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锚钉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强生Fastin锚钉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断裂平面距止点平均1.5(0-2.5)cm。手术取跟腱内侧纵形切口,暴露跟腱断端,修整后在跟骨结节跟腱止点处置入强生Fastin带线锚钉,用锚钉上连接的Ethibond-2号缝线缝合断裂跟腱。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5)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或脱落。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结论 Fastin锚钉治疗止点附近跟腱断裂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肌腱修复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跟骨嵌夹式吻合治疗跟腱止点陈旧性撕脱1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跟腱止点陈旧性撕脱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跟骨嵌夹加可吸收螺钉及钢丝牵拉双重固定式吻合陈旧性跟腱撕脱。结果本组17例,术后随访13例,按Armer Lindholin评定标准,优7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4.62%。本组未出现跟腱的再次断裂。结论采用跟骨嵌夹式吻合跟腱止点陈旧性撕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股腘绳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经跟骨结节骨隧道与跟腱近断端编织缝合修复重建跟腱,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2~3年,平均28个月,按Arner-Lindhohm评定标准判定,优14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1例开放损伤继发皮肤坏死,经二期行推进皮瓣创面覆盖,无发生切口感染及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四股腘绳肌腱经跟骨隧道固定、近侧编织缝合修复陈旧性复杂性跟腱断裂,有较好的初始强度,踝关节免于石膏外固定,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微创技术联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骨康一体"新理念的应用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4在"骨康一体"理念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28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术中采用通道微创技术与改良Bunnell缝合法完成跟腱断端缝合,术后开展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2~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排异反应、腓肠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Arner-Lindholm评分:优21例,良7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踝关节主动背伸21°~27°,跖屈41°~48°。结论 "骨康一体"理念下采用微创技术联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进程快、跟腱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3—2013-04,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23例。结果本组21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出现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本组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Bohler角为20°~40°,平均29.6°。磷酸钙人工骨术后6个月完全降解。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更好地进行关节面复位并维持高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由术前5. 28°±10. 38°改善至28. 45°±6. 82°,Gissane角由术前98. 73°±25. 36°改善至120. 61°±15. 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 5%。结论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术后允许早期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缝线锚钉双Kessller法治疗新鲜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对21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采用单锚钉缝线双Kessller法缝合,术后短腿石膏固定6周.[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有1例开放性跟腱断裂伤 口感染,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7例,良4例,优良率100%,全部无锚钉松脱、足跟疼痛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结论]单缝线锚钉双Kessller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30例(30侧)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0岁,平均30.4岁。左侧10例,右侧20例。均为运动损伤。B超检查示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2~8 cm,平均4.4 cm。受伤距手术时间3 h~9 d,中位时间4 d。术中在CAMIR辅助下采用改良Bunnel缝合法修复断裂跟腱。结果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7.0 min;切口长1.5~2.5 cm,平均2.0 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正常,提踵有力,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活动水平。MRI示跟腱愈合、连续;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1 cm,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20~30°。按照Arner 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8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CAMIR辅助微创修复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具有对合可靠、创伤小、再断裂及感染率低等优点,最大限度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0~12周骨折线均模糊,骨痂形成,骨折愈合。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踝关节背伸15°~25°,跖屈30°~4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 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复位精准,术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24-1527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72足,平均年龄(34.2±6.3)岁(21~55岁),采用跟骨结节角、Gissane角、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记录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4.8)个月(6~20个月)。跟骨结节角由术前的7.4°±6.3°恢复到3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issane角由术前的91.4°±4.3°度恢复至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7足(78.3%),良9足(15%),差4足(6.7%),平均90.3分,优良率93.3%。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周围皮肤坏死6例,植骨材料排斥反应1例。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关节面塌陷,4足于术后1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患足疼痛得到改善。[结论]经皮克氏针辅助小切口复位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好、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21例跟骨骨折患者共25足。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骨折均获愈合。