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最小ADC值取代平均ADC值检查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为研究组,20例正常者为对照,均行盆腔MRI检查,观察其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最小ADC值,同时比较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与MRI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病例组平均ADC值(1.0361±0.0194)×10~(-3)mm~2/s,最小ADC值(0.910±0.0183)×10~(-3)mm~2/s;对照组平均ADC值(1.873±0.0274)×10~(-3)mm~2/s,对照组最小ADC值(1.760±0.0243)×10~(-3)mm~2/s,两组平均ADC及最小A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RI分期在显示宫旁、盆壁受侵及远处转移方面均优于FIGO分期,MRI对二者区分的准确度为94%,对有无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2%、94%。结论 MRI最小ADC值能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对宫颈癌的准确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MRI可作为宫颈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是否存在宫旁浸润不仅对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非常重要,而且是决定其治疗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MRI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被逐渐广泛用于宫颈癌的治疗前评估。本文对MRI在诊断宫颈癌旁浸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求进一步提高MRI对宫旁浸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其中良性组25例、恶性组21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DWI和DCE-MRI(Tofts双室模型)检查,测量肿瘤的AD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DCE-MRI、DW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情况预测价值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膀胱癌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且b值为800 s/mm~2的ADC值显著高于b值为1 000 s/mm~2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T分期、浸润情况及ADC值均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DC值及b值的选择,对确定膀胱癌患者的T分期、浸润情况及复发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DCE-MRI、DWI联合检查对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28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者为健康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正常宫颈与癌组织、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影像学指标值,同时分析宫颈癌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与MRI平扫、MRI平扫+DWI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低于健康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显著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Ⅱb期及Ⅲ+Ⅳ期患者ADC值显著高于Ⅰb期;宫颈癌Ⅲ+Ⅳ期患者ADC值显著高于Ⅱa期、Ⅱb期;宫颈癌Ⅱa期、Ⅱb期及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Ⅰb期;宫颈癌Ⅱb期和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Ⅱa期;宫颈癌Ⅲ+Ⅳ期eADC值显著低于Ⅱb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DWI用于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略高于MRI平扫,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I平扫+DWI用于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更高,且更有助于鉴别诊断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所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连续90例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使用Mazda软件在MR-T2WI上提取宫颈癌的794个纹理参数,经过特征选择降维得到10个纹理参数,比较2组中这10个MR纹理参数值的差异,选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决策树分类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决策树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卡方自交互侦测决策树(CHAID)、穷举CHAID、快速无偏和高效统计树(QUEST)和分类回归树(CRT)四种决策树方法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宫旁浸润与非宫旁浸润的预测模型,4种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分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3.3%、92.2%和82.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33、0.922和0.822,敏感度分别为91.1%、77.8%、93.3%和82.2%,特异度分别为82.2%、88.9%、91.1%和82.2%。结论: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能准确判断FIGOⅡ期宫颈癌的宫旁浸润情况,其中以分类回归树(CRT)生长法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颈癌诊断中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分期及不同侵犯浸润患者的检出能力。方法将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宫颈癌患者100例纳入,此10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根据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统计2种检查方法不同侵犯浸润情况、不同分期患者的检出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在ⅠA期、ⅠB期、ⅡA期患者的检查中MRI检查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侵犯浸润情况检查中阴道侵犯、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宫体侵犯检出率均高于CT(P<0.05),组间宫旁侵犯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宫颈癌患者诊断中MRI较CT诊断效能更佳,其在不同分期、不同侵犯浸润情况患者的检查中均有更高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8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活动组18例,稳定组10例,所有病例均行双腕关节MRI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检查,分析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强化率(EER)、平均强化率(AER)及最大强化率(MER)、达峰时间(TTP);采用秩和检验评价两组间量化参数的差异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及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的相关性,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对RA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组及稳定组RA间的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和EER、AER、MER、DAS28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EER、AER、MER与DAS28呈正相关,TTP与DAS28呈负相关。ADC值和EER、AER、MER及TT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72、0.797、0.944、0.944,均有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与DWI可以从血流动力学及水分子弥散受限两方面对RA活动性进行双重量化,诊断效能较高,值得推荐;而对于不能耐受造影剂的患者可考虑单独采用DWI扫描,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60例,据组织学分型分为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所有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比较各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及数率常数(Ke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在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价值。结果:宫颈腺癌组患者ADC值明显低于宫颈鳞癌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组(P<0.01)。ROC曲线分析得出ADC、Ktrans、Ve、Kep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的AUC分别为0.726、0.798、0.719、0.685;DWI+DCE MRI鉴别宫颈癌病理类型的AUC为0.849。中、低分化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中分化组,Ktrans、Ve、Kep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 和Ⅱa 期)的 MRI 及 TVCDS 资料,统计分析单独应用 MRI、TVCDS 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结果在肿瘤大小、宫颈间质浸润、阴道浸润、宫旁组织受侵及淋巴结转移5项指标中,MRI 联合 TVCDS 的诊断准确率为88.4%、79.2%、89.4%、97.4%、92.3%,其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 联合TVCDS 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度,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39例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测量卵巢肿瘤实性区域及囊性区域的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采用RO...