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7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18~49岁)112例, 中年组(50~64岁)351例, 老年组(65~75岁)307例。结果青年组患者表现为更少的合并症, 并且相对于中老年组患者发生癌结节、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概率更低(12.5%比15.4%比14.3%;7.1%比9.4%比8.5%;2.7%比8.8%比5.5%), 但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的概率更高(5.4%比1.4%比1.6%;14.3%比11.4%比13.4%), Ⅲ期结肠癌患者的占比更大(49.1%比45.0%比47.2%), 更愿意接受术后化疗(83.9%比81.8%比60.3%)。在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中, 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接受术后全身化疗的可能性是老年组患者的3~4倍[OR=4.153(95%CI:1.964~8.785)、2.906(95%CI:1.845~4.579)、3.120(95%CI:1.310~7.429), 3.588(9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微小RNA(miR)-155和WEEl的表达,探讨miR-155和WEE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miR-155和WEE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87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55和WEE1的表达量;Kendall' tau法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55和WEE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55,P<0.01;miR-155和WEE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有相关(P<0.05);与miR-155表达无变化组比较,表达升高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23个月比85个月,P <0.05).与WEE1表达无变化组比较,表达降低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25个月比70个月,P<0.05).结论 miR-155和WEE1的表达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miR-155在癌组织中低表达,WEE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炎性浸润与癌性浸润患者的预后差异及目前临床病理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87例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结肠癌152例,直肠癌135例)、120例原发ⅡB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各60例)及140例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80例,直肠癌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2例ⅡC期结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59.4%,135例ⅡC期直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ⅡB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ⅡC期炎性浸润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ⅡC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癌性浸润患者(均P<0.05).原发ⅡC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性浸润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原发ⅡC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癌性浸润有关(均P<0.05).结论 原发ⅡC期伴癌性浸润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劣于ⅡC期炎性浸润者,其临床病理分期有待重新界定:局部有无癌性浸润可作为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最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45例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5.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作为肿瘤大小的最佳临界点。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cm者3年生存率为79.5%.小于5cm者为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P=0.004)、肿瘤大小(P=0.020)、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0)和脉管癌栓(P=0.002)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但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P=0.827)。结论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为临界值.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肿瘤大小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来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0例。术前经结肠镜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盲肠部癌13例、升结肠癌11例、结肠肝曲癌6例。术前行CT或MRI评估,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6例。对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6 ml,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9 d出院。术后病理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8例。术后30例全部获得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局部无肿瘤复发,均生存。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中间入路,安全可行,临床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结肠癌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CD55 mRN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D55蛋白表达,探索影响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CD55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不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中高表达。109例结肠癌组织中,CD55蛋白高表达者占25.7%(28/109),低表达者占74.3%(81/109)。CD55表达与结肠癌病人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错配修复状态(MMR)无关(P>0.05),而与有无转移(χ2=8.535,P=0.003)和TNM分期(χ2=8.626,P=0.035)相关。分层分析显示,肿瘤部位、CD55蛋白表达、有无远处转移与Ⅲ~Ⅳ期结肠癌病人O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55蛋白表达水平、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55蛋白表达升高与结肠癌病人不良预后有关,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成为结肠癌病人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Ⅲ期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25例Ⅲ期结肠癌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个数和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并且根据淋巴结转移率(LNR≥0.2和<0.2)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淋巴结≥3枚和<3枚)各分成两组,比较组间的预后差异.筛选出影响Ⅲ期结肠癌5年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统计发现不同性别、年龄、部位、浸润深度(T分期),进行分组分析,组间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对影响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分析,LNR(B=-1.270,Sig=0.00)和肿瘤的T分期(B=0.845,Sig =0.16)是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了准确的对Ⅲ期结肠癌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一定要强调术后病理严格按照TNM分期的原则报道,报告中补充LNR的值,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淋巴结比值(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NR)与术前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25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果表明,MLNR与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血清CEA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低、TNM Ⅲ期、高MLNR及高血清CEA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LNR与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状态与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原发灶的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292例, 检测其MSI状态, 将两组患者按照1∶1匹配, 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COX回归分析MSI状态与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度MSI的风险在年轻患者(OR=0.340, 95%CI:0.126~0.921, P=0.034)、肿瘤于右半结肠(OR=7.985, 95%CI:3.040~20.973, P<0.001)、病理倾向于黏液腺癌(OR=4.285, 95%CI:1.495~12.284, P=0.007)、分化更差(OR=4.848, 95%CI:1.597~14.716, P=0.005)、N0分期(OR=0.235, 95%CI:0.077~0.719, P=0.011)的结肠癌患者中增加。微卫星稳定组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66.7%)与MSI-H组总生存率(86.9%)差异...  相似文献   

11.