Bti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7.35°±13.20°、132.20°±15.10°,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8.80°±11.20°、121.70°±10.10°,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2足,可3足,优良率为22/2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内置物,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外侧切口结合距骨定位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距骨定位治疗2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3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4例,复位丢失1例。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背伸5°~20°,跖屈20°~45°,均无跟腱挛缩表现;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69~98分,其中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18/20。结论 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距骨定位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显露充分、软组织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踝与后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Bosworth法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9-03采用改良Bosworth法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的14例陈旧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确定需要切取的腓肠肌腱膜长度后采用Bosworth法向下翻转盘绕,肌腱线编织缝合,线结埋于断端中。再显露跟骨后上结节跟腱止点处,适度剥离后作为带线锚钉置入处,后倾30°置入带线锚钉,采用Kessler缝合法将针纵向穿出翻转的腓肠肌筋膜条,并向远端编织缝合,再返回编织缝合至近端断面出针,利用锚钉的滑动孔拉紧此缝线的另一端,保持张力大小,打结并将线结埋入跟腱残端纤维内。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跟腱修复部位与皮肤无粘连。2例有早期腓肠神经损伤表现,局部感觉麻木,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所有患者跟腱愈合良好,未出现再次断裂。末次随访时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例。结论 采用改良Bosworth法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止点处断裂具有操作简单、断端吻合无张力、固定坚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减少...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应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修复缺损的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比较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与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9例,均为单侧陈旧性跟腱完全性断裂。应用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修复16例(A组),应用腓骨长肌转位修复13例(B组)。术后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并行功能锻炼,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9个月。按照Amer-Lindhohm评定标准判定,A组:优15例,良l例,临床优良率达100%。B组:优9例,良3例,差1例,临床优良率达92.3%。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与腓骨长肌转位术均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前者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0号可吸收普迪思圈套线(PDS-Ⅱ线)双津下缝合法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36例跟腱断裂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21~50岁,平均36岁。运动损伤25例,摔伤4例,锐器割伤6例,其他伤1例。新鲜闭合损伤22例,新鲜开放损伤6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0 d,平均6 d;陈旧性闭合损伤8例,伤后至入院时间43~63 d,平均51 d。提踵试验及Thopmson征均呈阳性。患者均采用0号可吸收PDS-Ⅱ线双津下缝合法修复。术后于踝跖屈30°位短腿石膏固定6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治疗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7例无减少,16例减少1~10°,12例减少10~20°,1例减少25°。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临床评价标准,评分为74~96分,平均90分;获优24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双津下缝合法手术操作简便,缝线在腱内无横行交叉,修复断裂跟腱后对其血运影响小。PDS-Ⅱ线可提供高强度张力,并可完全吸收,不易发生局部粘连。采用该方法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微创操作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94例急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214足),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微创操作暴露、跟骨钢板固定。术前、术后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94例均获得随,时间12~30(14.8±4.8)个月。切口坏死感染率为7.01%。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35%。Bhler角术前为5.6°±9.7°,术后矫正为30.1°±5.1°;Gissane角术前为90.5°±11.2°,术后矫正为120.3°±6.4°。术后1年按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评价疗效:优90足,良103足,可18足,差3足,优良率为90.19%。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外科微创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切口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应用透视下微创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5例16足,按Sander骨折分型,Ⅱ型9足,Ⅲ型6足,Ⅳ型1足。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Bohler角恢复到20°~40°,平均(32.2±7.1)°。Gissane角恢复到100°~130°,平均(120.2±7.7)°,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t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5%。结论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一种经济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跟骨结节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治疗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变的手术技术。[方法]7例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变患者采用跟骨结节及变性跟腱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术中切除足够大的跟骨骨块,切除变性坏死跟腱,对于缺损较小者(2 cm)直接行带线铆钉缝合固定于跟骨,缺损较大者(2 cm)采取腓肠肌腱V-Y延长技术及自体肌腱移植来恢复跟腱长度和维持后期踝关节功能。延长跟腱,带线铆钉跟腱止点重建,术后石膏固定4周。[结果]术后1例切口出现红肿,经伤口换药、升级抗生素后愈合。7例获6个月~2年随访,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6足,良1足。所有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正常。[结论]跟骨结节及变性跟腱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术治疗跟腱断裂合并跟腱末端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中细致操作、足够大的骨块切除、变性坏死跟腱的切除、带线铆钉止点重建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波及跟距关节等复杂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外侧入路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4例(28足),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7~24个月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7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89.2%。结论对于波及距下关节的移位跟骨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