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其春 《安徽医学》2014,35(12):1657-1660
目的探讨骨肉瘤不同亚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种亚型11例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毛细血管扩张型3例,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多发囊变,呈分房状,其内常见液-液平。皮质旁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的高密度肿块伴瘤骨形成。骨膜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密度不均的肿块,可见放射状分布的肿瘤骨,骨膜反应明显,髓腔未受累。小细胞型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虫噬状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形成。颌骨型1例,表现为以颌骨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多中心型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主病灶呈典型骨肉瘤表现,周围伴多发子灶形成。结论骨肉瘤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X线、CT、MRI及病理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位于锁骨,3例位于尺骨、桡骨,2例位于胫骨,2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第1-第3跖骨,2例位于下颌骨,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示骨质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其内见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灶内无骨化,灶边缘无硬化,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CT平扫病灶密度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无坏死及骨化,邻近骨皮质变薄,内缘凹凸不平,呈粗大的骨嵴。MRI检查病灶在T1WI上呈等于肌肉组织信号,在T2WI上呈高于肌肉组织低于脂肪组织信号,其内可见条状或带状T2WI低信号。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梭形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本病以骨膨胀性改变,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无骨化及骨膜反应为基本X线表现,根须样肿瘤性骨小梁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内在T2WI上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3.
方三高  马强  马瑜  曾英  李艳青  肖华亮 《医学综述》2013,19(13):2449-2452,2497
目的探讨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LGC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自1991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诊断观察的5例LGCO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年龄19~64岁(平均43.6岁),其中女4例,男1例。结果 X线检查5例患者均呈现中央区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大体所见:灰白色肿物位于髓内,质硬,中心区域为纤维性肿瘤组织,边界不清。镜下肿瘤组织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及灶性类骨质构成,骨样组织及纤维性瘤组织近似平行排列,细胞轻度异型,偶见核分裂,但有明确的小梁及骨髓浸润。结论 LGCOS是一种低度恶性的骨肉瘤类型,预后较好。其需与纤维结构不良及普通型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药治愈骨肉瘤后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观察拒绝截肢采用中药治愈的9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经活检病理证实,2例诊断骨肉瘤时肺部已发现转移,1例股骨成骨型骨肉瘤同侧胫骨骨骺内有成骨性转移,另外2例经影像学专家按举证倒置程序,论证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排除了其他病变的可能。追踪观察6~43年,分别进行X线随访6~23次,其中1例加行CT,2例加行MRI检查随访。结果 经中药治愈的病例随访中发现肿瘤破坏的结构、瘤骨等均有向正常骨转化过程,9例均在肿瘤外围新生骨性外壳(“骨墙”);“骨墙”内均有成熟的骨小梁和骨嵴新生,8例破坏的骨皮质重新修复,5例“骨墙”内有钙化,2例髓腔内有钙化,1例“骨墙”内及髓腔内均有骨髓组织再生。结论 经中药治疗后的“骨墙”形成,可能是骨肉瘤治愈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不同分型X线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1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片.结果 40例骨肉瘤,单发38例,常规型骨肉瘤32例(80.0%)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骨及软组织肿块;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2例(5.0%)主要为膨胀性溶骨破坏,较少有瘤骨及软组织肿块;小细胞型骨肉瘤1例(2.5%)主要为溶骨性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3例(7.5%)肿瘤骨明显,骨破坏轻微;多发2例(5%):原发多源性骨肉瘤多有成骨表现,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少见.结论 绝大多数骨肉瘤依据X线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旨在总结原发性骨肉瘤X线表现,加深对骨肉瘤分型及特征性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8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该病的X线表现为无硬化骨产生的大片溶骨;眼观为柔软的充满血凝块的囊性肿块;镜检可在囊腔壁上发现肉瘤细胞及少量骨样组织;临床上极易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及骨巨细胞瘤混淆;治疗及预后与典型骨肉瘤相似。  相似文献   

7.
