22.15±12.69)%,剖宫产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46.36±20.65)%、(17.00±10.34)%、(10.86±3.40)%,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2.54±13.81)%、(13.90±10.51)%、(18.24±11.17)%。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各段PR增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60 d:右侧,t=0.87、P=0.34,t=0.32、P=0.75,t=0.68、P=0.50;左侧,t=1.48、P=0.15,t=1.82、P=0.08,t=1.36、P=0.12;产后61~90 d:右侧,t=0.22、P=0.83,t=1.64、P=0.11,t=0.01、P=0.99;左侧,t=0.43、P=0.67,t=0.79、P=0.44,t=1.13、P=0.27;产后90 d:右侧,t=0.73、P=0.48,t=1.22、P=0.23,t=0.868、P=0.40;左侧,t=0.89、P=0.41,t=1.79、P=0.89,t=0.79、P=0.44)。结论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这2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各时段PR收缩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对PR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