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高浓度的的同型半胱氨酸是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西医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甲钴胺片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B及叶酸的方式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医治,但疗效有限,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基于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团队提出的血浊理论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血浊所致的气血失调、脑神失养,为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防治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充实血浊理论的临床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出气虚血瘀为脑小血管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阐述益气活血逐瘀法为脑小血管病病情波动期的主要治法,认为根据疾病特点及其病因病机进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脑内病灶的产生,防止神经功...  相似文献   

3.
"伏风"理论是伏气致病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陶汉华教授以此为指导思想,在中医"脑"认识的基础上,把握脑络结构特性及风邪病理特点,根据"风伏脑络"的病机,以祛风通络为治则,治疗脑小血管病,疗效显著。阐明"伏风"概念,论述脑小血管病"风伏脑络"病机,介绍祛风通络治则指导下,透散外风、扶正祛风、平息内风等3大治法,并以治法统领方药,以点窥面,介绍陶汉华教授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总结伍大华运用补肾活血汤“杂合以治”脑小血管病的经验。伍大华认为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复杂,核心病机为肾虚血瘀,兼有其他脏腑虚衰、痰浊内生等杂合为病,治疗时应以补肾活血为要,并杂合其他治法。伍大华从主要症状和影像学类型两方面论述“杂合以治”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治宜补肾活血,开窍益智;情感障碍治宜补肾活血,疏肝解郁;运动障碍治宜补肾养肝,益气健脾;排尿障碍治宜温肾涩尿或温肾利水,排便障碍治宜温肾暖脾,涩肠固脱或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皮质下小梗死及血管源性腔隙治宜补肾活血,化痰通络;血管源性脑白质病变治宜补益脾肾;脑微出血治宜补脾益肾,益气活血或补益肝肾,平肝息风;脑萎缩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治宜平补脾肾。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属于中医"痴呆""中风病""颤证""眩晕"等范畴,其病因以肾虚为本,兼有全身各脏腑功能的虚衰。机体因虚致实,导致病理产物积聚堆积上犯脑络引起临床相关症状。脑小血管病西医无针对性治疗,中医药早期干预,预防病情进展,达到治未病目的。其治疗强调补肾,需协调周身脏腑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常与宁心、健脾、疏肝、通瘀、涤痰等法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神复脑丸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观察"通神复脑丸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影响"实验中通神复脑丸治疗的68例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治疗前后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该制剂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机理。方法选取该试验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资料完整的病例68例和6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D-二聚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D-二聚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神复脑丸可降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认识,虢周科教授认为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是在肾精亏虚、精血内耗的基础上,或七情不遂,或久病、失治误治,造成痰湿内蕴、瘀血阻窍,久而脑髓失于濡养而成。其致病因素可归纳为"虚、痰、瘀"三方面;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临床上针对本病病机,以益气行血、化痰开窍为治法,并拟经验方脑髓康方治疗,临床应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证候等特点分析,本文依据“病厥阴风木者,肝将取决于胆”“胆主决断”“情志各异,必资胆气”“髓之虚实,肝胆应之”等古籍论述,结合当代各医家学者关于脑小血管病的辨证论治认识,进行了“胆”与脑小血管病病机相关性的初步理论探讨。笔者以为,围绕“胆木风气”“胆主决断”及“五脏情志成用”三方面的病理、生理特性阐述,能够为脑小血管病病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脑小血管病临床治疗提供从胆论治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选择102例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中医症状64个条目、舌象20个条目、脉象10个条目),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统计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显示,本病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阳虚(22.55%)、火(18.63%)、阴虚(16.67%)、痰(16.67%)、血瘀(10.78%)、气虚(8.82%)、气滞(5.88%),病位涉及心、肝、脾、肾。Apriori算法显示,本病病性以阴虚为主,病位在脑,与肝、肾相关,其核心症状组合为腰膝酸软-视物模糊-目涩。结论: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虚实并见,虚证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实证以火、痰、血瘀、气滞为主,病位涉及心、肝、脾、肾,核心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11.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小血管病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脑卒中的研究热点。其与卒中、痴呆、抑郁等疾病的发病均存在密切的关系。督脉和肾在功能上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督脉依其循行路线,成为连接、沟通肾和脑之间的桥梁。肾、督脉和脑的阳气亏虚可能成为脑小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病机。本文试从“肾亏-督虚-脑空”来探讨脑小血管病发病的病机,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脑小血管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血浊是脑小血管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从浊血伤髓论治脑小血管病,可以为脑小血管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援药药对“制何首乌-虎杖”为化浊行血汤的重要组成,具有化浊益髓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援药药对配伍意义、援药药对的相关药理研究4个方面对援药药对“制何首乌-虎杖”治疗脑小血管病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鑫  张钊奇  刘伟 《中医杂志》2023,(16):1651-1655