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表血Chymase肥大细胞的阳性比率及局部结肠癌组织Chymase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Chymase表达改变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需行结肠癌手术74例患者(结肠癌组)的血液、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距肿瘤切缘5 cm处取正常肠黏膜作为对照(癌旁组),另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非肿瘤人群对照(非肿瘤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hymase阳性肥大细胞的比例变化,Chymase基因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结肠癌组外周血Chymase阳性肥大细胞比例为(3.16±0.57)%,显著低于非肿瘤组的(7.54±1.38)%(P0.01)。结肠癌组癌组织Chymase基因表达相对值2-△Ct为0.14±0.03,显著低于癌旁组的0.27±0.06(P0.01)。结肠癌组外周血Chymase阳性肥大细胞比例和癌组织Chymase基因表达在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P0.01);肿瘤直径≥5 cm患者著低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P0.01);中、低分化患者著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淋巴结有转移患者显著低于无转移患者(P0.05)。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hymase阳性肥大细胞比例和癌组织Chymase基因表达显著减低,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D3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ME手术50例,D3根治手术5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排气排便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复发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选取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分为复发组(97例)和未复发组(111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间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作为自变量,选择进入建立模型,结果显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97、OR=3.098、OR=4.183、OR=4.875,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42,P0.05)。结论: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术后采取化疗措施具有减少复发、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但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中断辅助治疗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1993-2000年间被诊断为Ⅲ期结肠癌及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完成情况对于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初始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同期切除的212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分析癌结节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癌结节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癌结节的阳性率为43.9%(93/212),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44、0.001、0.035、<0.001),是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明显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淋巴结阳性的135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癌结节阳性患者DFS更低(P=0.003);在淋巴结阴性的77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均显著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P<0.001、0.010)。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且预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Ⅲ期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6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其中11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6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Ⅲ期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最大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癌结节。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中21(8.5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分化T1期直肠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癌结节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5、P=0.006,OR=5.98、P=0.042,OR=8.33、P=0.017,OR=10.87、P=0.026)。结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老年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99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Ⅲ期结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选择手术方式,50例患者行传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49例行腹腔镜CME(CME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19.8±2.8)枚,明显少于CME组(26.6±3.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CME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CME治疗老年Ⅲ期结肠癌患者,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且不会增加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CD44mRNA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及组织样本各肿瘤标志物基因m RNA表达,其中初诊结肠癌患者、晚期结肠癌患者各20例外周血样本10mL(试验组),上述2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样本(阳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外周血样本10mL(阴性对照组),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MMP-11、CEA、CK-20、CD44mRN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晚期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其外周血中的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P0.05);结肠癌DukesC-D期患者外周血中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P0.05);低分化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各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结论:外周血MMP-11、CEA、CK-20、CD44mRNA表达水平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筛查、分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胃癌患者预后及淋巴结分期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90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根据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癌结节阳性组(121例)和癌结节阴性组(786例), 分析癌结节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907例患者中有癌结节1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癌结节与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肿瘤直径、神经受侵、脉管受侵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pT分期(P<0.001)、pN分期(P=0.002)、pTNM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33)、神经受侵(P=0.017)、脉管受侵(P=0.011)是癌结节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结节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癌结节阴性患者(χ2=77.869,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受侵、有无癌结节及癌结节数量均影响患者预后(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神经受侵、脉管受侵、癌结节数量是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