皮质旁骨肉瘤是起源于骨表面的成骨性恶性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低,很少侵犯或破坏骨皮质。对该病的定义及型类多有争论。本文报道的9例中,有1例 CT 检查显示有髓腔侵犯,截除术中发现基底肿瘤组织通向髓腔,其髓内部分呈高度恶性骨肉瘤。因此,作者认为皮质旁骨肉瘤应包括高度恶性者在内。临床需与骨软骨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例罕见的足趾纤维骨性假瘤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本例在显微镜下最显著的特点为在多量增生及玻变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成束的纤维母细胞中有多量散在小梁状的、条索状的及斑片状的分化较成熟的骨样组织.在骨样组织之间可见岛状的及片状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成片的泡沫状细胞.病变内细胞表达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性能标记、肌源性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及F8因子等阴性.结论本例手术中见肿块将屈趾肌腱包裹在内,镜下见病变内有多量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和不规则狭长裂隙,支持其起始部位肌腱和腱鞘,因而好发生于指、趾.可能本病在早期细胞成份较丰富,增生较活跃,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核分裂,而到晚期则以致密区域为主,随着胶原纤维的不断增多,细胞成份则趋于减少且分化成熟,而异型性及核分裂则趋于消失.本病应与骨旁骨肉瘤、骨化性肌炎、钙化性腱膜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及结节性筋膜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Gab2、IRX2表达量与细胞生长、迁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切除的29例骨肉瘤组织和22例骨样骨瘤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抽提RNA并测定Gab2、IRX2及细胞生长、迁移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抽提蛋白并测定Gab2、IRX2及细胞生长、迁移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骨肉瘤组织中Gab2、IRX2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骨样骨瘤组织;骨肉瘤组织中TAp73、Beclin1、Caspase-1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骨样骨瘤组织且与Gab2、IRX2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呈负相关,STMN1、Survivin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骨样骨瘤组织且与Gab2、IRX2、CEACAM6、CD44v6、MMP-9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的Gab2和IRX2能够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增加促增殖和迁移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骨肉瘤组织中细胞的生长、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颅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顶骨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男性,18岁,左顶部无痛性包块十余天。X线及CT显示左顶骨内、外板及板障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爆裂样"膨胀性生长,形成局部肿块。第6天因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再次CT平扫,可见肿瘤内有出血。增强CT及CTA显示肿瘤及周围软组织不均质强化;肿瘤血供丰富,颞浅动脉明显增粗、扭曲,向外推移、包绕,主要供应颅外肿块表面,颅内肿瘤血供丰富,内见有不规则的网状血管及血管团。病理诊断: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结论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发生在颅骨罕见,影像学具有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方式的特点,最后确诊需病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7例人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和43例非成骨性肿瘤中OC、ON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和基质中沉淀的情况,半定量测定。结果:骨肉瘤细胞中,OC阳性率87%、ON阳性率91%。肿瘤骨中,OC阳性率52%、ON阳性率63%。鉴别成骨细胞与非成骨骨肉瘤细胞,OC灵敏度89%、特异度100%,ON灵敏度93%、特异度44%。鉴别骨样组织与致密胶原,OC灵敏度58%、特异度100%,ON灵敏度68%、特异度100%。结论:鉴别成骨性肿瘤与非成骨性肿瘤细胞,OC是可靠的指标,ON不具有特异性。鉴别骨样基质与致密胶原,ON是良好的指标,OC灵敏度相对较低,可供参考。两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骨肉瘤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罕见的足趾纤维骨性假瘤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本例在显微镜下最显著的特点为在多量增生及玻变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成束的纤维母细胞中有多量散在小梁状的、条索状的及斑片状的分化较成熟的骨样组织。在骨样组织之间可见岛状的及片状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核巨细胞及成片的泡沫状细胞。病变内细胞表达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性能标记、肌源性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及F8因子等阴性。结论:本例手术中见肿块将屈趾肌腱包裹在内,镜下见病变内有多量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和不规则狭长裂隙,支持其超始部位肌腱和腱鞘,因而好发生于指、趾。可能本病在早期细胞成份较丰富,增生较活跃,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核分裂,而到晚期则以致密区域为主,随着胶原纤维的不断增多,细胞成份则趋于减少且分化成熟,而异型性及核分裂则趋于消失。