血浊理论在脑小血管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阐述血浊的基本概念、性质、致病特点及血浊与诸病理因素的关系,提出在血浊理论指导下的脑小血管病“浊血伤髓”的发生学认识。明确了浊血伤髓是脑小血管病的核心病机,指出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是以肾精不足、髓海亏虚为前提条件,血浊壅盛、损伤脑髓为关键原因。因此在治疗上主张从血浊入手,在清化血浊、填精益髓的核心治法下,选择化浊益髓方为基础,结合调肝和气、理血通络、调理脏腑等方法改善脑小血管病的病情,为其辨证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以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正常认知与痴呆的过渡阶段。中医将轻度认知障碍归于健忘、善忘、痴呆等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脑,病机与营卫运行失调密切相关。营卫实质及功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存在多重联系。现根据营气与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卫气与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性,提出营卫运行失调是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病机包括“营弱卫强”和“卫虚营滞”,造成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紊乱和结构改变,脑神衰退,认知障碍。拓展营卫理论在脑病的应用,加强营卫理论在神志疾病中的探索,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共病脑小血管病(CSVD)增加患者的不良预后,阐释二者共病的机制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血管在解剖形态、生理病理上与中医学“络脉”具有同一性,因此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中西医对二者认识的病机理论和研究进展,提出二者病位均在脑络,属本虚标实。共病的主要病机以元气亏虚,脑络空虚为本,对应现代医学的内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障碍;以脑络瘀阻,脑络闭塞,毒损脑络为标,对应现代医学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低灌注和毒性代谢产物损伤脑白质。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二者共同的病机,可望探索建立中医药治疗的理法方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中度认知障碍组、重度认知障碍组,按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分为负荷1~2分组和负荷3~4分组。采集人口学信息,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归纳证型分布,并结合患者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比较组间分布差别。结果272例CSVD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最高证候要素为瘀、痰(均超过50%),其次是腑浊(32.72%),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见于1/3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亏虚4个证型在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重度认知障碍组间分布存在差异,重度认知障碍组瘀、痰、浊证型占比较轻度认知障碍组更高(P均<0.05)。以影像学负荷评分分组,负荷1~2分组以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负荷3~4分组则以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2组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证型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脑结构影像方面反映出血瘀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机特点。结论CSV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虚实夹杂、多证兼合的特点,瘀、痰、浊可能是认知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瘀脑络是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正脑病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系统阐发脑的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治及康复和保健,涵盖了现代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相关内容。迄今国家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或疾病明确列出脑系病类,如"痫病""癫病""狂病""癫狂病""多寐""郁证"等30多种疾病[1]。近年来,笔者基于湖  相似文献   

18.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症状繁多且病因复杂,常合并他症,因此辨证需抓主要病机。周德生教授从荣气虚滞病机阐释,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病机特征为位责络脉,玄府失司;正虚邪滞,痰瘀交阻;形神俱病,神机失用。并提出治法:行气活血、通络畅府;滋阴填精、益髓增智;祛瘀化痰、醒脑开窍。强调形神兼顾、杂合以治是治疗该病之核心。并以此为基础创制活血荣络汤,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9.
介绍石学敏院士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调神"思想和临证经验.石学敏院士认为脑主神明,并根据中风病的病机提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机为"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治以益精填髓,调神益智.治疗重点在于"调神",分醒神(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养神(百会、四神聪、神门、四白、风池、完骨、天柱)两部分取穴,具有严格的手法量学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就认识而言,只有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系统中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旨在将人体视为有机、自主的系统,通过整体调控以防治疾病。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隐匿,病机复杂,治疗相对困难,且缺乏整体防治机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现从中医系统论角度分析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处方用药,探讨中医系统论策略对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及用药思路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