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信号特征,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DWI及DCE-MRI。左侧鞍旁15例、右侧鞍旁8例。T1WI所有病灶均呈低信号,T2WI 19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呈中等高信号。DWI图像17例呈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ADC值均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1.40~1.79)×10-3mm2/s,平均1.58×10-3mm2/s〕;2例因严重假牙伪影而无法评价。DCEMRI扫描23个病灶均呈明显渐进性向心填充式强化。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大部分病例平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少数表现不典型的病例,DCE-MRI增强结合DWI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该种方法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疗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新辅助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宫旁浸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1.7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共3例(8.82%)患者出现并发症,24例(70.58%)患者的宫旁浸润缓解;对照组共有4例(11.76%)出现并发症,17例(50.00%)患者的宫旁浸润缓解,前者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分期以淋巴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强化治疗效果,但是就会受到患者肿瘤直径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与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中老年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疑有乳腺病变中老年患者56例进行双侧乳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DCE-MRI形态学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3.68%、93.75%和82.86%,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663;TIC类型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9.47%、68.75%和80.00%,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597;当b值取1 000s/mm2时,以ADC=1.222×10-3mm2/s作为ADC诊断乳腺病变的阀值,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81.25%和88.57%,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773。结论 DCE-MRI形态学和ADC值诊断乳腺病变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其中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略高于DCE-MRI形态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宫颈癌MR图像纹理特征,建立用于FIGOⅡ期宫颈癌诊断宫旁浸润的RBF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9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MR影像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用Mazda软件提取宫颈癌MR图像的794种纹理参数,经过特征选择降维得到10种纹理参数特征,对其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并构建ROC曲线分析RBF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宫旁浸润与非宫旁浸润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10次反复随机法训练后验证后建立的RBF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最佳模型的培训整体正确率为84.5%,训练整体正确率为84.4%,ROC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结论:基于MR图像纹理特征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能提高MR亚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师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采用自由呼吸Star-VIBE动态增强MRI的血流动力学渗透性参数联合DWI序列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并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行MRI常规平扫、DWI和动态增强MRI的SPN病例56例,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4例。测量结节的MRI平扫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ADC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序列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ADC值在良恶性两组间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测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结果:恶性组Ktrans、Kep值高于良性组,恶性组ADC值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腺癌Ktrans值高于肺鳞癌及肺小细胞癌,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在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和肺鳞癌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DC值1.12×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3%和84.4%,联合ADC值和Ktrans值诊断良恶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和84%。Ktrans和Ve取0.12/min和0.25时,AUC为0.830和0.867,区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9%和78.7%,特异度分别为80%和8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和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重要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经临床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按照MRI平扫、平扫联合DWI、平扫联合DCE-MRI、多模态组(平扫+DWI+DCE-MRI)进行分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及分期,所有分期结果与最终临床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平扫准确判断分期112例,错误分期44例,诊断准确率为71.8%;平扫结合DWI准确判断分期135例,错误分期21例,诊断准确率为86.5%;平扫结合DCE-MRI准确判断分期132例,错误分期24例,诊断准确率为84.6%;多模态组准确判断分期149例,错误分期7例,诊断准确率为95.5%。四组之间的诊断准确率不全相等(P0.05);组间比较揭示平扫联合DWI、平扫联合DCE-MRI二者之间在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二者分期诊断价值高于单一平扫(P0.05)而低于多模态组(P0.05)。结论多模态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较单一或者二者联合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可以作为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常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DCE)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5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按临床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20例)和非手术组(15例),以病理及临床分期为参照,评估常规MRI联合DWI、DCE-MRI(多模态MRI)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准确性。结果:手术组中常规MRI和多模态MR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0%(16/20)和95%(19/20)。术后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MRI检出3例。非手术组中多模态MRI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率为67%(10/15)。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和DCE-MRI可提高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宫颈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常规MRI及DCE-MRI在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常规MRI及DCE-MRI影像表现。平扫参考指标:病灶大小(最大径)、形状(规则/不规则)、有无包膜、囊壁/分隔厚度、实性成分比例、T2WI信号、ADC值、盆腔积液;DCE-MRI参考Ktrans、Kep以及Ve值。结果:MRI平扫显示良、恶性肿瘤的病灶大小、形状、实性成分比例、囊壁/分隔厚度、T2WI信号混杂程度、盆腔积液量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7项中ADC值参考价值最大,ADC取1.09×10^-3)mm^2/s为良恶性肿瘤阈值,小于阈值,考虑恶性。DEC-MRI良性肿瘤实性部分Ktrans、Kep以及Ve值显著低于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参考价值最大,Ktrans值取0.091/min为良恶性肿瘤阈值,大于阈值,考虑恶性。分别以ADC值及Ktrans值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代表MRI平扫及DCE-MRI各项指标,得出常规MRI敏感度85.7%、特异性91.3%、准确度88.6%、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87.5%;DCE-MRI上述各项指标为72.7%、81.8%、77.3%、80.0%、75.0%;常规MRI联合DCE-MRI检查敏感度95.2%,特异性100.0%,准确度97.7%,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5.8%。结论:常规MRI联合DCE-MRI用于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