本病应与骨旁骨肉瘤、骨化性肌炎、钙化性腱膜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及结节性筋膜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11例经病理最后诊断的BFH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并与相似病理形态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BFH患者女性较男性多,以青壮年为主,好发于长骨;临床表现:病变骨多有疼痛和邻近关节受累,最长病程20个月,其中1例体检时发现;影像学:X线摄片示边界清楚欠规则的低密度或透亮的溶骨性破坏,周边有厚薄不一硬化边缘,可有单房,多为多房,亦有呈膨胀生长;CT扫描5例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破坏,边缘有硬化;MRI检查2例,病灶T1W1与肌肉和软组织呈相似均一信号;T2W1为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病理特征:以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为主,间有多少不等泡沫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间质为慢性炎细胞和增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表型:组织细胞样细胞Vimentin,Actin,CD68,Lysozyme,α-AT阳性.结论 BFH是少见极易误诊;病理特征是组织图象温和,瘤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是本瘤与其他相似病例鉴别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择通过病理证实的20例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检查和MRI检查,4例患者同时实施CT检查,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分析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结果:经检查,20例患者X线平片与4例实施CT检查患者,影像图像表现主要为溶骨性骨折破坏,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骨体轻度膨胀,均存在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与Codman三角,同时骨破坏区多数边缘不清,没有硬化边,肿块内没有显著肿瘤性成骨。经MRI检查,20例患者肿瘤多数或者完全由多发囊腔构成,存在骨膜反应,有16例患者囊腔内存在小液-液平面,该平面少且散在。在病理学上,全部患者均存在类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血腔结构,囊间隔或者囊壁可见肿瘤性成骨组织或者肿瘤细胞。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一般恶性骨肿瘤生长特点相类似;病理学表现为血腔结构、囊壁或者囊间隔内恶性肿瘤细胞,在临床检查诊断中,和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可获得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于不同部位的3例PM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3例患者术前血磷均明显降低,术后血磷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伴成人软骨症。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编织状,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血管丰富,间质内可见烟熏样基质,部分病例可见成熟脂肪组织、黏液样、骨样基质。瘤细胞一致表达Bcl-2、CD56、CD99、SATB2。结论:PMT非常罕见,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简介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经典型骨肉瘤是原发髓腔内高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产生骨样组织。骨肉瘤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每年发病率:2/1000000—3/1000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和肺上皮样血管肉瘤(EA)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PEH和1例肺EA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PEH形态特点为结节周边上皮样肿瘤细胞呈花冠状充填于肺泡腔,病变中心为粘液透明样变间质,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和坏死均少见。肺EA与PEH相比,肿瘤细胞异型性以及出血、坏死更为显著,且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二者CD31、CD34及Ⅷ因子均为阳性。结论 PEH和肺EA均为特殊类型的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可以证实二者细胞来源,鉴别诊断仍需通过病理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瘤段切除、酒精浸泡灭活后再植并采用带血管蒂脊移植治疗骨肿瘤。方法  1993~ 1998年间有 9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3例 ;骨巨细胞瘤 5例 ,骨纤维结构不良 3例 ,骨肉瘤 1例 ;病变部位 :胫骨上端 5例 ,股骨上端 2例 ,股骨下端 1例 ,肱骨上端 1例 ;该手术采用瘤段切除后 ,把病变组织刮除 ,然后将骨壳用 75 %的酒精浸泡 30分钟后再植 带血管蒂骨移植 ,胫骨上端、股骨下端病变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 ,肱骨上端病变用带血蒂肩胛骨移植。结果 经 11个月~ 5年 6个月的随访 ,8例全部骨性愈合 ,1例转移复发。结论 应用该方法治疗骨肿瘤效果满意 ,不影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云秀  赵甲升 《甘肃医药》2011,(11):704-705
目的:复习阴阜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被误诊为上皮样平滑肌瘤的原因。方法:对1例阴阜上皮样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阴阜上皮样肉瘤瘤组织呈分叶状,小叶内大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少数瘤细胞为梭形,细胞及核轻度异型,核呈泡状,瘤组织中央可见片状地图样坏死。瘤细胞Vim和EMA呈强阳性表达。该肿瘤被误诊为上皮样平滑肌瘤的原因包括:大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胞浆弱嗜酸性,似肌源性细胞;核轻度异型,病理性核分裂象罕见,形态学似良性;肿瘤初发时无明显坏死,不易考虑为恶性。结论:瘤组织有无坏死及双向分化在上皮样肉瘤的诊断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报告股骨大粗隆部溶骨性病损27例。其中骨囊肿10例(37%),骨结核5例(18.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14.8%),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11.1%),骨血管瘤2例(7.4%),软骨母细胞,骨巨细胞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相吻合。本病应综合临床,X线及病理三者所见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诊断。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